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精神贪乏(随笔)
精神贫乏
周虎子
在过去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充满了激情和豪情。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有些人却陷入了精神贫乏的困境。他们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却感到内心空虚,吃肉不香,入睡失眠,似乎被无尽的烦恼所困扰。他们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对未来感到迷茫。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怪异现象,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物质条件的改善是否真的能带来人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或许,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的滋养和内心的成长,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道德爬坡。崇拜权力金钱,功利势利,趋利避害。人多顾及不再关爱他人,以利盖价值与人交往,把人际关系变成了交易。传统的美德如多做好事,助人为乐等少了。传统的知恩图报,雪中送炭少了。世俗社会把名利地位车子房子等视为成功和价值的标志。人们为着利益奔波,人与人之间不再真诚相待,见人有用了则百般讨好,用过则弃,忽热忽冷。甚或传统的亲戚都有断亲现象。
没了仁爱。一切向我看,不给银子没好处的事没人干,用不着的人都是路人。同情心少了,包容心少了,算计得失,斤斤计较,人多不厚道实诚。老实成了毛病,忍让成了软弱,吃亏成了傻瓜。更少人雪中送炭,无私奉献。
人情凉薄。好多关系表面化,亲戚不亲,朋友虚假,多互相利用,没用则搁置了。邻居互相不识,同事朋友多数在有事时街头饭馆相见,不再家庭走动。很多人成了看客过客,顶多都是某时段的友好,难得长情。人不在人情也淡,有时人还在这人情都没有了。很多人内心孤独,通讯录里若干熟人,却不知拔通那个好。
亲情扭曲。为家产兄弟姊妹反目成仇,为照料老人只妹互相推诿。儿女也顾自家日子,对待老人仅偶而回家看看,多远程寻问做出批示,少亲历亲为。有的夫妻经济AA制,各自为政。有的子女自娱自乐高消费,不顾父母的辛劳和家庭实力。
精神贫乏影响人的精气神,也影响社会风气。精神贫乏让有的人如行尸走肉般没了灵魂,也没有的人利益熏心失了人的修行。活着为何,为何活着,价值何在,如何有意义的活着,的确应反复自问。在物质丰富的当下,精神的富足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
社会舆论应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宣传道德模范,不宜张扬那些高消费的人和事,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的励志凡人,引导以个人道德品质为上的价值取向。改变精神贫乏是改变风气的重要大事,也是提升国人幸福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