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从寺前街永昌堡红与不红说起(散文)

精品 【流年】从寺前街永昌堡红与不红说起(散文)


作者:乔个休 秀才,1478.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8发表时间:2024-11-21 11:05:20

紫漆柜,子柒归。李子柒消失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四个女生连夜骑车游玩,带动郑州开封的路都堵了。
   7天!“听得懂话的理发师”晓华拉动消费1.2亿元。理发店所在的新村扩建了街道,新增20多个摊位展示怀化特产……
   走红的标准,千变万化,随机应变,这个机真是手机的机,就看握着手机的网友,有哪条神经被触动了。直到今天,我都没弄清楚衡量走红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引爆的契机又是什么?红与不红,有时真的没嘴讲。这些人歪打正着的爆红,是投资引流能比得上的吗?或许他们背后有强大团队在策划。这样的团队再来一打都不嫌多。
   我这些感慨,是昨天读了著名诗人丁欣华,发在《选诗世界》公众号上的文章《何不用轻资产模式,来一场“永昌堡”晒秋活动》后,引起的。
  
   ◎永嘉场一直是我一个念想
   和丁老师见面,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他好相处,人有趣,不摆架子,谈笑风生,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其时已渐入初冬。
   11月8日上午,天高云淡,在很舒服的季节里,我应丁老师邀请,随吕相国、朱建光老师,赴龙湾区永中街道和合文化园,去参加“龙湾永嘉场公众号”金秋笔会采风活动。
   名副其实,和合文化园,是个江南名园味很浓的所在,一看就是文化人喜欢来的地方,即使我这伪文人也深谙其韵。和到场的二十多位文化人见面,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事。龙湾当得起“人杰地灵”四字。其中十几位作者,我做采编时接触过,也和几位作者合作过,读过一些作者的文史篇章,他们名气很大,如雷贯耳,今天一起对上号了。
   大家都谈了对“龙湾永嘉场公众号”的认同和期许,并且展望未来,希望公众号能有更大的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公众号承载着远超其能量的不尽重负。丁老师和同事们,做事认真,点子颇多。丁老师的“选诗世界”公众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迂回包抄,反复提炼,估计不炒热永嘉场誓不罢休。我把这看成是这位新乡贤的乡愿。与会者有说自己是寺前街的女儿,有说是寺前街的女婿,我也套近乎,说我是寺前街的外甥。在我的眼里,寺前街等同于龙湾区,属于地标名称。
   我说,永嘉场一直是我的一个念想。童年时来过一次,后来才发现不是真来过,是梦中来过。但为什么这么深刻、这么真切呢?就很奇怪。我二舅舅家,解放前从瑞安飞云镇杜山头村搬到这里。他从出生到去世,一直住在这里,一天都没离开过,即使去鹿城,去瑞安,走亲访友也星夜赶回。亲人住在这里,这个二舅舅又对我好,所以我对这里会牵挂有念想,产生与别处不同的感情。对一个地方的感情,更多是冲着人去的。今天应丁老师邀请过来釆风,我得亲身感受一下寺前街的魅力和味道,好好地重温当年的亲情。
  
   ◎寺前街自有寺前街的姿态
   我是带着期待来的。寺前街和我们去过的古镇有何区别?景点雷同还是充满特色?
   我随大家到寺前街,小摊贩的叫卖声,老人悠闲的聊天,孩子们嬉戏的笑声,让我感受到市井生活的温暖与真实。它保留了大量当时日常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足以让我们有效地返回过往的历史现场。寺前街的门脸,和我们平时所见的老街新开,似乎没多少异同。有同行的朋友开始调笑,古街都是咖啡臭豆腐鱿鱼丝,文化搭台奶茶唱戏。那么,除了这些,还能干什么呢?估计对那里的决策者来说,这都是无解的世纪难题。创意不易,出新更难。那么,我们就不去苛求,享受风享受水,享受空气青绿便是。
   所幸,寺前街自有寺前街的姿态。寺前街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也是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地。它的变革历史,是整个时代发展的缩影。没错,寺前街从面相上看,越来越具有都市气象,时代特性在寺前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投射。
   我试图解剖寺前街走红的原因,估计是出于这五个因素——历史文化价值,改造与升级,文化元素的融入,创新业态的引入,网红IP的打造。
   寺前街拥有数百年历史,是永嘉场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它因唐代著名寺院“乾元寺”而得名,曾是“三十六行俱全”的繁华商业街。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近年来,寺前街经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开放。这次改造秉承“修旧如旧”原则,既保留原有的古朴建筑风格,又赋予新的时代功能,使得寺前街一跃成为集历史文化、商贸文化、时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寺前街在改造过程中,深入挖掘和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盐场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公众。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寺前街不仅仅是商业街,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展示平台。
   另外,为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寺前街引入多种创新业态,如沉浸式商贸、沉浸式场景、沉浸式剧本游等。这些新业态的引入,为寺前街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为一个集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场所。寺前街还引入网红IP“阿寺江湖”,通过打造原创IP沉浸式剧本长街游,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这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极大地提升寺前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屈就年轻人并不委屈,毕竟这世界今后是属于年轻人的。
   综上所述,寺前街能够走红并不偶然,因为它在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升级,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和年轻群体的关注,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我与古炮台,相看两不厌
   饭要一口口吃,培育网红基地想必也要一个个来。我的这个想法是我们到达永昌堡,进入幽深处,与古炮相看两不厌时,脑袋里忽然闪现出来的。我走的地方不多,也是头一次到永昌堡,我感叹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堡,如今安安静静的,像一位独处的宫女。这并不恰当的比喻,来自唐朝诗人元稹那首《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永昌堡作为国家级旅游景点,有条件容纳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堡内设有游客中心,提供手绘地图和参观线路,方便游客游览。此外,永昌堡的抗倭精神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足以吸引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但令人奇怪的是,永昌堡却一直“寂寞开无主”。
   走在古建筑间,发思古之幽情,我从过路人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焦虑和企冀。我暗自失笑,脚步渐渐落后于大家。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啊。为什么古老稳健、不动如山的所在,也要抛却自己的稳重,去追随时代的脚步,非走红不可呢?就这么着安静独处,不也挺美吗?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许多人唯恐被时代抛弃,急吼吼想跟上她的步伐,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永昌堡这样的巨无霸,追不上赶不上怎么办?显而易见,焦虑就是这样产生的。想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心理上就平衡了,独自清丽也自有美感。
   在有着“一眼千年”观感的古城墙前伫立,我浮想联翩。寥寥无几的散客,从我身边经过。我想,永昌堡没像寺前街那样红火,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吗?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长处,同时也是短板。永昌堡固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抗倭历史和精美的古建筑,但因其地理位置并不处于交通要冲,也没有发展成当地商业中心,这使得它没有像位于更繁华地段的寺前街那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永昌堡的旅游开发一直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政府在有序推进古镇改造建设,一些重点区域已完成国有化征收,大规模提升工程蓄势待发。这种改造有可能会对古堡的原貌和历史氛围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兴趣。
   总的来说,永昌堡的“红不起来”,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挑战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如此,永昌堡仍然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了解。
  
   ◎不动如山永昌堡,该如何动一动
   事实上,永昌堡的确很值得研究和开发。因为永昌堡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明代抗倭城堡,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它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文化底蕴、当代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永昌堡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靖岳先生,赠送给我们八十多万字的大部头史册,从中我了解到:永昌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是明代温州民间修筑规模最大的民堡,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是全国唯一的私家抗倭城堡,反映出当时温州人民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
   永昌堡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都堂第、状元府第、圣旨门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等多处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桥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建筑和文化遗迹,展现着永昌堡作为温州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永昌堡作为浙江省现存的唯一一座由民间筹资建设的明代抗倭城堡,对研究明代沿海抗倭体系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同时,它也是明清时期温州文化中心,是浙南水乡风貌的典范,展现着高质量的历史人文景观价值。
   如何让永昌堡红起来,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有独特的主题体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如日本的豪斯登堡主题公园以荷兰风情为主题,四川的九寨沟景区以其独特的高山湖泊、瀑布、彩林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再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意营销。
   通过在抖音等平台上发布美轮美奂的夜景视频,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景区可以与社交媒体上的知名博主、网红合作,推出特色的宣传内容。
   也可以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或文化特色,举办具有独特魅力的节庆活动,如泰国的清迈水灯节,云南的傣族泼水节。
   再一个,就是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推出私人定制的旅游路线,根据游客的兴趣、时间和预算,为其量身打造专属的行程。
   同时,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通过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吸引游客,如桂林的漓江景区和阳朔西街景区通过联合推广,推出“漓江山水+西街风情”的旅游线路。
   然后就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在景区感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如杭州的西湖景区以其干净整洁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热情友好的服务人员,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乡村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土风情渐渐消失。然而,乡村的记忆依然深刻在内心。永昌堡,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特色、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多重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纽带,它触及心灵,引发共鸣,让人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然也有人说“我担心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任何一个计划,在传播或实施过程中,结果可能与最初设想大相径庭。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估计没有再差只有更差。至少我们全心全意去做了,万一成功了呢,万一哪一个契机就被触动了呢。就看这泼天的富贵,到底砸在谁头上。
   走出永昌堡时,开始起风了,河水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故事。古堡灯光星星点点,倒映在护城河面,如一缕缕闪亮的丝线,缠绕在每朵波纹上,让这片历史悠远的水域,也染上了现代的香韵。

共 4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网红是现阶段的顶流,不分物种,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也不分场合,如作者所书,“就看握着手机的网友,有哪条神经被触动了。”网红和龙湾永嘉场公众号是此篇散文的引子,采访寺前街永昌堡是此篇散文的前奏。作者分几个片段,一一解读了寺前街永昌堡的前世今生,读后不由心动。寺前街的姿态,在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升级,成为具有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地标;永昌堡古炮台,或许就因为承载了历史的元素,需要保留古的厚重,才没能一“炮”走红;永昌堡是明代温州民间修筑的古建筑,是全国唯一的私家搞倭城堡,内设祠堂府第,是一处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路线,其中蕴含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及浙南水乡风貌的独特建筑,具有高质量的历史人文景观价值。散文在书写寺前街永昌堡景貌的同时,也为寺前街永堡能成为网红打卡地做出了预测。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1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11-21 11:17:50
  中国的古村落很少,如老师笔下的古城堡,寥落星辰。今老师在作品中详解了寺前街永昌堡,也是对这一历史文化景观的宣传,读后受益匪浅!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1-21 20:56: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23 20:19:38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