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诗乡琐记(散文)

精品 【晓荷.奖】诗乡琐记(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21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7发表时间:2024-11-05 10:26:36

我的家乡泰来县是全国诗词之乡,得到这个荣誉称号已经有十四年之久。前些日子回家乡参加作协年会,县文联邀请我月末回泰,来参加接待黑龙江省诗协代全国诗词学会对全国诗词之乡回头看以及诗教工作的检查团。我推辞说退休多年了,不宜参加正规的检查活动。文联领导说,当年您对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做过贡献,这次机会难得,您必须回来参加检查活动,了解一下家乡诗词事业的近况。
   说句心里话,十四年了,我何尝不想到学校、社区、村屯,看看创建诗词之乡的近况呢?但是自己的身份有些尴尬,真不好意思再出头露面了。我笑了笑,没有表明态度,只说了一句:“听我电话吧。”
   说起泰来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一事,禁不住回想起2004年建立泰湖诗社的事情。我是受诗友之托,支持并创建了泰湖诗社,文友们积极开展诗词创作,引起齐齐哈尔市和黑龙江省诗协领导的重视,便于2007年提出泰来县有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条件,建议我们确定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听到这个消息,诗友们特别振奋,我们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提高诗词创作水平,开展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进景区(公园)等试点工作。2008年向县委提出了关于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方案并得到县委的认可,发了红头文件。可是工作刚开个头,我就调到市里工作了,但是我一直关注家乡诗词事业的发展。2011年7月,经过中华诗词学会的检查验收,获得了全国诗词之乡的荣誉称号。
  
   一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十四个年头,诗词事业不断发展,我也年年回乡参加诗协的活动,亲眼目睹了诗协工作的不断创新。但是,“六进”所含的单位,我却一次也没有看到过。在我的内心深处,实实在在想看一看基层的诗教工作开展得如何。经过反复思考,我放下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决定以县诗协顾问的名义参加接待活动。
   2024年10月28日上午,我只身乘坐火车回到泰来县,等待省检查组的到来。当他们走进餐厅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省诗协驻会顾问陈修文、刚刚当选诗协会长的胥春丽,热情地和我握手,说道:“好久不见啊!您还是那么健康啊!”我们是老朋友了,有十六年未见面了,一见面依然如故。陈顾问80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胥会长依然那么年轻美丽。检查组还有两位省诗协诗教委员会的领导。因为中间在齐齐哈尔下车,接站,来到县里已经快下午一点了。检查组的领导们没有休息,吃完午饭就乘车去塔子城,参观塔子城遗址博物馆和塔子城酒业非遗博物馆,并检查诗词进企业工作情况。
   塔子城是千年古城,辽代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塔子城酒业也是有着千年的历史。诗词与酒文化融合,更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可谓诗酒成趣。
   从塔子城回来已经晚上五点多了,我们一边吃晚饭,一边谈论诗词,回顾十几年来创建之路的艰辛,不知不觉地到了晚上九点了,领导们才回宾馆休息。
   我回到县里的居所,兴奋得难以入睡,眼前都是当年的画面。组建诗社,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场所,只有诗友们的热情。民间的组织,全凭发自内心的热爱啊!那年,我借去杭州参加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培训班的机会,带领几位诗社骨干去全国诗词之乡淮安考察学习。回到县里,诗社又组织人到望奎县学习。带着一股子热情,一股子干劲儿,积极开始了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筹备工作。一边学习、提高、创作,一边筹备。没有办公场所,就暂时在政协(我单位)一个专委会主任的办公室里挤,没有经费四处化缘,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县文联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建工作顺利展开了。
   这些过往,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诗社的诗友们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条件下,征集稿件,印制诗刊,深入基层开展诗教工作,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们为了什么?为了心中的那个愿景,为了自己的热爱,为了家乡的文化传承。“小城文人”了不起!
  
   二
   10月29日,早早吃过早饭,八点出发去县实验小学检查。我们一进校园,学校的领导们在门口迎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挂满学习诗词的宣传栏,还有郎朗的诵诗声。教学楼的电子横幅上写着“诗香词韵熏染校园,雅言经典浸润心灵”,我们从一楼开始,每个班级都进去观看。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或诵读古诗,或表演,以社团形式展示了诗教工作内容:诵诗、手风琴演奏、手工制作、美术、书法、剪纸。把诗词的内容与这些技艺结合,真是别开生面。走廊就是诗词画廊,学生制作的手工或者剪纸,一个作品一首诗,真是美轮美奂,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学生开发想象力,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一看图片就知道是哪一首诗,一目了然。实验小学有旭日诗社,建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种制度、记录一应俱全。学生原创诗词作品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摆满了长长的桌子。
   当我们走进五楼大会议室,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诗词表演,仅那张节目单就是一件散发着诗香的艺术品。舞台上方电子横幅上写着泰来县实验小学“诗海扬帆,梦寻华夏”诗词汇报演出的字样。开场节目是火爆的歌舞《精忠报国》、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还有飞花令、毛泽东诗词等六个节目,个个都是那么精彩。我们置身其中,被一种激情环绕着,激动万分。
  
   三
   上午十点半,我们来到了泰来镇第二小学。一进校园,只见由400名学生组成两个方队,各站一边,齐声背诵《三字经》,齐彬彬校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那童稚的声音以极强的穿透力传向远方。
   第二小学也是以社团形式展现诗教成果,但是内容却独具特色。我们参观了古筝表演、沙画表演,沙画表演我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只听到教室里播放着轻柔的音乐,老师轻声地朗诵杨万里的《小池》只见孩子们用手抓起沙子,几下就出来了荷花、蜻蜓的画面,而且每个孩子的画面都是不同的,各具特色。那种氛围悄悄融入了人的心灵。
   走廊里挂着学生们自己创作的诗词画和剪纸,最有特色的是一个班级表演的杯子舞,一边舞动杯子,一边唱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学校围绕泰来四种文化组织学生研学,到泰湖湿地、塔子城遗址博物馆参观,回来后,孩子们动手制作泥塑的人像、古瓶等,并写诗赞美四种文化,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教让省诗协领导眼前一亮,给予赞赏。
   参观完琳琅满目的诗词作品之后,我们来到一个会议室,里面摆满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教材、学生古诗词竞赛材料,按年级、年代陈列。展现了开展诗教工作的丰厚成果。我们又来到大演播室,舞台上方电子条幅写着:传承中华诗词国粹,繁荣家乡泰来文化的字样。学生们表演了大合唱、扇子舞、古装舞蹈等,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
   第二小学独具特色的诗教展示,跟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
   中午吃饭后都没有休息,省诗协领导来到了泰湖湿地公园参观,体会湿地文化建设。泰湖的水清灵丰满,芦花盛开,公园大门的牌坊和栈道亭台都有篆刻的对联,体现了一种县域文化。
   下午一点半,准时来到泰来镇先锋社区。先锋诗词社的红色牌匾挂在会议室的门楣上,走廊和会议室里挂着书法条幅,泰来书法家书写的泰来诗人创作的诗词。社区的艺术团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火爆热烈的舞蹈,社区工作人员的诗朗诵抒发了社区工作者的情怀。胡雪梅身着白色长裙,深情背诵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雅致的背景与声调悠扬的朗诵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特别美的感受。社区党支部书记简短介绍了社区开展诗教工作情况。
   紧接着,我们来到泰来县第四中学。这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与贫困家庭的孩子,具有特殊性。虽然条件如此,诗教工作却开展的有声有色。突出的特点是,学生们根据诗词的内容画出小画来,诗画一体,挂满走廊的墙上。还有剪纸艺术与诗词的融合,有一副大型剪纸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右侧刻有毛泽东的头像,悬挂在会议室里。校长说这个作品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四中的老师们很有创意,他们引导学生把诗词做成团扇形状,风筝形状,还用彩纸卷成纸卷,写上诗词,很有立体感。他们因陋就简,把诗词教育做得独有特色。主抓诗教工作的副校长在汇报工作时,说到了学生基本素质的特殊性,引起省诗协领导的高度重视。
   晚餐时,谈论一天检查的体会,领导们对于学校、社区诗教工作比较满意,三个学校各具特色,工作扎实,成果显著。社区诗教工作有基础,有新意。尤其对第四中学的工作给予了特别地认可,感到了学校开展工作的难度大于其他学校,老师们付出的更多,诗教工作更有必要性。会长感慨地说“小小泰来,大大诗乡”,谈着谈着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还兴致勃勃地议论着。
   我真佩服几位领导的敬业精神,也许这是诗人的一种情怀吧。
  
   五
   10月30日,早上七点多出发,去平洋镇永发村。永发村是农民自发成立的诗社,为桑榆诗协的分会。他们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在村文化室有两间诗词大讲堂,有陈列室,诗友们早早来到活动室,还准备了自己写的诗,朗诵给检查组的领导们。活动室外边的墙上,挂着永久性的诗牌,都是诗友们的作品,颂扬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具有十足的乡土气息。诗社社长汇报完工作后写一首小诗:“南风吹至万花开,回看下乡如梦来。秉笔著诗多少苦,上级关注暖心怀。”村党支部书记也介绍了支持永发诗社开展活动的情况,并肯定了诗词进乡村对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到县城,县文联作为机关受检单位接受检查。在文化宫小广场上有一个创建诗词之乡的宣传长廊,展出了创建过程的图片和诗词作品。整体展现了十几年来的创建历程。然后到会议室看成果展示,诗友们印制的诗集,规章制度,记录本等。县委宣传部领导汇报创建工作,省诗协领导做回头看检查总结。省诗协主席肯定了泰来诗乡创建和诗教工作,并提出今后工作发展方向。会长在自己拍照的图片上题写了以下文字:“诗花千树,唐风宋雨”“目光所及,皆是文化”“根植于泰来人骨子里的文化传承”“诗花绽放,少年芳华”“无处不在的诗情”等等。
   对于第四中学的特殊性,诗协领导决定赠送600套(上、下册)《唐诗300首》卡片书,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学生,鼓励他们学诗词,写诗词,净化心灵,培植正气。
   回头看及诗教工作检查圆满结束了,省诗协领导非常满意,我们陪同检查的人更是开眼界,受鼓舞。我深深地被家乡的诗词事业的发展感动了。每到一地我尽量多拍照片和视频,生怕错过每一个闪光点。晚上回到家里,更是兴奋的彻夜难眠。我要制作七个美篇,写十首绝句,展示诗乡的风采!
   十四年了,我一直关注着诗协的工作,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坎坷。俗话说的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历届诗协的领导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诗词事业,到市里印制期刊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吃最简单的饭菜。有外地诗友来访,还要自己掏腰包。有时还不被人理解或者误解,他们都不放在心里,执着地付出着。感人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是什么动力驱使呢?是热爱、是情怀、是对于诗词事业的执着!
   不仅仅是诗协的领导们这样做,还有县委宣传部的重视、支持;县文联的直接领导与周到服务;退休的人大、政协领导的关注;塔子城遗址博物馆的负责人,开放学院领导等人的大力援助,出车、出人,无私奉献!这些就是诗乡创建的支撑力量!
   泰来福地,鱼米之乡、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美誉长存!
  
   2024年11月4日
  

共 45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泰来县诗词之乡发展历程的生动记录,细腻地展现了泰来县在诗词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文章从作者个人的经历出发,讲述了泰湖诗社的创立、诗词之乡的创建过程,以及作者作为顾问参与的一系列检查活动。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个人感受,文章传达了泰来县在诗词教育“六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进景区)方面的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实验小学和泰来镇第二小学的诗词教育活动,展现了学生们通过诵读、表演、手工艺等形式对诗词的热爱和创意。在塔子城遗址博物馆和塔子城酒业非遗博物馆,作者感受到了诗词与酒文化的完美融合。在泰湖湿地公园和先锋社区,作者见证了诗词文化如何融入社区生活和自然环境。特别提到的泰来县第四中学,尽管条件艰苦,但诗教工作依然有声有色,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文章的结尾,作者对泰来县诗词之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并对所有为诗词事业付出的人表示敬意。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散文,这不仅是对泰来县诗词之乡的一次回顾,也是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诗词爱好者和工作者的一曲赞歌。通过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了泰来县诗词文化的繁荣,更感受到了那份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和热爱。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7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1-05 10:27:37
  为佳作点赞,感谢美女老师的精彩分享!向老师学习,敬茶献花!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5 14:07:45
  谢谢芹森森老师辛苦编辑!我的文比较琐碎,您却提炼的如此精湛,为本文增添光彩。谢谢编辑老师!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1-05 10:28:34
  本文以深情笔触记录泰来县诗词之乡的辉煌历程,细节丰富,情感真挚。从诗社创立到校园诗教,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活力与深度,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教育的创新实践。作者的亲身经历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是对泰来诗词事业的一次深刻致敬。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5 14:09:15
  再次感谢芹芹森老师!抱歉,刚才把您的名字打错了,手误!见谅!感谢老师再次留评!祝好!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05 10:47:23
  这篇文章很不错呀!讲述了家乡泰来县作为全国诗词之乡的发展历程,从创建泰湖诗社到获全国诗词之乡称号,再到如今迎接检查团。作者参与其中的经历和心路变化写得真切,还展现了检查组考察相关工作的情况,让我们看到家乡诗词事业不断推进,很是精彩呢。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5 14:10:05
  谢谢震宇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谢谢您的美评!
4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10:26:15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对老师为文化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到由衷的钦佩!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6 10:28:08
  谢谢水中天老师鼓励与支持!喜欢诗词,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情怀。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11-06 16:04:25
  诗词之乡,风景蕴涵诗意,景美人更美,文人以博大的胸怀,传承着中华的诗词文化,感人至深。大赞老师佳作。
回复5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6 19:04:54
  谢谢十月枫叶老师鼓励与支持!祝好!
6 楼        文友:何叶        2024-11-07 18:13:41
  恭喜精品!精品点赞!
何叶
回复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7 19:42:48
  谢谢社长极力举荐!谢谢江山文学网的各位老师!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8 23:36:1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7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9 16:19:24
  谢谢小雨老师鼓励支持!
8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3 07:08:24
  给老师点赞!周四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诗乡琐记》优秀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8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2-15 20:05:23
  谢谢老师留评,感谢您的鼓励!祝您新春大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