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走向贪欲的深渊(小说)
七十年代的西北农村,贫瘠荒芜,条件艰苦,人们沿袭农耕时代遗留的劳作方式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墨守成规,奔忙在田间地头经营生计;祖祖辈辈因循守旧,煎熬在困苦境遇艰辛度日,老实本份给赖以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贴上“厚道”标签。
在这里没有过多的奢望,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便是改革开放风靡时代,守家待地的思想也从来没过改变。但,张海的叛逆实属少见,在十里八村像个另类,小学还没有上几年,就聚集周边游手好闲的玩伴偷鸡斗狗,滋事生非,让村里人十分反感。
情绪激动的村民常向老实本份的张海父母亲告状抱怨,迫于颜面及缓和邻里关系,父母采取“吊着打”或“顶砖块”形式体罚惩戒,以期收敛改观学好向上。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纵使父母如何教育引导,生性倔犟的张海叛道忤逆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父母愁伤无奈,整天为这个“放荡不羁”的孩子发愁。但张海并不是一无事处,他有一个爱唱歌的喜好,每每在农忙劳累时节,他总能给家人们高歌一曲,通过歌声传递快乐。
八十年代初期,传遍大江南北的“包产到户”政策总算在东柳村落地,这一翘首期盼的重大事件当时在家乡十分轰动,生活在东柳村的乡亲们喜乐难言,开心翻天,其中就有张海及其家人。此时的张海已经辍学,父母筹划着早点给他成家,找一个性格泼辣的女子娶来为妻,收拾看管好张海;分一半土地让小家庭耕种,慢慢地通过劳动,拾掇他那放荡散漫性格;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生活在东柳村土地上的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改变过这种命运。辍学务农、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亘古不变,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清规铁律,没有人违背,更没有人去改变;但,对于张海而言却成无法承受的“灾难”。
在张海心中曾有一个美丽绚烂的梦想,他想利用自己聪明灵光的潜质慢慢有所改变。他厌恶农村,讨厌农活,更不希望就这样跟父母一样,一辈子捆绑在田间地头穷困潦倒。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他就跟着外公卖苹果梨和紫葡萄,每次到院落后面的果园摘剪水果,他都紧盯着外公外婆的帮忙,自己拿着背筐一个个摘,将那些水嫩光亮且没有伤痕地摘下来,对那些个头小品像差的坚决不要;剪葡萄时,他让外公外婆排成“一字”队形,顺序接送由他亲自剪下来的葡萄,不断地叮嘱要轻拿轻放,不允许有一点磕碰。
每次到市场,因为品质和色泽都很棒,再加上张海那能说会道的小嘴煽火,他售卖的时间最短,口碑也最好。十里八村都喜欢这个不丁点的“小摊主”,每次只要看到他出摊,水果保证立马被抢光。这点在东柳村是有目共睹的,父母亲也因此大加赞赏,夸赞不绝。
但张海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上学要么肚子不舒服,要么头痛,总是千方百计找理由不好好上学,平时,动不动就被班主任批评,严重时还常被老师喊家长“开小灶”,父母亲拿他也是没有办法。初二没毕业,他借眼睛痛要去兰州治疗,左磨又泡让办理休学手续;刚开始父母看出了端倪,严厉训斥一番,还以打骂相逼,让他好好学习,但终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顺从张海意愿,休学一年。到第二年,再让他上学,已经根本没有一点可能。
面对父母亲友苦口婆心劝慰,张海始终不为心动,反而硬刚怒怼,不惜闹僵离散,甚至以出家相逼;这在当时农村简直就是一个不受管束的“坏孩子”,谁都想不通世代本份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败家子”。年事渐高的父母无计可施又不愿意放任不管,便找门子托关系给他安排差事。最终通过运作协调让他进了县运输公司,成为一名汽车维修工,虽说只是个临时工,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十分不错的安排。
这个仅有几万人的小县城虽然经济落后但历史底蕴十分厚重,它地处河西走廊中端,南依祁连山脉,北邻巴丹吉林沙漠,是古丝绸之路通商的重要关隘和必经门户;之所以取名临城,还要从封郎居胥的卫将军霍去病说起。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部两次河西征战,俘匈奴战鞑虏,收复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打击了匈奴西域势力。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在其初五个属附国的基础上再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监管西北战事并勾通西域经贸,这一政策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产生积极影响;临城直属张掖郡,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成为河西走廊历史悠久的灌耕农业区,黑河、大沙河相互交汇,滋养浸润,形成一片独特的绿洲,享有“沙漠绿洲”、“塞上江南”之美誉,便以此命名,寓意濒湖泊临沼泽;但因为没有支柱产业支撑,发展相对滞后;张海能在县国有企业上班已经可以算做鱼跃农门。
人必先自控而后才会有自制。对于游离在外失去父母管教的张海,像脱缰的野马,心性难驯不受控制,醉心城市的霓虹繁华,享受着社会的引诱俘获,人变得贪婪奢靡,完全没有警觉防护,根本没有意识到生活的磨难和生存的危险在慢慢逼进。
他肤浅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个,种田劳作是没本事的人从事的职业,对于之前父母的劝诫管教抵触反感,甚至有一些愤恨父母当初对他的管束;不能踏实勤勉地坚守在岗位上好好工作,经常请假或旷工,受到领导的多次通报批评;任性随意成为他做事的风格,挤圈子滥交友,接私活谋私利,拉皮条做项目,只要是能挣钱或有商机的地方他都趋之若鹜。
一次偶然的饭局,他认识了一位新疆开油品经销店的贾老板,此人开豪车穿名牌,谈吐讲究绅士,待人和气友善,还特别阔气大方;听说能力通天人脉很广,经常往返于兰州新疆,经营着好多家加油站,经常途经临城中转休整,最近看准临城这个油品市场,想找合作伙伴将靠近312国道的加油站部分股权转让;消息一经收悉,张海整个人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身心完全不受控制,那想发财发大财的梦想顿然间在贾老板身上看到希望,想结识交好的意愿十分强烈,生怕自己慢一步被别人抢占先机。天天守着宾馆大门期盼贾老板的到来,还买香烟白酒讨好大门保安,让他一旦看到贾老板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他。
或许是虔诚的日思夜盼感动了上苍,亦或是打点疏通发生了作用,终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他再次见到贾老板;此时的贾老板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完全没有张海之前所见的那样风流倜傥,白皙的脸颊上全是浮尘,眼眶中满布血丝,眉宇间一道淤血伤疤清晰可见,开来的车子前保险杠耷拉下垂,触地部分已经磨平残缺,左前灯破碎,影镜盖和挡风玻璃满是污渍;张海见到这副光景先是一愣,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攀附媚献刹那间占居张海的脑际,自认为这是一个巴结讨好的绝佳时机,一边给贾老板安排房间休息,一边将车拖回运输公司自费帮贾老板修理,晚上还在县城芙蓉大酒店给贾老板接风洗尘。
贾老板诧异慌乱,不停抱拳致谢,叼着烟卷的手此时还有些颤抖,只是没有被张海发现。定神回眸,他顿然间又忆记起昨晚上那惊心动魄的幕幕场景:前几天,不知道是谁走露了风声,一向行踪缜密的他,从来没有暴露过,他一直以来都在新疆、兰州、张掖三地以成功企业家的头衔在外招摇撞骗,从来没有失过手;不知道怎么搞的,昨天一出门便被几个投资办加油站的债主跟踪,这些人已经识破他的骗局,不再对他抱有任何希望,只是想拿回投资入股的钱,但钱只要进了腰包再想拿出来很难,想都别想,因为他已经挥霍用光,即便有也不会轻易地还回去;他在与这伙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没有透露个人的任何信息,就连身份证都是花50元买的,他本不姓贾,但为了博个好彩头,更为了附合临城这块“贾”姓大户的特质,他也就对外改称贾老板。
昨天,经过一番与债主斗智斗勇的长途追逐,体力严重透支且困累难忍,却怎么也无法摆脱债主追赶,见无法摆脱纠缠,便又使用“鱼死网破”惯用招法吼吓。他心一横干脆走了一步险棋,调转车头冲向债主车辆,原本只想逼贾老板还钱的债主根本没有其它恶意,更不想因为几十万元缠上人命官司,面对这个赖账且不要命的狠角色,几个人心生胆怯,顺势扭转方向盘避让,总算是绕开贾老板的冲撞靠边停稳,但贾老板就没有那么幸运,因为车子油门太大,惯性太强,没有怼到对方车辆却将整个车子开到路基边的沟渠内,整个车子斜插着倒立向下,人也被撞得不醒人事;债主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不知如何是好,为了逃避责任,调转车头消失在夜色中。
待清醒过来后,贾老板发现车子已经被好心的村民拖上路基,前脸破损严重,面目全非,人也是晕头转向神智模糊;他心生感谢却又不愿意拿出点诚意,便从车后背箱中拿出几条假中华烟感谢,村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便匆匆离去,此时的他还冷不丁来了句“一群傻子”,也得意地开车离去。
贾老板在享受着张海突如其来的“热情服务”,刚开始有些不太适应,还有点受之不却,渐渐地通过知觉,他知道张海肯定是被他的排场和“加油站项目”吸引,心中顿生快感,知觉告诉他,张海是他围攻的又一只“猎物”。正待他编圈设套,以哪种方式请君入瓮时,张海端着酒杯开门见山地请求帮忙购买县城开设“加油站”的股权。正中下怀的他故弄玄虚,说了一大堆困难,让张海慌乱不矣,连连肯求,见火候差不多后,对张海以“兄弟”相称,并将张海对他几天来的悉心照顾当作答应帮忙的由头,但仍然把购买股权费用的事情着重强调一番,让张海抓紧准备。
弘一大师曾经说过:“不要赌天意,不要测人心,天意你赌不起,人心你猜不透。”不要妄想唾手可得的机会,更不要相信上天垂青的财富,人脉圈子那都是让你眼花缭乱的迷局,只有足够强大时圈子才是你发展的助力;更不要偏听偏信自欺欺人,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也最终控制了你,没有所谓的上帝,只有奋斗的自己,你所期待的回报都是水到渠成的努力,你所关注的成功都是坚持不懈的拼搏。仅凭几顿没有交心的饭局就想入圈赚钱,那简直就是痴人做梦的游戏,曲终人散,圈钱骗利才是朋友的真正目的。
张海认识的贾老板就是这样,长期游荡在社会,沾染坑蒙拐骗恶习,心心念念费尽脑汁就是炫富摆阔引人注意,以介绍项目或合作发财名义欺骗愚弄张海这样的“发烧脑”帮他赚钱。没几天,张海通过微利贷线上程序加杠杆借款到账,还从亲朋好友手中筹措几十万元,在“道行很深”的贾老板指导操作下,将城西环城路不远的加油站股权购买了下来;资金是按照贾老板事先约定条款悉数打入到指定账户。
张海不带甄别地盲目投资引起了父母的高度警惕,老俩口慌慌张张地骑行三十多里找到县运输公司,让张海抓紧收手,叮嘱他要脚踏实地,认清现实,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告诉他现在骗子很多,不认真考察盲目投资,最终会血本无归。父母的话良苦用心,但最终一句都没有被张海采纳;张海认为有合同协议和中间人承诺,形式上不会出错;另外,加油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抵押也可以覆盖全部投资。经过张海的一番保证和无泄可击的解释,年过半百的父母只能悻悻作罢,心想,万一是件贫农翻身的好事,也可解除家庭窘境,让儿子走上一条光纤亮丽的康庄大道,这也是老俩口对儿子最大的期许。
商场如战场,一切风平浪静背后都是风云诡谲和暗流涌动,初始的不在意和侥幸豪赌,到最终都是无法估量的惨痛损失,生意场上全是对手没有朋友。骗局也是这样,一个过分依赖别人,拿积蓄做赌注,不学无术总希望通过贵人改天换命,将追逐幸福、成就辉煌的权力全部交由别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等于把风险损失都完全留给了自己;生活需要贵人相助,生存也需要实力托底,但不是所谓通天达地的“人脉圈子”,更不是推杯换盏的“酒肉朋友”,而是靠自身努力和不懈奋斗。一定要剔除幻想不要入梦,他们如果足够有钱凭什么结交你,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如若通天达地,为什么还会花费宝贵时间在你身上浪费?在乎你这顿酒菜?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让许多人痴醉神迷,难悟其理。
张海就是这众多不清醒人群的其中一位,受制于家乡的经济条件,工作生活总是举步为艰,每每有一些想法时,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渠道,最终让他悻悻作罢,心中十分不甘;他开始有逃离和厌恶之感,抱怨和痛恨满目疮痍和落后贫穷,那种急切急迫发财改命的冲动占居他的心神。为了快速融进富人圈子,实现财富自由,他几乎是处心积虑费尽周折,与贾老板的接触可见一斑。为了紧盯不放,牢牢地把握“商机”,继续借助贾老板人脉资源捕捉更多的挣钱项目,他将加油站交由别人打理,自己连班都不上,天天请假陪同贾老板,凡求必应,侍奉的比亲爹娘还要周到细致。他越是这样,贾老板越吊他胃口,有意拖延时间,让张海死心踏地以他马首是瞻。
三个月后,正当张海与昔日的朋友推杯换盏歌舞声平时,一纸停业整顿的通知送到他的面前,张海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应对,急忙回加油站探寻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