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爱心】有趣的小故事
有趣的小故事
1、司机老王
老王不老,还不到五十岁。之所以叫他老王,那是他满脸浓密的胡须而赏赐的。
老王是一名司机不假,十年前他就是为领导专驾服务的,后来因父亲要修缮房子不慎受了伤,小腿骨折,从此就不在当专职司机了。
老王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当了小领导,到现在还是。现在他就是自己的司机兼家庭司机,由于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七八公里的车程。以往城区道路没有改建时,开车也就最多十分钟,现在需要绕道,至少得二十分钟。
这不,今天又到下午下班时间,老王准备驾驶着自己的座驾悠哉游哉的回家,刚打着火,两名一路的同事来了,老王乐呵呵的打开车门。
一路上,老王听着轻音乐,慢悠悠的走着,看着一辆辆车超越而过,老李极了:“老王,能不能快点。”
老王乐呵呵的道:“不急,我的车节能减排。”
又过了几分钟,前边遇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并排前行,不停地交流着什么。后边传来不停的喇叭声,小张开始抱怨:“这都是啥人嘛,骑个自行车还把路当自家修的了。”
老王依然乐呵呵道:“城区道路改建,没有了自行车专行道,再说,自行车也是车嘛。”
2、三代人
同事的老公是一名军人出身,当了十几年的兵转业后在某乡镇工作,这不,今年遇上换届,被调整到某局当了一个科长。今天局里事情少,就早早下了班,去学校接六年级就读的女儿回家,在校门口恰巧遇到接女儿的妻子。
没有几分钟,女儿出了校门,看见父母一起接她,高兴地牵起父母的手,左边看看爸爸,右边看看妈妈,一脸幸福地样子。
经过县幼儿园,前面就出现了堵车。同事是个古板的人,很认真地遵守着交通规则,一路靠右行。拐弯处,出现了三代人。女人长得高挑,衣着高贵而不华丽,淡妆中略显一丝矜持,面容娇美,右手牵着孩子的手,二十六七的样子,目光不停的看着眼前通行的车辆。老太太推着一辆婴儿车,车子上有孩子的零食、水壶和饮料,衣着光鲜。女人在拥挤的人行道上,牵着孩子在来回度着碎步,老妇人则瞅准车辆通行的空间,一步涌入车流中。女人触着眉头看着母亲,母亲则在车流中闲庭信步。
同事的老公则是对着女人多看了几眼。
回家后,同事没有第一时间给孩子做饭。拉着老公进了卧室,关上门,一把揪起老公的耳朵:“那女人好看不?”
他老公惊愕!
3、的、地、得
老爷子今年九月刚刚过了八十岁的生日,过生日的那天,是在县城里最豪华的酒店里,儿孙几家子在一个大圆桌上坐的满满的,四世同堂,所谓的人间幸福也不过如此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学上。
老爷子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退休以来,很少操持家里的大小事情。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每天就打打太极,散散步,但最爱的就是读书看报了。
自己住着早年的小庭院,二楼住着大儿子。一楼有个小书房,那是老爷子一天快乐的乐章。木制的书桌前摆着一把藤椅,老爷子每天都要坐在藤椅上翘个二郎腿,鼻子上架着老花镜,把书报放的远远地看上几小时。尤其在看报的时候,总会不停的摇头点头。
这天,正好是个周末,阳光明媚,大孙子一家来看望他,老爷子很开心,搬了一把椅子在小院子里晒太阳,嘴里不停的哼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大孙子的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作文教学。或许是心血来潮,老爷子让孙子把孩子的作文本拿来,在阳光下,透过老花镜的视线细细的扫过孩子的每一句话。看着看着,眉头皱了起来。
“过来。”对着大孙子高声喊叫。全家人都不知道老爷子怎么了。大孙子乖巧的来到爷爷的身边,轻声问道:“爷爷,怎么了?”
“你在政府部门工作,并且是写材料的,你的文字功底就这样,的、地、得不分,全部都是的的的吗?”
“我告诉你,的、地、得是有严格区分得,虽然它们都是助词,但应用是由具体界限的。‘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例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例如: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例如: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总结‘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可以参考以下口诀:‘的’定语代表好,‘地’状语来描述,‘得’补语说明效果好。”
孙子的女儿这时跑过来:“太爷爷,老师给我们没有教过这个,你不要怪爸爸好不好。”拉着太爷爷的手一边摇晃一边说道。
全家人一片汗颜。
4、饭馆里的母子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餐馆就是人群聚集的时候。
一张餐桌上坐着母子三人,大儿子正在上学,爬在餐桌上写着作业,小点的儿子正拿着一部手机玩游戏,头低的好像要钻进手机一样,母亲则在一旁聊着微信,双手不停地打着字,嘴角时不时上扬,漾起一个开心的笑容。
女人很时髦,衣着靓丽,皮肤光嫩洁白,长长的睫毛下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在流溢着聊天的快乐。唇线明显,把一张娇嫩的嘴勾勒起一丝柔情万千。
“别写了,吃完饭回家再写。”
一众人同时抬起头,看着这一家母子,目光中尽是复杂。
5、徘徊在胡同里的小男孩
出了学校的大门向右拐,大约直行200米,出现一条右拐的胡同。说是胡同,其实也很宽,两辆汽车可以很轻松的会车。只因为道路两边是二十几层林立的楼群,且道路很长,在一里路左右。走过这个胡同,前面豁然开朗,山脚下一片开阔地,种满了三四层的农家别院,且都是两间的套房,里面住着的都是从农村来经管孩子上学的人。
这是一个周末,也是午饭后,小男孩从出租屋里走出来,在这条胡同里徘徊着,胡同里有两个脏不喜喜的男人在抢修着下水道,小男孩就徘徊在这一段。
“叔叔,能不能借你的手机打个电话。”小男孩怯怯地说到。
男人的目光扫过男孩。
一名男人放下手中的疏通工具,问明原因。毫不犹豫地脱掉手套,从衣兜里拿出手机,熟练地拨通孩子口中的号码。
“嘟嘟嘟......”电话接通了,男人把电话递给小男孩。
“爸爸,你回来吧,你再不回来我就饿死了。”男孩说着就哽咽起来。男人脱掉外套,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
“你先干,我带孩子出去吃点东西。”
男人也有个孩子,比这小男孩大一些,几年前也在这所学校上学,前年孩子地母亲跟别人跑了。
6车技
甲和乙是一块光着屁股腚子在一个池塘捞鱼摸虾长大的,长大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了成绩,成为村子里茶余饭后的佳话。
甲在一个局里当局长,乙在一所大学校里当第一副职,可谓人们羡慕不已。由于事业有成,就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这不,村里牛老五给去世的奶奶过三周年,甲和乙又与一起长大的同伴相聚了。农村人都很实在,把他俩安排坐上席。敬酒是少不了的,当然恭喜之类的话还是挺多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就多起来了。
人都是有傲骨的,尤其是酒喝个七七八八,总会细数着歇后语:头上戴朵刺梅花,人家不夸自己夸。
甲:我在单位挺受人尊敬的,每天上下班,看见我的人都向我问好。
乙也不甘示弱: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开车不喜欢超车,即使前边百余米视线里没有车,我也不随便超车。
甲:那是你技术不行。
乙:想想也对。嘴角浮起一抹笑容,冷不丁点的补了一句:“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全席惊愕。
原创首发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和我以前文章里写的“会水的鱼儿被浪大”意思相近!
给老师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