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开封行吟,穿越千年回汴京(散文)
最近,在网络平台,郑州大学生夜骑共享单车前往开封的壮举,很是赢得了一波流量。今年10月19日,我坐上大巴车,也踏上了前往开封的旅程。
从冀中平原到中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轮回,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便跟随石油城的“休闲假日”自发团,来到了拥有四千年历史的汴京——开封。
中原之地,地域辽阔,一马平川。途中,我们经过黄河,它如一条玉带般缱绻地蜿蜒在高速公路之下,水天一色,顾影长流,在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上展现着它温柔的一面。
我们下榻的客栈楼上,赫然写着“东京”二字。初见此景,我心中还疑惑,以为误入了东瀛的首都。后经查询,方知开封在历史上确有此名。
中午时分,我们步入了大宋武侠城。这里像赶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实景大型演出的观众席上,人们早早地寻找座位等待着,我和同行的姐姐也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怎奈秋风袭人,夜凉如水,担心着凉感冒,于是就把座位让了出来,又担心人多拥挤,生怕发生踩踏事件,于是选择走人少的地方,然而,与我们想法相同的人也不在少数。
我们慢慢走着,仔细观赏着每一处风景。在聚义堂,我看到《水浒传》中的人物画像,却与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形象大相径庭,也许现在生活好了,所以变得肥头大耳、油腻奶油。
夜里九点钟,我们在门口找到了同伴,离开了园子。回到车上才发现,已经有好几个人打车回到了酒店。
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必去之地。路过门口,车览古朴素雅的园子,真想下车一探究竟,然而导游却告诉我们,这次行程中没有这个地方。很遗憾,但正是这些“遗憾”让我们有了以后再来的动力。不是吗?就像一个人,了解得太多太熟悉,反而没有了吸引力。旅游也是,正是那些没有到访过的地方,才成了我们心中执着的渴望。
在铁塔公园里,我看到了“铁塔佛学院”,1938年开封沦陷,这里曾成为难民收容所,至今流传着保家卫国的佳话。这里的文化馆里摆放着很多朱砂饰品,想到后天就是母亲八十五生日,看中了一款朱砂吊坠项链,满心欢喜地买了下来。
开封之行,我特别喜欢翰园,“畅享碑林艺术,沐浴翰园菊韵”。那里充满了中国元素,有书法家当场书写墨宝,满满的文化气息。园中三步一景,书法展上,其作品堪称上品,禁不住驻足欣赏,一一品鉴。园中还有临池学书的地方,游人可以动手书写。我也拿起毛笔尝试了几下,旁边游人一边录像一边说好。我想说,拿毛笔的感觉真好!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坚持练习临摹,不为别的,就为了这是我们的国粹,一定要传承下去。几千年的历史风云中,我们很多东西都被别人学去了,可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家的好东西。别人的东西固然可以学,但自家的好东西更不能丢!
静下心来,我感受着做中国人的自豪与荣耀。我深深地热爱着中国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辈子都学不完。“中国翰园”,虽然在河南开封,不管从历史意义还是如今的内容形式,冠以“中国”,开封当得起。
漫步中国翰园,不难发现,菊花开得正盛,菊花展上各种各样的插花美不胜收,五颜六色的菊花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禁感叹菊花对开封的偏爱。洛阳牡丹名扬天下,而它们都与河南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因此,我坚信花神一定栖息在这古老的河南大地上。
登上开封府的城墙,在上面漫步。我远眺开封城,她宠辱不惊、不悲不喜地矗立在那里。与北京八达岭长城、西安古城墙、平遥城墙、南京城墙相比,开封的城墙更加低调内敛。然而,她历史的光芒却永远无法被掩饰。
开封府,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这里的包公铁面无私、公正廉明,是我从小就敬仰的英雄。这次专程来到这里,以一个游人的身份感受着秦砖汉瓦的厚重、春秋文化的深邃,让我流连忘返。
开封啊开封,我的思绪在两日的一开一封间游走,仿佛永远不够用。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争取再“开”一趟,再“疯”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