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冬】初冬感怀(散文)
今年的初冬,注定不同寻常。当深秋拖着寒冷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来之时,惊闻二伯母去世,我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十二小时的车程之后,回到了贵州老家,回到了父母亲的身边。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沧桑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羞愧难当。之前回家,总觉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想回去就回去了,而今,人到中年,回家却变得格外沉重。
夜里,我躺在阔别已久的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脑海里一遍遍闪现曾经的过往和父母亲年迈的身体。好不容易熬到凌晨有了点睡意,但一声鸡鸣,再次将我从迷迷糊糊中惊醒,直到天明。
天还没有完全大亮,我便下床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冷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一丝凉意,让我顿时清醒了许多。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淡雅而神秘。屋后的树木,有的依旧翠绿,有的已染上金黄,还有的只剩下干枯的枝桠,在风中挺立,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却又略显萧瑟的画卷。
天亮了,我轻轻地推开门走了出去。行走在村头的公路上,脚下是落叶铺就的金黄地毯,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章。古人有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虽言秋日,但初冬的落叶,亦有其独特的韵味,它们以一种静默的方式,诉说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轮回。
太阳渐渐地升高了,朝阳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柔和。这样的时刻,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着家乡才有的这份宁静与美好。古人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超脱与淡泊,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此刻的心境不谋而合。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母亲突发头昏病住进了医院,让我从这份悠然中猛然惊醒,意识到人到中年的责任与担当。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如同警钟般在我耳边回响。
医院里,白色的墙壁,消毒水的味道,以及母亲那憔悴却依然坚强的脸庞,心中愈发疼痛。母亲年轻时,美丽动人,勤劳善良。如今,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青丝变成了白发。我握着她的手,感受着那份熟悉的温暖,不禁想起儿时她陪伴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现如今,我已到中年,才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而是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为父母、子女遮风挡雨。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更要关心家人的健康与幸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如今她病了,我们理应陪伴在她的身边,照顾她、安慰她,给她温暖、给她关怀。在医院的日子里,我看着母亲那张苍白而消瘦的面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她,让她尽快恢复健康。
在医院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感觉人生就像这四季更替,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也有冬的萧瑟。初冬,也许正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脸上的血色由白变红,笑容逐渐增多,我的心也渐渐宽松起来。通过给母亲盖被子、喂饭、洗脸、梳头,陪母亲在院内散步、聊天,我越发体会到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对孝道的诠释,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在有限的时光里,给予家人更多的陪伴与关爱,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而现实中呢,我们总是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中,而忽略了家人的陪伴,于是就有了“失去后才知道珍贵”的慨叹。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宁静,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就像这初冬的大地,虽然看似萧瑟,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美好。
(2024年11月7日山西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