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秋水古渡(散文)

精品 【晓荷·奖】秋水古渡(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3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6发表时间:2024-11-01 20:22:05
摘要:蒙太奇梦幻般排列组合镜头,捕捉摄入一道风景依次的剪影:秋水浩渺中古渡、一望无际绿色的草甸、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芦苇花、翘首以待搁浅的孤船、隔岸相望的倒挂如警钟长鸣的石钟山,静静横卧在鄱阳湖气贯长虹的高速公路大桥,构成一幅典雅简约水墨山水画。而在这幅画的空旷背景中,地处鄱阳湖最北端的长江交汇处,一座高耸云天红白相间的灯塔尤为显眼鲜亮。

【晓荷·奖】秋水古渡(散文) 一个古老的渡口,承载了太多诗与远方的梦。
   又是一年秋水古渡,梅家洲渡口是我抹不去的乡愁与秋思,镜头和键盘又情不自禁旧地重游。古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那么熟烂于心。
   梅家洲古渡口不知来了多少回,自从拣回摄影的爱好,在时光斑驳流年里,用镜头捕捉古渡山水自然景观。朝观日映江湖水天一色,暮赏夕阳西下落霞漫天。而古渡的秋天,难得天空清澄明净。情有独钟古渡那份宁静与古朴的风韵,乐此不疲写下了《石钟山的钟声》《古渡梅家洲旧貌新颜》《梅家洲渡口怀古》三篇散文。
   驱车穿过白墙黛瓦的赣派特色马头墙大门,泊车路边,从摄影包取出相机,伫立候船厅前太平天国炮台遗址,端起相机聚焦远山近水,深秋季节里荒芜大自然草木枯黄泛红,飘忽不定的镜头定格在一条十多米宽的水泥路,呈四十五度斜坡延伸至一湖碧波的水中。由于轮渡间隔时间长,宽敞的路面没有机动车过客等待摆渡,候车厅前散落零星等待轮渡的人。午后的阳光洒满了空荡荡的水泥路面,艳阳高照。望穿秋水,依次显山露水,一湖涟漪,大江东流,逆光中江湖水面泛起银白色的斑斓,明晃晃的,像无数闪烁的钻石浮出水面,光影斑驳,波光潋滟。
   古渡东濒湖口县城石钟山隔水相望,南毗邻鄱阳湖高速公路大桥,北临长江。融会贯通鄱阳湖和长江黄金水道,水运繁忙旺季,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眼前舒展一幅诗情画意的水墨山水画。
   在古代交通落后的年代,舟船是远行旅人选择主要交通工具,码头渡口作为交通要道成了出行游子聚散地。九江市濂溪区新港镇梅家洲渡口,相隔湖口县西门码头水域距离最近,丰水期也只几公里,是沟通南北水陆交通要道。
   思绪漂浮在一千多年前,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父子,也是从长江水路到达梅家洲对面湖口西门渡口,在一个风清月明夜晚,苏家父子乘一叶轻舟,夜探石钟山钟声的成因。那个被改革派首领王安石排挤出中央集团的苏东坡,聆听亘古石钟声回荡江湖山水间,郁结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
   在没有机动车的古代社会,陆路马车颠沛流离,水路舟楫客船劈波斩浪,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当时的梅家洲并不是固定的渡口,由于间隔湖口县岸边距离近,南来北往的旅人选择梅家洲摆渡,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为得天独厚天然的渡口。直到有一天,一百六十多年前,清同治三年,有一个叫做孙庆恒父母官拿出自己俸禄,这位爱民如子湖口知县,带头捐款买了两条木船,搭建了一座简易候船棚,官府花钱雇请船工摆渡往来湖口和九江梅家洲的百姓民众。
   古渡修复了太平天国古炮台遗址,与石钟山炮台遗址互成犄角,风雨沧桑的古渡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三次争夺天下鄱阳湖大战。遥想当年,旌旗蔽日,战鼓震天,血染江湖。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鏖战鄱阳湖,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了陈友谅,挥师北上灭了元王朝,建立大明王朝。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占据梅家洲和石钟山,成功抵御了清王朝曾国藩湘军的进攻,曾国藩最后一次失败跳水自杀被手下救起拣回一条命,此后再也不敢与石达开交手。近代人民解放军东至江阴,北至湖口,百万雄师挥师渡江解放全中国。曾经江湖战火纷飞,刀光剑影,锦绣山河,满目疮痍。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百姓安居乐业,古渡成为百姓休养生息休闲之地。
   拉长焦距,穿越时空的隧道,一百多年前没有机帆船,完全靠人工撑船摆渡。童年记忆里也经常乘坐一叶舟船过渡回故乡,船工由国家贴补生活,不收乘船人任何费用。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古老的渡口建成汽车和行人混合大型轮渡口,成为连接南北105国道交通最繁忙的轮渡口岸。现代社会经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交通科技更新与时俱进,如今天上有飞机坐地日行八万里,地上有一日千里飞奔的动车高铁,呈网状的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水路交通失去优势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
   物转星移,岁月悠悠,半个多世纪后,上世纪末开始建造全长3799米鄱阳湖大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两千年跨世纪之交,鄱阳湖大桥顺利通车,成为贯通长江南北交通大动脉。机动车分流到鄱阳湖大桥高速公路,梅家洲渡口主要承载非机动车摆渡。鄱阳湖大桥通车,跨越江湖也就几分钟的时间。曾经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渡口,已经被鄱阳湖大桥高速公路所取代。曾经繁华热闹转眼成空,冷落的梅家洲渡口,又恢复了久远年代古渡口宁静与空渺,倒成了摄影爱好者取景拍摄打卡之地。
   鄱阳湖和长江随着秋冬枯水季节的到来,水位下降百多米,梅家洲渡口与湖口西门渡口拉近了距离。徜徉在渡口四周截取了一组镜头,脚步踏上柔软的湖床,柔柔的,沙土一点也不沾鞋,退水后沙滩裸露出灰白的泥沙,在大自然草地渐次枯黄泛白,而鄱阳湖四分五裂干枯柔软的泥沙缝隙中,竟然冒出一片绿油油青草甸。原本荒芜凄凉的湖滩,生长出清新翠绿的草甸,由近及远,风吹草动,芳草萋萋,犹如碧波荡漾的湖水绵延起伏。在这深秋霜寒的季节,绿茵茵草甸不畏风寒,顽强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似乎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回光返照,春意盎然换发出勃勃生机。
   鄱阳湖在秋冬季节受修河和赣江水系水资源不足的影响,鄱阳湖则进入了枯水期,在枯水季节,湖面分割为四通八达蜿蜒水道。“夏季洪水一片,秋冬枯水一线。”也正是季节性自然条件,全球气温变暖,适宜的温度和充足水分生态环境,孕育了鄱阳湖风吹草低见牛羊塞北大草原风光,成为鄱阳湖秋冬季节一大自然景观。
   芦花满眼秋,秋冬也是芦苇花开的季节,远观银白色芦苇花飘扬在萧瑟秋风中,芦苇丛中的花絮像霜染的雪绒花,一抹斜阳,从芦苇丛中泼洒斑斓的光影,芦花飞扬,疏影斑驳。漫过青青的草甸,草甸堤坝的尽头,挺立一簇簇排列有序芦苇林,一人高的芦苇排列整齐划一的方阵,手挽手,仿佛千军万马纷至沓来。秋日的阳光温暖照在脸颊,风和日丽。逆光投影下芦苇清朗而又明晰,感觉暖洋洋的,像金色风刮过芦苇花丛。身心融入芦苇花丛,秋风拂过,芦芦苇犹如秋水伊人翩跹而舞,袅娜娉婷,轻盈像一阵风,温顺地倾倒在我的胸怀,像个欲羞还遮的少女,脑海里豁然蹦出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句。那柳絮一样的芦花,轻如虚无缥缈的梦境,而梦中秋水伊人,那么遥不可及,又令人魂牵梦绕。
   芦花尽管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却柔美谦逊,纯洁无瑕,像荷花一样,处污泥一尘不染,不浮华,不张扬,不趋炎附势。虽然细小柔软,狂风摧不垮,霜雪压不倒,刚柔相济,以柔弱的身躯耸立在风霜雨雪之中,守候来年汹涌而来跌宕起伏的春潮。
   那个国破家亡南唐后主李煜填了一首《望江南•闲梦远》词:“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词中描绘了芦花洁白如雪,一叶孤舟,独自停泊芦苇深处,远处传来悠扬凄婉的笛声。
   这是一幅何等愁绪万缕的画面。芦花、孤舟、笛声,李煜将凄冷寂寥的秋色渲染得酣畅淋漓,正如他身陷囚禁一样惆怅万千的处境。
   我行走在渡口随意而为拍摄视频照片,终于等到了轮渡凌波而来,渡船轰隆隆停泊在渡口水泥路中,敞开阑珊缓缓放下吊板,过渡的机动车和摩托车以及人流八仙过海似一拥而下,渡口久久等待的车辆和过客又鱼贯而上。古渡热闹喧哗一阵子,轮渡一掉头消失秋水涟漪的尽头,古渡又死水一样寂静冷清。
   蒙太奇梦幻般排列组合镜头,捕捉摄入一道风景依次的剪影:秋水浩渺中古渡、一望无际绿色的草甸、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芦苇花、翘首以待搁浅的孤船、隔岸相望的倒挂如警钟长鸣的石钟山,静静横卧在鄱阳湖气贯长虹的高速公路大桥,构成一幅典雅简约水墨山水画。而在这幅画的空旷背景中,地处鄱阳湖最北端的长江交汇处,一座高耸云天红白相间的灯塔尤为显眼鲜亮。
   我仰望那盏点亮在茫茫黑夜里不灭的灯塔,风雨无阻,在漫漫长夜里驱散了江湖黑暗与险恶。奔流不息长江流经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融会贯通在梅家洲和彼岸的石钟山水域,灯塔屹立在江湖分界线,与江湖锁匙之称石钟山遥相呼应。灯塔北面是日夜奔腾不息长江,南面却是浩瀚无际的鄱阳湖。江湖险恶,在伸手不见五指江河湖海,暗流汹涌,灯塔哨兵一样屹立在江湖分界线天地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候在江湖岸边,像普罗米修斯盗来天火,丹柯捧出燃烧的心,为四面八方往来的船只指明航道。
   灯塔分布在江河湖海要道,照明灯透过塔顶的透镜,把光芒射向黑夜迷茫的水面。是茫茫黑夜中的航标灯,象征着远航帆船平安和希望。
   人类没有电力未出现以前,原始的灯塔由于是由火光点亮燃烧物。
   世界上第一座灯塔诞生在元前约270年,古埃及托勒密二世委托古希腊建筑师索斯特拉图斯,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了法罗斯灯塔,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灯塔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了方向,从此再也没有船只迷失方向,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后来古罗马人建造了一系列灯塔,从而创建了最早的灯塔网络体系。1387年,中国第一座灯塔,由民间集资建于福建惠安县崇武灯塔正式启用。半个世纪后,明朝航海经济的繁荣发展,官府出资,在长江口浏河口东南沙滩上筑起一座高大土墩,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成为船舶进出长江口的灯塔。
   原始灯塔常以火作为光源,需要有守塔人坚守塔中为灯塔添油加火,那种坚守灯塔以孤独为伴,以黑夜为伍的守塔人,在荒无人烟孤岛狂风暴雨的黑夜,忍受常人难以言说孤独与寂寞,是守塔人坚守付出了青春保驾护航,让无数行驶茫茫大海黑夜中轮船免遭灭顶之灾。自从人类发明电力,守塔人再不要爬上高高的灯塔添加燃火的油料。梅家洲古渡灯塔建于什么年代?没有任何资料记载灯塔悠远的历史,灯塔也从不炫耀自己丰功伟绩,在苍茫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默默无闻,恪守职责,为江湖航行的船舶指明方向。
   不知若何把梅家洲渡口灯塔称为情人灯塔?灯塔在漫长岁月,在没有电力照明的年代,守塔人那些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不得而知。那首远古美丽动人《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倘若两个虔诚相爱的情人成为守塔人,与世隔绝,远离世俗,朝夕相处,相见江湖,不负遇见,那才是名副其实情人灯塔,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抑或两个相爱的情人,一个人在守塔,两个人远隔秋水浩淼,相爱相守,忠贞不渝传诵一个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伊人欲呼何处?有小舟、撑出水天间。”
   想象两个初恋的情人,在没有动力机帆船的年代,情人要想相见时多么艰难!相思渡口,久久等待一叶孤舟乘风破浪而来。那个在羁旅途中宋代婉约词人柳永写下《寒蝉凄切》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词中道尽了人世间离愁别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落清秋的杨柳岸,千里烟波楚天阔,水天一色,渔舟互唱,月明风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抒发了渡口情人惜别缠绵悱恻,古渡口自古到今,又发生了多少折柳送别凄婉动人的故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火光》中写到:“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驱散黑暗,闪闪发光,近在眼前,令人神往,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眼见火光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人生旅途何尝不是如此,当你行走在茫茫大海里漆黑一团的夜晚,前面亮起一盏指点迷津的灯火,飞蛾扑火般奔向灯火阑珊处。心中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好比遥远的火光,看似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只要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人生就没有达不到的光明彼岸。重游梅家洲古渡,换个角度看风景,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欣然写下《秋水古渡》拙文。
  

共 45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梅家洲渡口为核心,引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漫漫征途。作者不仅生动描绘了古渡的旖旎自然风光,如鄱阳湖枯水期的独特景致和飘逸的芦花,更深入挖掘了其厚重的历史底蕴。文中提到苏东坡父子夜探石钟山钟声,古代三次鄱阳湖大战等,让梅家洲渡口成为历史风云的见证者。它曾是游子聚散之地,承载无数离别与重逢的故事。虽在交通变革中渐趋落寞,但其宁静古朴仍具魅力。作者深情的叙述,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岁月的沧桑变迁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梅家洲渡口不单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融合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象征,承载着人们的乡愁与秋思,提醒我们铭记过往,珍视当下和平繁荣,思考如何传承保护珍贵文化。此外,文章围绕鄱阳湖秋冬之景,展现了丰富生动的画面,从芦花的坚韧到李煜词中的凄凉,再到古渡的热闹冷清。还引入灯塔元素,追溯其历史,从世界最早的法罗斯灯塔到中国的崇武灯塔,凸显其在航海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围绕梅家洲古渡灯塔展开丰富联想,从原始守塔人的坚守,到对情人灯塔的浪漫想象,借柳永词抒发古渡口离愁别绪,以俄国作家的话揭示人生需不懈追逐光明。作者重游古渡,感悟深刻,将历史、情感和人生哲理巧妙融合。其文字优美,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梅家洲古渡独特的魅力和深厚内涵,让读者深受触动,引发深思。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2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1 20:22:3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2 14:39:28
  感谢用心品赏写出精彩编者按,到小荷两篇散文都是小雨老师提挈纲领,遥祝编安!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1 20:23:25
  这篇文章以梅家洲渡口为核心,展现其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从苏东坡到鄱阳湖大战,见证时代变迁。描绘秋冬之景,引入灯塔,联想丰富。作者重游古渡,感悟深刻,将历史、情感、哲理交融,文字优美,内涵深厚,引人深思。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2 14:41:48
  没有深厚文学功底写不出如此精炼的感悟,知己共鸣,佳作共赏,遥祝秋安!
3 楼        文友:何叶        2024-11-02 20:06:09
  恭喜精品!实力杠杠的!恭喜征文第一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3 08:47:40
  佳作共赏,文学梦,精神家园,精神大厦,五湖四海皆文友。遥祝秋安!
4 楼        文友:麦玲        2024-11-03 09:19:28
  优秀的文笔!佳作精品点赞!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3 10:15:16
  共筑文学梦,相聚在晓荷。遥祝秋安!
5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11-03 09:36:37
  欣赏好文字,心灵的洗涤!问好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3 10:18:06
  文字构建精神桥梁,交流共享。谢谢品赏。隔屏问好!
6 楼        文友:萧垦        2024-11-03 14:43:04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3 16:14:56
  同贺。谢谢文友喝彩,多创作佳作,拜杰天下文学知己。遥祝秋安!
7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3 19:52:36
  欣赏老师的散文,如此美妙!您的文字把人引入静谧、清幽的古渡,秋水依依,浮想联翩,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淡淡的乡愁。问好老师!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7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4 10:37:36
  能引起共鸣,实乃文学知己,谢谢品赏,遥祝秋安!
8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03 21:36:38
  恭喜老师佳作摘精!祝贺!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8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4 10:38:42
  同贺共赏,相得益彰,遥祝秋安!
9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04 11:01:13
  此文超棒!围绕梅家洲渡口,既描绘了其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又讲述诸多历史故事,展现时代变迁,和平来之不易。情感真挚,让人体会到浓浓的乡愁与对历史的感慨,是篇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4 11:13:24
  秋水古渡,诗情画意,感慨古渡曾经繁花似锦,今天冷落清静,正如人生的起落荣衰。谢谢品赏,遥祝秋安!
10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5 21:20:1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0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07 12:10:04
  佳作共析,相得益彰。遥祝秋安!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