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不许多点菜的老板娘(散文)
住所不远处,有间经营家常菜的小餐馆,餐馆的店面不大也不小,老板娘既不年轻也不年老。
若是单从外面看,小餐馆并不同周边几家竞争者一样,在装修上耗费心思,只是路过就能看出环境的雅致,看着挺舒服的。小餐馆除了门头之上有块牌匾,向过往行人宣告是家饭店之外,便没有其他的装饰了。走进门去,大堂里只放置七八张桌子,墙上贴着一些特色菜的图片,看的出来图片已经有些年头,有些破损或者颜色变淡,已经不能再吸引食客了。其实图片并没有用,上面的很多菜已经不会再出现在餐桌上,真正的菜单用马克笔写在墙上,白色的瓷砖之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二十道左右的菜品,字体更像是涂鸦,没有丝毫美感,或许就是出自店主家的小朋友之手。我甚至觉得这是特色,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家餐馆的与众不同。
独自在外地工作的一年里,虽然小餐馆就在住所附近,却一次也不曾走进去,平日里只是习惯性地到周边面馆吃面,或者有朋友来,会优先考虑旁边环境雅致的店面。再者,哪怕平日里偷懒不想外出,在外卖平台上也从未搜到过这家餐馆。总之,在一年中,竟从未踏入过这家店面。我是冷落了它。
有一天,一位朋友前来,两人许久不见,闲谈忘记了时间,等反应过来,时间已经很晚。肚子同时开始发出抗议的声音,我有些脸红,竟然忘记招待朋友吃饭,于是也不愿远走,商议就在住所附近吃个便饭。时间确实已经很晚,周边的店铺有些早已休息,哪怕是平时常去的面馆,都已经关了灯,就只剩下小餐馆了。我有些忐忑,毕竟从未去过,假如味道不好,岂不是怠慢了好友,然而肚子持续抗议,也再无别的选择,便与好友走了进去,是被逼走进去的。我跟朋友这样说,希望他谅解。
店铺里已经没有别的食客,老板娘自己在大堂里坐着,看到我们而来进去,迎面走上来,“两位吗?菜单写在墙上,只要还写在墙上的,都可以做。”我与好友相视而笑,这家店有点意思。于是浏览了一下,点了两个菜,由于平时吃饭的饭店菜量较小,便想再加一些,只是还没继续浏览,老板娘便开口阻拦,两位吃的话已经够了。老板娘看着我们坐下,便去安排后厨做菜,待我继续看墙上的写的菜单时,老板娘再次阻拦,真的够了,你们吃不完的。我与好友笑了笑,便不敢再去看菜单,小声交谈:“这老板娘怎么这么不会做生意,从来只见过店家使出浑身解数劝客人多点菜的,哪有这样阻拦客人的。”真的是另类——我心中如此评价她。
等到上菜我们才发现,确实两个菜的菜量很大,我与好友勉强吃完,去结账时,发现价格也要比别家店铺便宜不少,老板娘还要确认下我们是否已经吃完,生怕我们浪费一点。虽然是第一次与这家店有了联系,但我对老板娘的好感一下子就上来了,觉得老板娘就像是自家的长辈,只是想着让孩子吃饱饭罢了,至于是否还能盈利,我是不知道的。
成为这家店的常客是因为另一件事,那时在工作上有些委屈,一个人在外地,受了委屈也无从发泄,回到住处,委屈之间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好想吃母亲做的青椒炒蛋,大概每一个流浪的孩子,受伤时都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做菜的味道吧。可是自己的厨艺实在不堪,母亲又在千里之外,用手机搜索一下,附近也并无做这道菜的餐馆,我突然想到,既然小餐馆的菜单都是手写的,兴许菜单之外老板娘也会做的。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走进了小餐馆,直接告诉了老板娘我想吃青椒炒蛋,老板娘没有迟疑,只是说了一个“好”字,就像我的母亲听到我想吃什么,就点点头。等到菜上来,我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就是我想的这个味道。我偷偷将眼泪抹去,心里好像也没那么委屈了。
吃饱了,不想家。这家小餐馆让我独自在外地也有了家的感觉,好像也就没那么孤单了……
以后熟悉了,我经常走进去,老板娘见我就一个人便说“点一个菜吧”,弦外之音是足够了,别破费了。老板娘是在教我怎样勤俭持家,她用生意的方式告诉我,怎样细水长流,怎样过平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