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菏·奖】取松树菌的快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菏·奖】取松树菌的快乐(散文)


作者:零余者 童生,7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1发表时间:2024-11-14 20:53:09

近日,山里的乌松树菌在松树下自由生长着。它们呈现惊艳的身姿,静静等待有心人发现。取菌人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握着柴刀,进山寻找它们的踪迹。
   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而言,取菌子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有一校友,她从小对取菌子情有独钟。她曾告诉我,在学生时代,放暑假的每一天,自己和三五个小伙伴几乎都在山里取野菌子。她口中的“野菌子”是除黄松树菌以外无毒的菌子。这种“野菌子”炒酸辣椒也是一种美味。每一次取“野菌子”归来,她总是满载而归。有时,小伙伴们取到的“野菌子”不够一餐时,她会毫不吝啬将自己桶里的“野菌子”拿一部分送给他们。
   乌松树菌生长的这段时间,她刚好调休。她没有出门远游,也没有享受大城市里的美食,而是直接从工作处回到家里,去寻找小时候的乐趣——取菌子。刚开始,她每日跟着婶子去自家山里取乌松树菌。每一日,她总是收获满满,且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取乌松树菌的快乐。当她家那边山里的乌松树菌取得差不多时,她便打电话询问我,你家那边哪有乌松树菌取。我凭借所谓的经验道,我家那边山里黄松树菌多,现在已经落了。至于乌松树菌,那山里没有。她不信邪,从家里骑车一股脑骑到镇上,然后开着视频让我给她指路。
   我口中所说的长黄松树菌的山,其实就在田塘村里。那座山紧挨着村管所,地势平整,种的树以松树为主。平时,这座山并不起眼。待菌子生长的季节到来时,黄松树菌犹如大自然的精灵,为这座山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座山将会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明星”,取黄松树菌的人会络绎不绝钻进它的怀抱,去寻找大自然的馈赠——黄松树菌。有一年下大雨的端午,我和几位同事身穿雨衣,提着竹篮,拿着柴刀走路而来。刚钻进山林里,我本能地弯着腰,蹲在树下四处寻找黄松树菌的身影。我还未找到时,只见一位同事则拿着一根棍子轻轻扫开一堆茅草,那黄色的松树菌一排排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刻,我们都非常惊讶且兴奋,其中还有人激动地尖叫起来。那尖叫声在耳边回荡,在山林中回荡,在天边回荡,它仿佛要告诉全世界的人,这里有取不完的黄松树菌。
   随后,我们取到很多很多黄松树菌。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也兴奋地脑补黄松树菌炖本地土鸡的情景。那一刻,我们都仿佛闻到了那汤汁给我们带来最奇妙的新鲜感。当晚,我将此次取黄松树菌的经历告诉了我校友。我校友只能在屏幕前干巴巴羡慕着。那段时间,她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工作中忙忙碌碌。就算是调休,她把时间都安排在了考医师证上面。直到今年上半年,我再一次将取黄松树菌的快乐分享给她时,她那取菌子的野性也终于被我激发出来了。
   上半年,我还在法新中学教书。平时的饭后闲聊,我凭借昔日取黄松树菌的记忆,总在同事面前夸夸其谈,我家附近有一座山,每到端午前后,黄松树菌会遍布整个山林的角落。同事们听到我的言语纷纷约定,今年端午后,一同去那座山取黄松树菌。就这样,我们一起数着时间过日子。终于,在端午后一个星期三的黄昏,我们开启了取黄松树菌的行动。当日,有空取黄松树菌的同事不多。数来数去,就只有我,肖老师和邓老师。我们全副武装,驱车前往那座山。到达山口时,路上泥土留下的足迹,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此次取黄松树菌的行动有些迟缓。但是我们还是怀着能够取到黄松树菌的念头,满面笑容地进山去。一开始,我和邓老师一个都没有取到。而肖老师像极一位寻宝家,瞪大了那双明亮的眼睛,仔细搜寻着每一寸土地。不时,她取到了五六个。之后,她又接连取到了几个大的黄松树菌。她激动地叫我们过去,让我们感受取黄松树菌的快乐。我和邓老师不停夸赞肖老师,同时也打起了精神,继续踏上寻找黄松树菌的征程。
   斜阳的余晖一点点从天际消失,我们不得不下山归去。下山时,我们取到的黄松树菌不多,但是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在回校的路上,我将取黄松树菌的过程,写成了一首诗:雨后晴光照碧山,柔晖染翠展新颜。野菌丰茂待佳客,味绝情深近夜还。到了晚上,我将那几个黄松树菌洗净,切了些瘦肉,一同放在锅里炖起汤来。等汤炖的差不多时,我再用清水煮了一锅面条。就这样,一碗碗农家菌子瘦肉面出炉了。同事们吃得比较欢,纷纷赞道,黄松树菌虽少,但味鲜。我好久没吃到今天这样的面了。我即兴写道:野菌三五个,可煮半锅汤。下面是鲜料,随荤味更香。
   睡觉前,我特意将今日取黄松树菌,吃黄松树菌的照片和诗文,一同发到了朋友圈。不到一会儿功夫,引来了许多人的点赞和点评。我校友也是其中之一。她看到后羡慕不已,一连发几个信息问我取黄松树菌的位置。我真诚地将位置告诉她。同时我还怕她找不到具体位置,让她自己百度,或下次回家取黄松树菌时,自己可以带她去取。她听后先是大笑,然后再让我详细说说取黄松树菌的位置。她怕自己有空去取,我倒没有时间陪。果然,她这次回来取乌松树菌,我脱不了身。于是,我们开启了视频。她一边慢行,我一边指路。当日下午,她一个人在那座山里取到了一篮子的乌黄松树菌。她非常高兴,有意发来照片诱惑我。望着她满篮子的收获,我的心也欢喜起来。在我眼中,她就像山里的菌子一样带有野性,在生活中尽显自己独特的味道。
   写到这里时,我心底不止一次冒出了进山取松树菌的念头,但每次被现实的工作所打消了。现在,乌松树菌也已经落了。即便有时间也只能等到明年,才有松树菌取。今夜,就让我在梦里,再与同事们一起上山取一回松树菌吧!再让我和校友一起享受取松树菌,吃松树菌的快乐吧!

共 21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宛如一首清新质朴的田园小调,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里取松树菌的种种趣事,将那份对大自然馈赠的珍视、对童年乐趣的怀念以及朋友间分享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也一同走进了那片充满生机的山林,感受到了取菌过程中的惊喜与满足。文章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了山里乌松树菌自由生长的画面,取菌人严严实实的装扮和手中的竹篮、柴刀,瞬间勾勒出一幅充满野趣的场景。接着,通过校友对取菌子的钟情,回忆起学生时代取“野菌子”的快乐时光,那满载而归后的分享,无不体现出童年时期的纯真与美好,也让我们看到了取菌子这件事在农村孩子心中的独特地位,它不仅仅是获取食物的方式,更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承载着浓浓的情谊。随后,作者详细叙述了不同时段取黄松树菌的经历。从大雨端午时和同事们兴奋地寻找、发现黄松树菌的惊喜瞬间,到与同事们约定端午后一同前往取菌的期待,再到实际行动中肖老师如寻宝家般的幸运收获以及大家虽取菌不多却依旧充满成就感的下山之旅,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尤其是作者将取菌过程写成诗,以及用黄松树菌制作农家菌子瘦肉面的描述,更是为这份乐趣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取菌子这件事不仅带来了口腹之欲的满足,还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丰富了生活的滋味。而校友对取菌子的执着也贯穿全文,她从最初询问作者家附近取菌地点,到后来即便作者无法陪同也独自前往并收获满满,她的热情与“野性”与山里的菌子一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种热情也感染着作者,即便因工作无法立刻再次进山取菌,但心底那份渴望却始终未灭,甚至期待在梦里能再次重温取菌的快乐。整篇文章通过这些取菌经历的叙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山里的松树菌如同大自然给予人们的宝藏,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获取,而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美味,更收获了快乐、友谊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它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简单而纯粹的时光,也让我们向往着能再次走进山林,去体验那份独特的野趣。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了取松树菌的乐趣与背后的美好情感。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4 20:54:48
  文章犹如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将取松树菌这件小事描绘得妙趣横生。从校友对取菌子的热爱,到作者与同事们的取菌经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们仿佛能看到那山林中一朵朵可爱的松树菌,感受到取菌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作者的文字质朴而真诚,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体验到了取菌的乐趣,更勾起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这是一篇充满生活韵味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1 楼        文友:零余者        2024-11-14 21:37:38
  感谢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点评。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4 20:57:53
  这篇文章以取松树菌为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段精彩的乡村故事。无论是校友的执着与热情,还是作者与同事们在山林间寻找松树菌的过程,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文章语言流畅,描写细腻,如“手指捏住菌杆,轻轻用力往上抬手,带着淡淡香气的松珍菌就这样采了下来”般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它不仅仅是关于取菌的记录,更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