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日映古城墙(散文)

精品 【晓荷】日映古城墙(散文) ——古都西安之行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3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0发表时间:2024-11-14 16:15:27
摘要:城墙笔直延伸在古都空阔的天空,是那样苍劲有力勾勒出一幅坚不可摧的防护网,散发出肃静而威严的气息,犹如一条巨龙穿越时空盘旋在古都西安天空。金色的阳光照在斑驳古城墙楼壁地面,火一样炙热,如同热血铸就的铜墙铁壁。战争与和平,衰落与繁荣在这里交相呼应。古城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坚固的石壁映照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晓荷】日映古城墙(散文) 远远眺望,西安古城墙巍然屹立阳光下,日照古城,气贯长虹。那古老的城门洞开,目光穿透了时空隧道,仿佛坠入深不见底的古铜色门洞。缓缓步入深厚悠长半圆形拱顶安远门,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朗照在古老城墙上青砖黛瓦的箭楼,高大雄伟箭楼耀眼夺目,漫步融入高墙深院的瓮城。
   在武器落后的古代,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作为曾经的古都,中国西南重要军事重镇,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苦心经营城墙防御重点。西安城墙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敌人攻进此处,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古城墙第四道防线。从箭楼侧面踏阶而上,便可登上十多米高西安明清古城墙,阳光艳丽泼在平坦斑驳青砖垒筑厚实的城门,安远门雄踞西安城北面,也称北门。
   我择了安远门登上西安古都的城墙,头顶烈日漫步在宽阔的古城墙,视觉空旷无垠,轻风送爽。这古老的城墙让我想起了万里长城,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西安市)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
   西北游牧民族因为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而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十分发达,中原物华天宝,物产丰富,游牧民族经济落后,时常窥视中原富饶的土地,不停地侵扰中原地区安宁,掠夺中原百姓财富。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千里防线,在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古代,万里长城是守护百姓安居乐业一道安全的屏障。随着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融会贯通,各民族融合和谐共存,这道万里长城失去了军事防御的功能,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之象征。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修筑。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西安古城墙却是古都西安的脊梁。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修建城墙门楼,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士兵。
   行走在安远门城墙,抚摸伤痕累累古城墙,安远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斗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整修城墙时,再次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行走在宽阔的古城墙环顾四方,透过岁月侵蚀的凹凸城墙,极目远眺,环绕整个旧城区十多公里古城墙,雄踞四方一望无边。古城墙宽十五米,坚实宽阔城墙可跑两车道的汽车。为保护城墙,机动车不容许行走墙顶,而西安城市高楼大厦,早已经漫过古城墙肆意蔓延,古城墙早已经成为古都的城中城。
   漫无目的走在古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行走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仿佛解读一本无字的史书,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无不浮想联翩。
   明朝筑城风气非常盛行,中国保存下来的许多大中小城市的城墙,大多数是明时建造的。至今关中民间尚流传着:“汉冢唐塔猪(朱)打圈”的俗语。西安明城墙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
   现存古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近十四公里,那个元末农民起义当上了明太祖皇帝的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现今规模的明城墙。城墙内是西安的府城。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王府和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建增建,明清古城墙仍然保存完好。
   安远门城楼有分享自行车可租,由于时间仓促,也就没有骑自行车游历古城墙。只有漫步在安远门周边雄伟壮观的古城墙,浮光掠影观赏气势如虹城墙楼宇,让心灵感受古老城墙无言地述说漫长岁月凝结的厚重历史。
   历史是一条滚滚向前的河流,在漫长封建社会,多少读书人为获取功名,西北望长安,梦断长安城。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争夺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魂断长安。我恍惚行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路口,历史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安宁祥和,岁月静好,时光匆匆,身边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洋溢着青春活泼少男少女从眼前靓丽而过。烈日当空的城墙蔚为壮观,那历经战火洗礼青砖黛瓦,在阳光照耀下轮廓分明。
   城墙笔直延伸在古都空阔的天空,是那样苍劲有力勾勒出一幅坚不可摧的防护网,散发出肃静而威严的气息,犹如一条巨龙穿越时空盘旋在古都西安天空。金色的阳光照在斑驳古城墙楼壁地面,火一样炙热,如同热血铸就的铜墙铁壁。战争与和平,衰落与繁荣在这里交相呼应。古城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坚固的石壁映照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今天走过古城墙的每一块砖,每一处城楼,都似乎诉说着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古城墙见证了铁马金戈血染城墙的古代攻城战;经历了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现代战争;也目睹了国家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百姓安家乐业,政权更迭改朝换代。古城墙在光明与黑暗,白昼与黑夜交替之中,依然巍峨耸立在古都四方,哨兵一样守护百姓安危,保一方平安。古城墙默默地守望着这个古老的都市,也守护着那一份沉甸甸兴衰荣辱的历史。
   现代战争,城墙门楼再也不是战争防御的主体,古城楼早已经成为历史,人类文明发展,世界和平是主旋律。这古老的城楼墙壁历经沧桑磨难,浓缩了两千多年历史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壮哉!西安古城墙,一本无字的史书。

共 2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西安古城墙的文章,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引人入胜。作者开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城墙在古都天空下的苍劲之姿,如巨龙盘旋,散发出威严气息。随后,通过对古城墙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见证了无数战争与和平的交替,经历了朝代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文中详细介绍了古城墙的建筑构造和功能,从城门的精巧设计到城墙的防御体系,无不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同时,作者还将古城墙置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转变。在描述过程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又能看到古今的交融与碰撞。曾经的战火纷飞与如今的和平繁荣形成鲜明对比,而古城墙始终默默坚守,守护着这座城市和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作者行走于城墙之上,思绪万千,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对古城墙建筑本身的赞美,更是对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深沉思索。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是历史的活化石。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美好,同时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前行。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5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4 16:15:4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15 14:37:05
  问好。遥祝编按!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4 16:16:37
  这篇关于西安古城墙的文章,笔触生动。描绘了城墙的威严苍劲,详述其建筑构造与历史变迁。它见证无数烽火与和平,如今依然屹立。作者行走其间感慨万千,让我们明白城墙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与精神的象征,应铭记与珍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15 14:41:03
  编者按精炼概括散文主题,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评论文章,晓荷聚集一大批优秀写手,跟编辑无私奉献阅读写评分不开。交流学习,相得益彰。
3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5 22:39:01
  恭喜精品!老师加油。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22 11:24:05
  佳作共享,共同提高。遥祝冬安!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6 10:29:4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22 11:25:10
  同喜恭贺,相得益彰。遥祝冬安!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9 17:34:43
  这篇写西安古城墙的文章很棒呀!描绘了城墙的雄伟,介绍其防御构造、修建历史等,它见证诸多变迁,如今虽不再是防御主体,但如无字史书,承载厚重历史,令人赞叹呢。
回复5 楼        文友:舟自横        2024-11-22 11:27:53
  古城墙,一本无字史书,它是用无数人鲜血凝聚而成。谢谢雅评!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4 07:04:30
  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是厚重历史文化的见证!周五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日映古城墙》优秀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6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2-23 16:31:08
  谢谢品赏点评,佳作共享,遥祝春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