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峡江月(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峡江月(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4发表时间:2024-10-25 16:51:55

长江三峡,简称峡江,素以瞿塘峡之雄、巫峡之幽、西陵峡之险而著称,全长约两百公里,多少人心向往之。自幼身处川东门户,我耳濡目染一轮明月照耀崇山峻岭的美景,常听人们叫它山月。它与峡江月一样皎洁,这是青山绿水的投影,也是月亮女神的眷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爱赏月,不独中秋,还在平时。峡江月,或山月,像用泉水洗过,通体清澈透亮,特别是圆月,看得见山水。偶尔无云月晕,童伴大惊小怪,犹如蜀犬吠日,赶紧呼朋唤友。民谚曰,月亮长毛,有雨明朝;也有妖言,毛月亮,猛鬼现。山雨欲来风满楼,顿时阴风惨惨的,荒凉野地,森林河谷,更令人内心怦怦直跳,恍若山鬼都放出来了。
   一次,邻居老人病逝,坐大夜,唢呐锣鼓齐鸣,唱孝歌,亲友围坐满院。我上厕所,无人陪伴,屋后竹林晃动,一股寒风来袭,抬头望天,残月昏暗,我提起裤子逃跑,黑旋风紧追不放,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差点掉下堡坎,吓出一身冷汗。返回灵堂,在棺材旁,吹手起劲表演,我反倒不怕了。凌晨发丧,大雨淋漓,众皆送葬,山路崎岖,上山好难。
   当然,月夜也美好,万籁俱寂,月华如水,颇引人相思。夏夜乘凉,父亲给我讲屈原,母亲则讲王昭君,这些故事发生在古代,但人物是家乡附近的,我听了倍感亲切。江月曾经照古人,对月诉说心事,有思古之幽情。父亲壮年,当扯船子,拉木船过三峡,经常餐风露宿。他一生敬佩卢作孚,因为民生公司轮船,逐渐统一川江航运,纤夫免受劳役之苦。
   上世纪初,万州开辟通商口岸,与重庆、成都齐名,即成渝万。英帝国军舰,也长驱直入,横冲直撞,挑起事端。在峡江上,浪沉小船,还炮轰城区,制造大惨案。赤身裸体拉船的纤夫,长年累月所受的屈辱,纵使滔滔长江水,也昼夜诉说不尽。父亲不堪忍受,没干多久,便转入猪鬃厂,加班加点,为资本家卖命。终回老家,开小酒店,勉强度日。
   父亲的背影,在峡江转弯处,或依稀可见。长大后,我常想去寻访。在过去,下水客轮夜宿万州港,上水也不会夜航三峡。然而,在巫山出差时,我瞥见峡江月,推窗远眺,山高月小,神女峰披银纱,大江上洒清辉。果然与故乡的夜景差不多,只是更空灵、静穆、圣洁,大江小河的涛声有别而已。水面、沙滩、山坡,月光相似,冷冰冰又不失柔情。
   沿江城市,亦称江城,生生不息。在月夜里,头枕波浪,最好睡眠。不过,也有豺狼,肆意闯入,破坏安宁。抗战时期,日军空袭,从汉口机场起飞,沿着三峡,凭借月色,不时袭击重庆等。万州也不例外,为躲日机,北山观报警台,挂红灯笼,西门坡报警亭,则拉“卫时”。所谓“卫时”,即英文whistle(口哨、汽笛、呼啸之意)的译音,家喻户晓。
   警报结束,挂白灯笼,亦为信号,表示安全。母亲是文盲,也会说“卫时”。我不明就里,只知“卫时”是警报,自学英语后,才搞清来龙去脉。万州对外开放之早,对老百姓影响之深,从母亲身上,可窥见一斑。直到现在,警报拉响,人心惶惶,上年纪的本地人还说“卫时”,只有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才能理解,切肤之痛,感同身受。
   大轰炸持续多年,死伤无数,惨不忍睹。在滨江路,西山公园,至今尚存白骨塔。乡村也未能幸免,日机返程,从云阳上空投弹,流弹落田野,二爸受惊吓,卧床不起,病重夭亡。他临终前夜,交战正激烈,敌机飞过屋顶,邻居们跑山洞,他被人搀扶,仍滞留院坝。后来,家人谈及他,还伤感流泪。山月啊,见惯悲欢离合,总是不声不响,照人间。
   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再无列强侵犯。而峡江,夔门滟滪堆等,也治理好多了。进入新世纪,三峡工程竣工,高峡出平湖,行船畅通无阻。时光匆匆,一眨眼就是一天,一辈子转瞬即逝,丢了童年。但峡江月,却承载岁月记忆,永不停步地移动。纵然有风霜雨雪,阴晴圆缺,难抹去历史痕迹。何夜无月,何处无峡,唯峡江月,美不胜收。
   秋夜月明,暮年的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沿着层峦叠嶂山势,向东遥望,回顾往事。那是巴山月,也是峡江月,更是眼前月,它照山,也照水,更照人。可人离世后,山水依旧在。山是筋骨,水是血脉,月是灵魂。我是它们孕育的大地之子,终归在江流宛转绕芳甸中,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希望月作证,我曾经来过,还看见过它,征服过困难,可一阵风吹,把我带走了,什么也不是。这已成自然规律,只要是人,就休想永垂不朽,岂止我呢?

共 1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段关于长江三峡的文字,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穿越了时光,领略了峡江的壮丽与沧桑。长江三峡,那雄伟的瞿塘峡、清幽的巫峡、险峻的西陵峡,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峡江月,无论是被称为山月还是其他,都如同大自然馈赠的珍宝,照亮了这片土地上的崇山峻岭,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小时候,那如泉水洗过般清澈透亮的峡江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伴们对月晕的大惊小怪,虽带着几分幼稚,却也充满了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而那些关于月亮的民谚和妖言,更是为峡江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邻居老人病逝的那个夜晚,残月昏暗,竹林晃动,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但在灵堂的热闹与送葬的艰难中,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守。月夜的美好,在于它的万籁俱寂和月华如水。父亲讲述的屈原、母亲讲述的王昭君,让作者在对月诉说心事时,有了思古之幽情。父亲壮年时在峡江上的经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屈。从扯船子到猪鬃厂,再到开小酒店,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而他的背影也成为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牵挂。峡江的历史,充满了屈辱与抗争。万州开辟通商口岸后,英帝国军舰的横行霸道,纤夫们的劳役之苦,都让人痛心疾首。父亲的经历,正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人的缩影。而抗战时期的日军空袭,更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白骨塔、二爸的遭遇,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山月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见证了悲欢离合,却始终不声不响。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的竣工更是让峡江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峡江月,依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永不停步地移动。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们的奋斗与成长。作者在暮年站在故乡的土地上,遥望那片熟悉的山水,感慨万千。山是筋骨,水是血脉,月是灵魂,我们都是这片土地孕育的大地之子。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或许只是匆匆过客,但我们曾经来过,曾经征服过困难,这就足够了。感谢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篇充满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情怀的文章。让我们在欣赏峡江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意义。期待作者更多的佳作,让我们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伟大。佳作推荐共赏!《峡江月》以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长江三峡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从峡江月的美丽到历史的沧桑,从父亲的经历到作者的感悟,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这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推荐给大家!【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25 16:53:08
  作者把峡江的历史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珍贵。期待作者更多的优秀作品!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25 16:54:05
  这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峡江月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印象深刻。推荐共赏《峡江月》!
3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10-25 17:46:03
  编按神速,解析得好,深入浅出,谢谢师友,遥祝秋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