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猝然临之的无常(散文) ————行走在人生的边缘系列之十三
猝然临之的无常
一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作:“猝然临之而不惊”,形容一个人拥有很强的定力,遇到突发情况处变不惊。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当人们遇到这种事情时,能够做到“不惊”的很少,产生一定程度的惊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性反应。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处变不惊”,更在于这种突发的情况对当事人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的事情,以便将不利的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汲取教训,今后尽可能地避免这种事情的再发生。今年以来,我和老伴都遭遇到了这种突发的无常情况,也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今年一月中旬,一个周末的上午,天气很好,艳阳高照,温暖如春,我俩打算到附近的博物馆看看。坐了几站地铁,走出来后,发现还有较长的一段路,于是就决定骑共享单车过去。我挑选了一辆新车就骑了上去,她也选了一辆另一种品牌的车骑走了。我右手拿着手机进行导航,跟在她的后面,当时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很少,我们骑得也不快。穿过一条马路后,我感觉好像路走的不对,就决定先停下来再看看,于是我就用左手轻轻地攥了一下刹车,结果这辆车的后轮突然就停下了,我毫无思想准备,一下子就失去了平衡,本能地左脚先着地垫了一步,整个身体朝前方扑了出去,双手和左膝先着地,然后身体就摔在了地上。我慢慢地爬了起来,感觉左脚指和右手掌、左膝盖剧烈地疼痛。走在前面的老伴不知道我出事了,还在骑行呢,我将她叫了回来。她过来一看,也很着急,关切地询问情况。我痛苦地说,“应该没啥大事。”她说,“咱不去了,赶紧回去吧”。好在出事的地点离女儿家很近,她搀扶着我,我俩挪着步艰难地向女儿家走去。
到女儿家一查看,左右手、手臂和左腿都有伤,加一起有七八处,最严重的是右手掌,被戗掉大脚趾甲大小的一块皮,鲜血淋漓,左手多个手指被擦伤,左膝盖被擦伤,左大脚指被挫伤,其余的都是小的皮外伤。好在女儿家有相关药品和包扎物,很快就处理完了。此时,正好女儿家没人,她们带孩子出去玩了。我俩一商量,也没心情看博物馆了,得了,回家吧,就悻悻地回家了。我的这次受伤,过了两个多月才恢复好,期间诸如洗澡、洗脸、走路等都极不方便。
老伴的受伤是在10月22日的上午,吃过早饭后,她就开始收拾卫生,都收拾完后,发现厨房窗户的纱网经过一个夏天,顶端都开胶了,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她想再粘一下,于是就踩着椅子打算处理。踩上去后,手刚举到窗户上,脚下椅子的一条腿就劈叉了,她立即就失去了平衡,右脚先着地摔了下来,后脑还磕在了炉台的边缘。当时我正在卫生间呢,就听见厨房里呼咙哗啦一声,接着就是她的呻吟声。我感觉不好,立即冲出卫生间到厨房一看,她正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旁边的椅子撇开一条腿斜躺在了地上。我赶忙把她搀扶到卧室的床上询问情况,她先是指着右脚踝处喊疼,又指着后脑勺说疼。我先是查看了头部,见没有出血,也没起包,看来就是磕了一下,不是很严重。于是,我赶忙拿出家里的“云南白药气雾剂”给她的脚踝喷上以缓解疼痛,接着我又拿出了治疗筋骨受伤的贴膏给她敷上。经过仔细地察看,总算万幸,没有造成严重的骨折。看来就得慢慢地滋养恢复了,近期下地走路是肯定做不到了。为了能够勉强走路,她又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拐杖。这一晃过去十多天了,虽有所好转,但离开拐杖还是不行,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看来还得个把月的也许能好些。
二
我俩今年的这种遭遇,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由于没有丝毫的准备,所以受伤都比较严重。这种事情,现在回过头来冷静地想一想,看起来是个意外,实则也在情理之中。试想,天底下那些灾难的发生,有几个事先是有准备的?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出其不意中发生的。相比较而言,倒是那些所谓的好事儿,许多都是有所准备,甚至事前就知晓了的。如果对这类事情进行深究的话,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所谓“有常”和“无常”的哲学与宗教问题了。佛说:世事无常,但无常便是有常。有常与无常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大量的有常里蕴含着众多的无常,无常是绝对的,而有常则是相对的。这就是大千世界变幻莫测的基本底层逻辑。君不见,当你与恋人徜徉在公园的林荫道时,很可能突然就下起雨来,搅乱了你的好心情;在冬天的时候,你费了好大的劲将孩子打扮好的时候,他突然就把棉裤尿湿了,气得你要抓狂;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在家里踩着凳子想打高处的蚊子,蚊子没打着,自己却从凳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导致股骨头断裂,经置换手术后,至今还在修养;许多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基本都是突发事件。类似这种突发的事件真是太多了,不胜枚举,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个先来”。
当然,无常的事情也不都是坏事,一些令人喜出望外的好事也常常是以某种出其不意的样子迸发出来,令人惊喜不已:有的多次购买彩票不中,说不定哪次就突然中了一次还不算太小的奖励;在异域他乡,突然在街上偶遇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等等这类事也是时有发生。
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无常而言,给人的感觉,所发生的事情大都是负面的,就不同的年龄群体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应对无常事件的问题上,注定是负面事件要远多于好的情况。这是由人生不同年龄段所接触的社会性事件的概率决定的。一般地来看,好的事情大都是社会或他人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性帮助,这类事情注定是不会太多的,而负面的不利情况则大都属于自然突发或社会与个人非主观故意造成的。而老年人一旦遭遇这种无常的事情,其所受的损害会更甚,其应对的能力也远远低于青壮年群体。面对这些猝然临之的无常,我们从最初的恐惧、无助,逐渐走向思考与觉醒。痛定思痛使我们开始明白,无常是生命中不可分割与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就像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它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的投影,这就是人类生活本该拥有的样子。既如此,正确地认识与坦然地面对就是必然和明智的选择。
三
然而,在无常的肆虐中,当我们直面无常,即便是那些伤害我们的不利事件,也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无常是生命的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作为一个老年人应该树立一种紧迫的忧患意识,那就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次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每一件难得的好事,甚至每一次无端的伤害都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认真领悟的人生道理。对于那些好的事情,这是命运在为我们造福,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尽情地享受,不可浪费与辜负;对于那些负面的事件,也是命运在警示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可再犯同类的错误,否则极可能再不会有当下的幸运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当下,不再把时间和机会浪费在无意义的争吵和抱怨上,而是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温暖,用爱去拥抱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用感恩去回馈命运对我们的眷顾。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用达观去回应每一次不期而遇的伤害,而不再去怨天尤人。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可能在下一次的无常到来时成为我们妥善应对的宝贵经验,也注定会凝结成我们最珍贵的一种人生体验与回忆。
对于那些猝然临之的无常也好,无故加之的无常也罢,这是淬炼我们心性的催化剂。应该认识到,那些不利的情况不论其结果有多么的糟糕,都是对我们命运最好的安排。对于这次受伤,我事后就想,如果是摔到了头部,后果一定会更加严重,如果是胳膊腿因此骨折了呢?可能会终身残疾,而现在的伤大都是皮外伤,过不久就好了,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老伴这次摔伤也是如此,如果摔骨折了,岂不更加严重?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作家史铁生在其《病隙随笔》中写到:“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可见,命运对于任何人都做出了各种最好的安排,通过受伤和疾病,人们应该感激上苍的眷顾与关照,更加珍惜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健康时光,也该意识到拥有健康哪怕是相对健康的状态都不是无所顾忌的理所当然,而是被最好的命运护荫的一种难得的幸福。一个人抱有这样的心态就是不可战胜的,就是一个成熟的,手握幸福的坚强之人,更是一个参透人生的明白人。
经过无常的历练,可以使我们的人格更加成熟与坚韧。老年人应该首先拥有这种成熟与坚韧的禀赋,给年轻人做出样子。经过几十年人生阅历的锤炼,我们应该展现出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洒脱,面对各种挫折与伤害,都报以淡然地一笑,把痛苦作为命运对自己的回报与奖赏。就像凤凰涅槃一般,在无常的烈火中舞蹈,在无常的浪潮中游泳,向着彼岸前行。这恰是老年生活该有的一种品质。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几句话艺术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随后他又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样的境界,体现出了苏轼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有常和无常,这样就能够在无常的世界中找到一种相对的永恒。这种对于有常与无常的思考和应对的态度,才是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为了过好余生应滋养的品质。
总之,在无常的世界里,让我们怀揣着爱、希望和勇气在这变幻莫测的人生之路上踽踽前行,淡然面对那些猝然临之的无常,视无常为有常,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自信、深邃和有意义。
写作于202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