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在绛县做客(散文)

精品 【东篱】在绛县做客(散文)


作者:丁文书 布衣,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5发表时间:2024-11-09 06:17:46
摘要:因参加外甥媳妇的回门喜宴,我第一次来到了绛县。绛县有着天下第一县的称呼。绛县用来招待客人的饺子很特别,很可口。第二天吃完早饭,我有幸看到了别具风味的祭拜喜神和祖先的仪式。回门喜宴十一点就开始了,菜肴只有十四样,但很丰盛。提酒的方式更让我们感受到绛县人的热情。绛县的回门喜宴要连续置办三天,为了不给主人家添忙,第三天早上我们就匆匆离开了绛县。但是,绛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篱】在绛县做客(散文) 在绛县做客
   外甥媳妇小李是山西绛县人。由于参加两个人的回门喜宴,所以我有机会走进绛县,做了一回绛县的客人。
   绛县,人口只有二十万左右,经济并不发达,但《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了“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也就有了“天下第一县”的美誉。
   驱车近十个小时,终于在傍晚五点左右到了小李家居住的小区。在一大家十几个人的簇拥下我们乘坐电梯上楼进了家门。红色,顿时点亮了我们的眼睛,红对联、红地毯、红桌布、红囍……真是喜庆。
   刚坐下几分钟,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子。小李的大舅热情地介绍说:“在我们绛县招待客人最好的美味就是饺子了。”饺子很特别,只有成熟的红菱角那么大,没有皱褶,边口有指尖捏过的密密的痕迹。猪肉、莲藕、大葱搅碎拌匀后作馅。饺子鼓鼓的,味道非常鲜美,我一连吃了二十个左右。
   第二天在家里吃的早餐。有饺子、包子,还特意准备了八样可口的菜肴。吃了早饭,我们到对门邻居家喝了一会儿茶,九点,我们最感兴趣的祭神仪式开始了。
   祭神分两个部分。首先由一位老先生主持祭拜喜神,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家庭的平安。老先生七十多岁,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老先生满口绛县方言,前面的序言部分我一句都没有听懂,真是可惜了。但祭拜的过程十分清楚。新郎和新娘,以及新娘的父母、弟弟,一家五口人面对供桌、墙上的喜神图像虔诚地三鞠躬,九跪拜,仪式非常庄重。喜神慈眉善目,面带笑容。那一刻,我感觉喜神真的在祝福一对新人和这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第二个环节是祭拜祖先。一家五口人面对着另一张供桌、图像再一次行了跪拜之礼,和祭拜喜神相比,又增加了上香(鸣放鞭炮)和敬酒的环节。家里办喜事已经够忙的了,还能想着把喜讯告诉早已远去的先人们,多好的风俗啊。
   正当我以为祭神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走到了喜神的供桌前,声音洪亮地说:“跪拜长辈!”声音悠长清晰,明显有了普通话的味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女儿即将嫁出,为了感谢长辈们多年的养育之恩,行一下跪拜之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跪拜爷爷奶奶!
   跪拜姥姥姥爷!
   跪拜父母!
   跪拜舅舅舅妈
   ……
   坐在凳子上的长辈们走马灯似地变动着,新郎、新娘根据老先生的指示不停地站起,跪拜。时间又持续了十分钟左右,新郎新娘应该很累了吧?幸亏家里人考虑周到,在地上放着叠起来的厚厚的红棉被,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喜庆氛围,又减轻了两位新人膝盖的疼痛之苦。一举两得。
   九点半左右,仪式终于结束。时间还早,到中午用餐的饭店只有两公里的路程。淮安和绛县相隔遥远,来一次很是不易。我和三哥商量着准备步行过去,沿途以领略绛县更多的民俗风情,但经不住小李家人的一再劝说,盛情难却,我们只好上了车,关上了车门。
   老家淮安人办事图吉利,午宴正常会选择在11:58、12:08或者12:18开始,绛县也应该是吧,我习惯性地想。可十点刚过,就有亲朋陆陆续续来到了宴会大厅。十一点没到,主持人夏总就健步走上舞台,拿着话筒安排客人入席就坐了。真早啊!
   仪式有序进行。新娘的父亲李总和我们同桌,他微笑着说:“我们今天的宴席只有六个冷盘,八个热菜,可能没有你们淮安的丰盛,还请谅解啊!”
   这么少?够吃吗?我心中暗自敲起鼓来。
   午宴正式开始。果真只有十四道菜肴,但出乎我的意料,十四道菜肴摆满了桌子,有一两个盘子甚至摆到了餐桌中间附加的小圆桌上了。丰盛,实惠,我不由得为绛县人的真诚朴实竖起了大拇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刚喝了两三杯喜酒,当地人就热情地过来敬酒了。王总,就是那个一直为我们开车服务的物流公司的老总第一个走了过来,他朗声说:“我来敬江苏淮安的各位贵客们!”王总很爽快,他仰起脖子,一大杯酒一饮而尽。我瞠目结舌,要知道,那一杯酒没有一两,也得有半两六钱吧。喝完酒,王总拿着酒瓶首先来到姐夫(外甥的父亲)面前,给姐夫斟满了酒,笑着说:“我刚才已先干为敬了,姐夫也干了吧!”原来,绛县有提酒的习俗,敬酒人敬完酒后,会逐一为客人斟酒,无论酒杯里的酒倒了多少,客人都要喝干才算是回敬了人家。望着王总真诚热情的笑脸,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喝完了王总满而不溢的斟酒。
   王总前脚刚离开,后脚新娘的大舅就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接着,
   新娘的小舅来了。
   新娘的小妈来了。
   ……
   “少斟一些!”
   “行了行了,表达一下就行了!”我们应接不暇,不停地感谢前来敬酒的亲朋。
   宴会大厅里喜气洋洋,说笑声此起彼伏。我们同行的几个人脸上全都红红的,有酒气的外溢,更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喜悦。
   一点左右,喜宴终于结束,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打开车窗,轻风扑面,我们的说话声和着酒的香气息在绛县的街道上四处飘散着。酒气微醺的王总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绛县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我们绛县有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呢。”想不到王总对绛县的历史了解得这么透彻。最后王总笑着说,“为了表达绛县人的热情,我们二十几个至亲准备一个一个到你们这一桌来敬酒的。但因为时间的原因,只能遗憾地等到下次了。真诚地邀请各位贵宾以后再次光临绛县,到绛县来同品汾酒芳香,共叙苏晋友谊!”
   我们连声向王总表示谢意。
   回到宾馆,外甥说:“绛县的回门喜宴比过年还要热闹,要连续置办三天。所有的亲戚,要好的邻居全家人一大早就会过来帮忙了。”三天,整整三天,新娘的父母亲真是累坏了。为了不给小李的家人们添忙,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辞行离开了绛县。
   朝阳初升,我们一路向着东南方向出发,身后,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渐渐模糊,消失。再见了,绛县。一个九百公里外的西北县城,虽是第一次前往做客,但那儿淳朴的民风民俗,厚重的文化底蕴,热情好客的绛县人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绛县,下一次见了!
  

共 2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情离不开彼此走动。作者因参加外甥媳妇的回门喜宴,驱车十小时,从江苏淮安来到山西绛县。晚上,先吃一顿饺子,体验到绛县待人的热情。第二天的祭神分祭拜喜神和祭拜祖先两个环节进行,然后,是正餐的午餐。六个冷盘,八个热菜,大家轮番敬酒,场面极其热烈。在酒宴上,也感受了绛县的酒文化,也了解到绛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次日凌晨,迎着朝阳,和绛县说再见,离开,是为了下次相聚。一篇精短的游记,描述了绛县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好文,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1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1-09 06:20:43
  地不在大小,有史则名。一篇非常好的了解山西绛县的短文,值得一读。感谢作者投稿东篱,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丁文书        2024-11-12 13:45:45
  绛县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城市,可以我们在那儿只有三天时间。您的用心编辑和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1-09 07:06:44
  作者驱车十小时,从淮安到绛县参加外甥媳妇回门宴。品饺子,观祭神,享热烈午餐,领略酒文化。深厚底蕴令人醉。凌晨别,盼再聚。此篇生动呈现绛县人文风情,值得品读,推荐! 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丁文书        2024-11-12 13:48:23
  谢谢总编!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1-09 13:43:53
  文章不仅展现了绛县人民的婚宴风俗,展现他们的热情好客,更展现了绛县的历史文化。为好文章点赞!遥握问安,谨祝丁老师工作顺利,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丁文书        2024-11-12 13:47:07
  谢谢李社长!遥祝您安好佳作更丰!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1-09 14:59:01
  文章呈现了“天下第一县”的婚俗文化,历史底蕴,以及绛县人的真诚好客,生动有趣,好文拜读!遥握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丁文书        2024-11-12 13:49:03
  感谢石老师精彩点评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