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姑奶奶的霉豆腐渣(散文)

精品 【晓荷】姑奶奶的霉豆腐渣(散文)


作者:心灵的麦田 白丁,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8发表时间:2024-10-28 12:38:35
摘要: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便是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味道总是那样的鲜美喷香,吃上一点,让人回味无穷……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便是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味道总是那样的鲜美喷香,吃上一点,让人回味无穷……
   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高中时,一到星期六下午不上课,就去姑奶奶家,那时姑奶奶家离学校不远,最主要的是姑奶奶烧菜好吃,不管什么小菜,经她手一烧味道特鲜。还有一个去她家的原因,我一去,姑奶奶说我是她娘家人,格外的亲切,也就非常喜欢我了,总会炒几个好吃的菜,星期一给我带着,那时我住校,一个星期就不要回家讨菜了。
   姑奶奶居住在那个宁静的小山村,那座古朴的老屋充满了温暖与烟火气息。每次踏入那扇熟悉的门,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厨房,期待着即将诞生的美味——姑奶奶烧的霉豆腐渣。
   记忆中的姑奶奶,总是围着那陈旧却干净的围裙,在那略显昏暗的厨房里忙碌着。她的身影,如同岁月的剪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霉豆腐渣,这看似普通甚至有些不起眼的食物,在姑奶奶的手中却变得无比珍贵。它是过年时做的豆腐才有的豆腐渣,平时是不会做豆腐的,有没有钱去买,我们这里流传着歌谣:“进了腊月开始忙,杀猪又宰羊,还要做做豆腐炒米糖”。因而,只有过了腊八才做豆腐,才能制作豆腐渣。
   制作豆腐用的原料是黄豆,有农村人自家种的。做豆腐前要挑选颗粒饱满的上好黄豆,用水浸泡一晚,黄豆就会变软并能自动脱壳,就可以把黄豆用石磨磨碎成浆。
   以前农村很多人家都备有石磨的,在缺乏粉碎机的年代,石磨就是将粮食打粉用的石器。石磨是两块上下叠在一起的圆型盘状青石,中间有孔,插着一根木棍,上面的磨石侧方有一个木头制作的侧臂,侧臂连接一个两米多长的“T”字型木头推杆。上面的那块磨石在推杆的推动下能围绕中孔的木棍做水平转动。这个推杆的近石磨端有一根竖直的木臂连着磨石的侧臂,连接处是个活动的关节。推杆远端是用来抓持和用力的横臂。人推动横臂使石磨转动,两块磨石的接触面有放射型分布的条纹状浅凹槽。需要粉碎的粮食就在两块磨石之间被旋转的磨石挤压成粉末。上块的磨石近中心轴还有一个加料孔,做豆腐的黄豆就是从这个孔源源不断加入的。这个“T”字型推杆是由直径7—8厘米粗的木头制成,挺重的,远石磨端需要一根吊在高处的软绳悬拉,以保持水平,而且又不影响推杆的水平运动。我直到读初中时才有力气推动这个推杆驱使石磨来磨豆。那时我家就有一个石磨,左邻隔壁来我家磨东西,我经常搭拐子,就在后面帮助推磨,我二姐叫她推磨就说头痛,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她是真是假,我妈说她懒的借口。随着石磨的缓缓转动,洁白的豆浆便从石磨的缝隙中流淌出来,汇聚到下方的木桶里。
   豆浆收集好后,再用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进行过滤。接着把纱布的四角提起,轻轻摇晃,让豆浆透过纱布渗下,留在纱布上的便是那粗糙的豆渣。
   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堪称一绝,首先把豆渣均匀地摊在竹筛上,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发酵。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豆渣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渐渐长出一层细密的白色绒毛,这是霉菌在悄然生长,赋予豆渣独特的风味。这时,姑奶奶脸上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她知道,霉豆渣即将大功告成。
   发酵完成后,姑奶奶把豆渣放入烧热的大锅中,加入适量的盐、辣椒、姜末等调料。她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小火慢烘,让豆渣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在翻炒的过程中,豆渣的水分逐渐蒸发,变得松散干燥,香味也愈发浓郁。
   当翻炒至豆渣呈现出微黄的色泽,且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气时,姑奶奶便会满意地将其盛出。然后用力揉搓,让每一粒豆渣都充分吸收调料的滋味。最后,姑奶奶把揉好的霉豆腐渣团成饼状,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此时的霉豆腐渣,已然成为一道美味佳肴。
   在那些温馨的日子里,姑奶奶的霉豆腐渣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亲情的温暖象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充满爱意的食物,笑声与话语交织,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如今,姑奶奶已经远去,但每当回忆起那熟悉的味道和制作过程,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温暖。
  

共 16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描绘了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这一独特美食,以及与之相关的温暖回忆。作者开篇便点明霉豆腐渣的味道在记忆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与期待。接着,作者将时间回溯到物质贫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讲述了自己上高中时去姑奶奶家的缘由,不仅是因为姑奶奶烧菜好吃,更是因为姑奶奶对自己的格外亲切和关爱,为下文描述霉豆腐渣的制作过程和其中蕴含的亲情做了铺垫。文中对姑奶奶居住的小山村、古朴老屋和厨房忙碌身影的描写,充满了怀旧与温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对于制作霉豆腐渣过程的详细叙述,如黄豆的挑选、浸泡、石磨磨浆,以及豆渣的发酵、调味、翻炒、晾晒等步骤,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作者对这一过程的深刻记忆。尤其在描述石磨的部分,作者细致地介绍了石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劳动的场景。整个制作过程不仅体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更彰显了姑奶奶的用心和技艺。文章最后,作者感慨姑奶奶已经远去,但这份亲情和美食带来的温暖却永远留在心中。这种对亲情的怀念和珍惜之情令人动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美食这一载体,成功地传达了亲情的深厚与珍贵,让读者在感受到传统美食魅力的同时,也被其中的真情所打动,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回忆的佳作。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2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28 12:38:4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28 12:39:31
  这篇文章深情回忆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上世纪八十年代,作者高中时常去姑奶奶家,不仅因菜美味和亲情温暖,更有独特的霉豆腐渣。文中详述制作过程,展现传统魅力。虽姑奶奶已远去,但美食中的亲情永留心中,令人感动。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28 16:38:26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姑奶奶做的霉豆腐渣,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亲情的温暖象征。文章从对霉豆腐渣的美味回忆展开,讲述了在特定年代去姑奶奶家的原因,以及姑奶奶居住的小山村和充满烟火气的老屋。接着详细介绍了霉豆腐渣的制作过程,从挑选黄豆、浸泡、用石磨磨浆,到过滤出豆渣、发酵、加调料翻炒、揉成团晾干等,每个步骤都描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姑奶奶忙碌的身影和制作霉豆腐渣的全过程。最后,表达了对姑奶奶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4 楼        文友:心灵的麦田        2024-10-28 18:35:41
  非常感谢江山文学社的老师和编辑!让我的拙作发表!在此深表谢意!
5 楼        文友:心灵的麦田        2024-10-28 18:44:35
  如今,姑奶奶已经远去,但每当回忆起那熟悉的味道和制作过程,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温暖。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4 10:14:1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7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2-09 10:47:53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优秀的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学习之!谢谢社团,谢谢江山!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