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相约秋天】伏牛山的秋天最诱人(散文)
伏牛山的秋天最诱人
张凤英
1978年的秋天,我是在河南省内的伏牛山脉度过的,那一年我24岁,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在一家央企的人事部门工作,那是一家三线企业,当时是保密工厂。那一年的秋天,我从沉闷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和我的大学同伴儿一起奋力爬上了伏牛山的主峰。
当我站在山顶,用手擦一把脸上的汗水,脱下风衣搭在胳膊上,面对群山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树上的果实。山坡上的树木都落了叶子,呈现出褐黄色的树干和残枝败叶,只有柿子树上的果实闪耀着耀眼的柿子红。啊,太美了!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突然,我看见一棵柿子树上有人在拿着夹板夹柿子。是的那些柿子已经成熟在树枝上,很软,只能用夹板夹下来,不能硬摘。我大喊:“小伙子,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柿子?”
只见那树上的黑衣人,出溜一下子从树上下来了,说:“中,恁给我2块钱,随便摘。”
这一声喊话惊得我们不轻,黑衣人不是一个小伙子,是一个妥妥的老太太。
“对不住,我眼神不济,把大娘看成小伙子啦!”我赶紧道歉。黑衣人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她说:“不怨你,俺就是不算老。今年秋天73了,刚过了生日。”这一下子更加叫我吃惊了,73岁还可爬树?我这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爬不上去呢?真是造化弄人啊!
“大娘,您是怎么保持年轻化的啊,73岁了,还是满口牙,轻快的身板。这是怎么保持年轻态的啊?”我经不住老人不老的诱惑,赶紧打听一下这年轻态的秘诀。
黑衣人爽朗地笑起来,说她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吃粗茶大饭,每日下地干活,经常攀树,该睡觉呼呼大睡,干活的时候不惜力气。我突然羡慕起来,人家能呼呼大睡,我却不能。每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总是被工作和家里的琐事困扰。那时候,不但工作上有很多烦心事;来自原生家庭的烦恼也特别多,父亲经常写信问我能不能帮助安排弟弟妹妹的工作。我虽然在人事部门工作,不过是个听差的,哪里有权利安排自己家的弟弟妹妹?再说,弟弟妹妹都是没文化的、学习不上进的人,怎么能够……为此非常烦恼,哪里可以“呼呼大睡啊”?
我的羡慕的神情,感染了黑衣人老大娘,她说:“我一介山野之人,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心里干净踏实,无所牵挂,每日做营生算是锻炼身体,不急不忙地慢慢过生活。”
听了她的话,我猛然明白了:“慢节奏生活”也是一种养生的秘诀。再说做人也不用太纠结,不用勉为其难,自己心里坦然,就可以年轻而长寿了。老大娘一边与我们聊天,一边把她采摘的柿子放在我们带来的纸箱里。她说:“你要木耳吗?才晒干的;还有一些猕猴桃也是新鲜的……”我们是来者不拒,用10元钱换了一大箱子柿子、木耳、猕猴桃等丰收的果实。两个人用一根木棍抬着,一路欢歌笑语回了家。
那时候,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一边写日记一边思考:秋天的伏牛山是诱人的,山里的农人开始收割了,他们收成很多,有满山遍野的红柿子,有山沟里成熟的猕猴桃,有树上自然生长的黑木耳,还有自家地里的花生、地瓜等,我与他们一起享受到了秋天的喜悦。同时通过与老大娘的一席对话,我还收获到了人生的感悟。也许老大娘没有读过书,也许她根本不识字,也许她讲不出流芳百世的大道理,但是她那些有关活到73岁还能爬树的人生理念,不正是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的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不耻下问,才能获得人生的真谛。
那年秋天,我不但是收获了秋天的美食,还收获了做人的道理。更叫我惊喜的是与我同去的大学同伴儿,由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同而最后成了我的丈夫。我的爱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可以说,那个秋天我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
时光如梭,眨眼就是半个世纪,如今我也到了黑衣老人当年的年龄,我虽然不能爬树,但是会每日对着大松树练习踢腿和弯腰,身体还不错。想起那个令我顿悟的秋天,我深刻体会到:伏牛山的秋天最诱人,她不仅仅有甜美的红柿子,酸甜的猕猴桃,还有更加诱人的灵魂净化的老大娘的一番谈话。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为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而烦恼了。我开始阅读佛家经典,开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将写作当成一种修行……
每年秋天看见满山遍野的丰收景象,我就会想起那年伏牛山诱人的秋天,想起自己那激情燃烧的青春!
作者简介:张凤英,女,毕业于厦门大学,古稀之年的副教授,原籍河北阜平,现居山东烟台,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短篇作品主要发表在《奔流》《草原》《荷花淀》《五台山》《时代报告》《千高原》《胶东文学》《齐鲁晚报》《当代文学·海外版》《平原作家》《丑小鸭》《青年文学家》《参花》《枣花》《阅读》等海内外各大媒体。江山文学网站签约作家兼编辑,在中国作家网、起点中文网河北新闻联盟等网站发表长篇小说有《教坛风云》《哈斯琪琪格的罗曼蒂克》《蓝颜知己》等;出版《月亮湾小说散文集》《静夜思》《张凤英散文集》《飞雪迎春》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