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乡土情怀根魂在 禅悟人生华章存(散文)

精品 【流年】乡土情怀根魂在 禅悟人生华章存(散文)


作者:秋蒿 童生,65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9发表时间:2024-11-04 20:16:08

我是一名盈箧读书会会员。说来惭愧,由于种种原因,每月的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参加不多。本来卯足劲上月一定去,谁知恰逢“十.一”,举办迎国庆活动,人人都有拿手绝活。本人五音不全,一不会朗诵,二不会唱歌,像个不会说话的哑木头,想想就很尴尬,故不去也罢。
   到了这月活动日,又与私事冲突,不敢确定能否参加,所以报名有点谨慎,尽管自己十分期待。转眼间,明天就是活动日了,而我的读书感还躺在娘胎里。于是乎,临上轿了,不得不先扎耳朵眼。这样也好,新鲜出锅,文章还带着热乎气不是?
   要说应付的话,不写也行。我平时就爱写些东西,手头现成的文章倒是有些。但要么不合读书主题,要么就是以前的剩饭,有敷衍了事、不够尊重之嫌。一篇原创首发,最起码说明我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写啥呢?我这人读书很杂,近期读的最多的是一部《林清玄散文精选》,未加思索,就它了。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在华人圈内影响广泛,有“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
   他的文风带着一股泥土的气息,乡土散文是其鲜明的标签。若追根溯源,与他农人子弟出身是分不开的。他有篇文章叫《屋顶上的田园》,说他家屋顶空着三十几坪的阳台,在养花与种菜的纠结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接下来的松土除草、浇水追肥,每一项都是亲历亲为。与友人分享收获的喜悦时,他不无得意地写道:“……吃自己种的青菜确是非常踏实,有成就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从那散发着温度的墨香中,人们读懂了一个道理:劳动者最光荣!
   都说创作源于生活,一点不错,农民出身的身份注定了作家潜意识里的乡土情结,这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是他的血脉之根、文学之魂。他写的乡土题材文章,富有正能量,积极乐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起来是一种诗意的享受。
   在《发芽的心情》中,他以武陵农场为背景,记叙了自己在果园打工的时光。看得出,他是怀着一颗乐观的心态,对待这段经历的。收获的心情很是美好,对果实的描写也很用心,形容薄雾中夜之露水的果子时,用一句“如同刚洗过一个干净的澡”来描绘,正契合他清新空灵的写作特点。他将成熟水蜜桃的粉红描写为“流动着一颗树的血液”。谈到劳动带来的喜悦时,他“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跃动,知道每一株果树全有着使果子成长的力量”。这些都带给读者一种动感之美。生命在于运动,劳动者最快乐,我想这才是他最想表达的。
   林清玄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甚是同情,笔锋所指,无不散发出人性的光环。在《负琴盲翁》一文中,他描写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者。老人身世悲惨,妻子卧床,二十几岁的孩子终日流口水,为谋生计,只得卖唱,靠沿街乞讨为生。歌声凄婉,揉肠欲断,深深刺痛了他脆弱的神经,就连那琴声在其听来,也是暗哑的、苦涩的,如同魔影一样。以至于他最后写道:“月琴的造型是美的,声音也清脆,但却蘸了血一样,在我望见时便流起无声的泪来,“思想起,歹命人啊——”平民情怀的林清玄,以一句盲翁悲苦的唱词,道尽了世情的冷暖,似说未说,一切尽在不言,却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以情感人、妙笔生辉,这就是大家的高明之处。
   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林清玄是一名“佛系”之人,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他以自己的佛学意识,从平常的都市生活中,感悟那强烈的平民情怀。
   他的许多文章都和佛学有关,像《忘情花的滋味》一文中对昙花的描写,富含禅意,语言上也有体现,如:“……我们小小的凡人,不能有爱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藏情……”还有许多文章更是明显,题目上一看便知,像《三生石上旧精魂》《佛鼓》《召集有缘人的钟声》《水晶石与白莲花》《达摩茶杯》等,佛教的痕迹一览无余。由于将佛教哲理用于平常生活之中,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清新,语言朴素亲切,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他在《生命的酸甜苦辣》一文中,借用那碗甘、苦、酸、辛、咸五味俱全的孟婆汤,启示世人: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
   林清玄对禅意相当重视,为此还专门写了四部禅意散文精选,书名分别是《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淡看人生,无欲无求,这是林清玄散文所追求的境界。
   对于林清玄的散文,我向来是心怀敬意的。在为数不多的私人藏书中,《林清玄散文精选》一直摆在醒目位置,每次阅读,总能有新的收获,简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他的见解,总能引起我的心理共鸣,这也许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他的书也成了我的读书笔记,上面的名言警句划线关注,段落大意段后注明,文章构思加以总结。这么说吧,只要自己能看懂的,就一定在书上标注,为的是学习起来方便。看着满书的涂鸦,自己也觉得难为情。好在书是自己的,也无人计较,更何况这是我们之间心灵对白的方式,理解万岁吧。
   书读得多了,我发现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模式,那就是将眼前的景物与记忆中的事物相联系,将现实的场景与历史上的某些文物事件相联系,引出下文后,再用散文的笔法和诗的境界,将其一一收录艺术的品味和美好的冥想之中,形成一种抒情的淡雅风格。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也算读书捡来的意外之喜吧。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散发着一股故国泥土的芬芳,引领着读者走入一个梦幻般的神奇境界,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风韵之美。从那晨钟暮鼓的余音里,他教化人们要万事看淡,禅悟人生,把日子过成风景。“乡土情怀根魂在,禅悟人生华章存。”这就是我对《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评价。

共 22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求一份心灵的慰藉,而林清玄的散文,或许就是物欲横流中那股温暖人心的清流。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分享了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的深刻感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之中。文章不仅展现了林清玄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禅意哲思,更透露出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在这篇编者按中,我们旨在与读者一同感受林清玄散文中的那份宁静与智慧,体会作者如何在字里行间寻找心灵的归宿。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林清玄的世界,体验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文章内容隽永,读后如沐春风。编辑在此推荐大家赏阅!【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6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11-04 23:15:54
  在编辑过程中,我被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作者不仅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更以个人的阅读体验,引发我们对乡土情怀和禅意人生的共鸣。文章中,作者对林清玄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世界。他对林清玄散文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无疑是对所有文学爱好者的鼓励。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林清玄作品的赞颂,也是对所有在文学道路上孜孜不倦探索者的致敬。期待作者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这样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秋蒿        2024-11-05 08:17:02
  您的认同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2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11-05 11:18:22
  与其说这是一篇读后感,不如说它是文学的催化剂。老师以其独特的文字给读者科普林清玄的散文的的写作精髓。老师是个喜欢阅读的写作者,对林清玄的散文作品理解深刻,对写作背后的情感研究透彻,对人性的感悟颇深。一篇冒着热气的、有着独到见解的,带着情感的美文。
   老师这么优秀还这么努力,我们做晚辈的更应该加倍努力才对。
   遥祝老师心态常青,笑口常开。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2 楼        文友:秋蒿        2024-11-05 19:59:08
  惭愧,疏影老师过奖了。我是一只行走的蜗牛,思想反应迟钝,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看您下笔洋洋洒洒,只有羡慕。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1-08 20:19: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