
【丁香·爱心】中秋假期乡村见闻(杂文随笔)
今年中秋节调休了两天,假期变长了。没有去外地旅行的计划,就和妻子回到了她的老家,因为岳母在古城的东郊给儿子帮忙看孩子,家里有一月多没有人居住。
村子里有东西五条街,路过北面几条街,不时能看到路边停着从城里和外地回来的车辆。虽然早已立秋,但是今年的天气比以往要热许多,室外很少能看见几个人。我们是接近中午的时候回村里的,看到的人更少了。
回到村子里打开大门,地面一层灰尘,再开后门,落叶铺满了通往小院的路,柿子树上挂了不少黄澄澄的柿子,有几个柿子爬在落叶之中,粉身碎骨的样子,让我顿感不适。
操起扫把,我俩一个打扫院子,一个清理屋内,一顿尘土飞扬之后,院子和屋里才有了点生机。
中午饭我们在镇上买了董记米皮,据说是祖传秘方,米皮和调料很是诱人,只是我们没有买到地道的肉夹馍。现在餐馆卖的多数是工业化生产的馍,用炉子加热一下,加入腊汁肉,没有了手工揉制馍的筋道和麦香味,以后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手工白吉饼了!可悲啊,效率高就只能牺牲口感和质量了。
吃完午饭,按照夏天的惯例,就是午休时间了。等到睡醒,已是四点半了,太阳也没有那么火辣辣了,我开车前往沣河岸边。沿途,有个村子,离地铁和沣东大道比较近,可能是耕地和村庄被征用了,房子基本拆除了,印象中有两年了,一直是这个模样。我猜测,这里属于沣西,因为房地产的突然衰落,导致土地也一夜之间不那么抢手了,拆除了一半的村庄就搁置了。沣河岸边,公园景色很美,绿树成荫,新修的亭台楼阁也别具特色,因为沣西距离城区距离远,来这里游玩需要开车,乘坐地铁也需要换乘,不是周末休闲的热门公园。我看到游玩的人三三两两,以附近居住的人为主,道路西侧的商品房,整齐划一,价格不低,按照之前的买房政策,必须摇号才能获取买房资格,贷款的要求也很苛刻,符合条件的人不多,加上医疗,学校等综合因素,有条件入住的入甚是有限,因此住的人看着也不多!
在沣河岸边,一处自然拐弯的地方,行成了一个自然的湖泊,水波粼粼,凉风习习,好不美哉!这里是钓鱼好地方,水面宽阔,水流舒缓,树木芦苇丰茂,鱼儿不缺食物,所以是鱼儿的聚居区,也是钓鱼人津津乐道的出鱼网红地。有几次,我专门开车来这里钓鱼,这里是三河一山的代表,河堤路上是绿色的骑行道,比维修前好很多。沣河河道填平了盗采沙石留下的沙坑,加固了河堤,新修了骑行专用道,河堤加装了固定石头的铁丝网,河水冲刷也不会引起决堤的危险,修复后,沣河生态环境极大提升,鱼类日渐丰富,成了休闲钓鱼的好地方。夏天的周末,我几次来到这里钓鱼,主要是享受微风徐徐,波光粼粼的感觉,因为有固定石头的铁丝网,挂底成为常态,为了少损坏子线,就在鱼钩上挂上反底的软球,把鱼钩拉开底面,减少挂底的可能。可能是因为这里水面太大,我来这里钓鱼,次次是空军。也没有看见其他钓友有收获,但大家仍乐此不疲,可能真是沣河河道的美景吸引了我们这些爱钓鱼好人!
远处是沣东大道的公路桥,再远处,是号称“西北第一高楼”的建筑,计划建造400米高,近200层,自然和人工建造完美融合在一起。但自从去年恒大几个楼盘停工,这里也停止建设,是不是产业链供应链出现问题,不得而知。
沣河西岸,渭河南岸的汇合区域,就是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教学楼高端大气,鳞次栉比,生活区房屋华贵雅致,或者说富丽堂皇,因为沣西校区只有部分研究生工作生活在这里,整个区域静谧悠闲。作为创新港校区,它的初衷可能是带动一批高新企业,打造一批上市公司,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自从新校区建好之后,丝毫没有看到有带动周边高新企业的痕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没有想象中产生几个独角兽企业,带动几万学子共赴前程。
等回到家,妻子已做好了晚饭,吃完饭,外面已被黑色笼罩。我俩准备在村子里散散步,穿过连接主街之间小巷,我们漫步在北部的主街上,灯光下,多数家里设施精致,有的门前有小院,房屋也媲美别墅,原来这是有产业的家庭,有在村子搞建筑材料加工的,有搞农业种植的,也有做小生意的,看起来日子都过得不错,家里人也多,小康生活就在眼下。
再往南面的几条街走,房屋越来越矮,灯光稀稀疏疏,还有不少家里黑咕隆咚,明显冷清了许多。妻子介绍说,这几条街,外出打工的人多,种地的人多,家庭贫困的人多。
散步结束了回到家里,我思绪万千。农村现在是脱贫了,保证有饭吃,有房住。而乡村振兴,不是修条路,盖个学校这么简单。必须要有产业,有实体经济,留下来的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留住家乡的年轻人。
农村的振兴,必须依靠村子里的青年人,行成良性循环,才能长久发展,健康发展。现在留守的是老人和儿童,农村的生活让留守的人看不到希望,让外出打工的人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那就是故乡!!!!
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很长,农村的富裕,不能依靠城镇化,不能依靠青年人外出打工闯天下。
修几条宽阔的水泥路,刷新临街房子的墙,盖几栋漂亮的养老院,或者建某某希望小学,这都不是乡村振兴的初衷和结局。要持久让乡村发展,要保持焕然一新的面貌,就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政府牵头,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人口,吸引年轻人留下来,行成良性循环,才能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