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村里来了杂技团(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村里来了杂技团(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36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9发表时间:2024-11-24 15:09:22
摘要:演员们坐在异乡的土地上,吃着村民们送来的饭菜,望着满天繁星的夜空,体会着淳朴的乡情,夜已深,场地电灯熄灭,沸腾的空气渐渐平息,村民们在回味中沉沉睡去,孩子们在睡梦中张牙舞爪。大家的梦里,或许正有一场更精彩的杂技表演。

小学生写作文喜欢写未来,成年人写文章大都喜欢写回忆。小时候,衣食无忧,对未来充满憧憬,成年后,为生计起早贪黑,像是套上枷锁的牛马,只能在记忆里重温儿时的自由自在。
   上小学时,村里来过一个杂技团,团里有一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小姑娘,八九岁的年龄却和大人们一样为了生计,卖力地表演,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做着极其危险的动作。不知她长大后的,是否喜欢重温这段“特别”的童年记忆。
   那是一个夏季的周六傍晚,一辆高栏卡车停在空旷的老学校操场上。村里小伙伴们都好奇地围上去。我知道这肯定不是放电影的,他们一般骑着嘉陵摩托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箱子。也不是说书的,巡演的说书人大多都是盲人,有专人骑车接送,装备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小鼓和一副快板。当知道这是一个杂技团,今晚会在村里表演,大伙欢呼起来!当时农村生活相对改善不少,村里一年能放好几场电影,说评书的更是频繁,唯独杂技团少之又少,好像这还是第一次。
   孩子们围在校门口,看着他们忙着从车上往下卸东西,有生活用具、厨具、几顶帐篷、道具,这辆卡车简直就是一座可移动的家。或许是同龄人原因,一个穿红短裤,花坎肩的小女孩儿引起我的注意。她不像普通孩子,她和大人一样忙碌着搬运东西,且动作极为娴熟,一看就是常干。
   小姑娘身材纤瘦,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脸颊上有隐隐约约的红晕。村里几个男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人家,待女孩儿回头,哥几个又起哄似的跑开了。他们把东西收拾妥当之后,一位貌似团长的男人和村长说着什么,其他人有的在检查道具,有的则在热身。小姑娘在空旷的操场上下腰、空翻、立大顶,瞬间惊掉我们下巴,不知谁大喊一声“哇!真厉害!”炫耀或许是孩子的天性,听到赞许声,小姑娘翻得更快了。貌似团长的那个男人喊了一句,小妮儿,注意着点!她才停下来,坐在板凳上歇息。
   村长聊完天,转身朝学校外走来,并对我们说:“去,别看了,快点儿回家吃饭,叫上爹妈,晚上一起去十字路口看杂技表演!”孩子们兴奋地飞奔回家。不一会儿,村里大喇叭上,开始喊话“喂!村民们注意了!村里来了杂技团,晚饭后,大家都到十字路口观看。”
   我放下饭碗,便和小妹跑去邻居家与小伙伴们集合,朝着十字路口奔去。场地已挂上电灯,空地上呜呜泱泱聚集了很多人,老老少少在昏暗的灯光里拉闲呱,飞蛾围着灯转来转去,不时地撞在上面。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它们的焦点也都集中在这热闹的路口。沿街人家端着饭碗坐在屋顶上边吃边向下观望,不知谁家脏兮兮的小狗也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凑热闹,不时被人踩到尾巴,发出嗷嗷的惨叫,随后便被嘈杂的声浪淹没。
   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锣响,夜晚开始沸腾起来。团长手提铜锣围着场子转着圈,边敲边吆喝“初来贵宝地,还请乡亲们多多赏脸,多多捧场。”基本跟电视剧里差不多。敲锣的同时,劝说围观村民后退,让出一片宽阔的场地供演员表演。
   人越聚越多,表演正式开始。开场是小姑娘和几名杂技演员一连串的空翻,他们脚上像安装了弹簧,在空地上弹起落下,顿时引起人们的欢呼。紧接着,一名男演员拿来一朵布艺花放在地上,小姑娘卯着劲向前翻一个跟头,竟用嘴把花叼了起来。为增加难度,她又踩在一根板凳上向后下腰再次叼起地上的花。板凳轻微地晃晃悠悠,让观众的心都收得紧紧的,只怕这板凳会歪倒似的。在村民的掌声中,她再次增加难度,把板凳放在一张不是太高的条桌上,随后站上去。她的脚仿佛钉在板凳上一般,但这次下腰没有像前面那么快,而是小心翼翼地缓慢下移,腰下一点,膝盖便向前顶一点,随着腰越来越低,她的身体几乎折叠在一起。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整个场地特别安静,空气都如静止一般,仿佛一个声音就会把板凳震翻。随着腰越下越低,她的嘴离花越来越近,行进也越来越慢,板凳在抖,桌子在抖,唯独她的双脚紧紧地扎在板凳上。
   身着红色演出服的她,倒挂在昏黄灯光里,远远望去像是一朵倒挂金钟喇叭花,散发着耀眼的颜色,诱人的花香。随着花被叼起,她在众人轰鸣般的掌声中慢慢起身,豆大的汗珠夹杂着泪珠顺着头发滴落在地上。
   表演结束后,她大口喘息着跑向旁边稍作歇息。接下来是一位比她年龄稍长几岁的姑娘,不知是不是她的姐姐,身材高挑,同样纤瘦,表演的是顶盘子。她用嘴叼着一根十厘米左右的横木棍,木棍末端则立着一根一米多长筷子粗细的杆子,顶着一个盘子底部,让盘子不停地旋转。随着难度增加,又添了几根杆子和盘子,再后来两只手各攥上几根杆子,十几个盘子在空中旋转。夏风习习,它们像一个个纯色的莲叶,摇曳在空中。随后,一名男演员递上来一辆独轮车,这位女孩儿一边顶着盘子保持着平衡,一边骑上独轮车,在场地里一圈又一圈的转,其精湛的表演引起一些人的叫好,却不敢大声说,只怕声音大了会把盘子震掉一般。待表演结束,其技艺之精湛让在场之人无不为之欢呼鼓掌!
   盛夏的夜晚,空气异常燥热,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更是让燥热增添几分,但没有一个人离去,大家聚精会神地望向场子中间。表演开始进入高潮中期,先前那位团长,穿着肥大的裤子,扎紧腰带,开始表演硬气功“徒手劈砖”。为增加可信度,他主动让村民在周边找来一些板砖。把砖摆好,运完气,便把宽厚的手掌狠狠地砸在板砖上,但板砖只动了一下却没有裂开,场上一阵唏嘘。他继续卯足了劲把手一次又一次砸向板砖,但板砖依旧如故。不知他是为了增加节目效果,还是确实碰到了硬茬。在村民的起哄声中,他紧皱眉头再次砸向板砖,随着板砖开裂,他松了一口气,举着半块砖头开玩笑道。
   “我说大哥,你咋这么实在,给我找了一块夹心砖。”
   所谓夹心砖,是板砖内部被烧焦的,其坚硬程度超过普通板砖数倍。男人左手举着半块板砖,而右手垂在腰间轻微颤抖着,因孩子们离得近,我看到他手上渗出一丝鲜血,而他却依旧高兴地欢呼,趁人不注意擦掉手上的鲜血,砸完所有板砖,开始下一个表演。一根超厚的木方被放在桌子上,他拿出十几枚铁钉,用手掌把钉子一个又一个拍进木头里。这一刻,他的手变成了铁锤,但离的近还是能看到他手上的伤在慢慢渗血,他却仿佛像感觉不到疼痛一般继续着表演。十几枚钉子砸进后,助手又抬上来一张钉尖朝上的钉床,他赤裸着上身躺在钉床上,两个人把一张类似檐板的石板放在他的肚子上,助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一锤又一锤砸向石板,随着石板断裂,男人慢慢站起来,转着圈把后背展示给村民。
   赤裸的后背上,是密密麻麻的钉子窝,泛着红红的血印,但却没有流血。旁边一些上了年龄的奶奶们你一句我一句心疼地说“哎呦!孩儿,可别再表演这个了,你看那身上扎的,看着就疼。”
   男人微笑着拍拍胸膛,自豪地说道。
   “没事,大娘,俺练的是硬气功,不疼!”但还未完全舒展的眉头和微微颤抖的手出卖了他。
   夜深了。村子里依旧热闹非凡,临街的屋顶上站满了人,草堆上站满了人,就连榆树上也站上了人,这种场景只有平时村里演电影时才会出现。人群里也有很多半生不熟的面孔,大都是邻村的人也来一饱眼福。
   部分演员表演了一些娱乐性较高的节目,以缓解刚才的紧张气氛。村民们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又回到了肚子里。
   这时,那位身材高挑的女孩儿和团长再次回到场地上。团长拿着一杆红缨枪,枪杆末端顶在自己肚子上,枪头顶住女孩儿的喉咙,随着两人一起发力,红缨枪杆被挤成弓形。团长肚子鼓得硬邦邦的,女孩儿憋着一口气,满脸通红,脖子青筋蹦起,让在场人员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么柔弱的姑娘,竟有这般功夫,待表演结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几声锣响,表演也接近尾声,在所有演员一一作揖致谢声中,村民们意犹未尽地向家走去。
   几位村民自发性地端来几碗汤,拿来几个馒头,端来一盆菜,有的提来两壶开水,放在了表演的桌子上。演员们一一致谢,随后收拾完所有道具,便坐下来吃饭,小姑娘狼吞虎咽地吃着村民送来的饭。后来听母亲说她练的是软功,表演前不能吃饭,怕把肠子扯断。怪不得母亲平时会嘱咐我们吃饱饭之后不能太顽皮,不能下腰或翻跟头。
   演员们坐在异乡的土地上,吃着村民送来的饭菜,望着满天繁星的夜空,体会着淳朴的乡情,对着故乡的方向沉思。
   夜已深,场地电灯熄灭,沸腾的空气渐渐平息,村民们在回味中沉沉睡去,孩子们在睡梦中张牙舞爪。大家的梦里,或许正有一场更精彩的杂技表演。

共 33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乡村杂技表演的盛景,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人间百态与情感温度。文章开篇从成年人与小学生写作偏好的差异切入,巧妙地引出了关于童年记忆的主题,而这场杂技团的经历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作者的童年回忆里。当杂技团的卡车驶入村庄操场,那热闹而新奇的场景瞬间被点燃。作者对杂技团卸车过程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对那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姑娘的刻画,从她的穿着、外貌到熟练的搬运动作,都让这个形象鲜活地跃然纸上。孩子们好奇的围观、村长的安排以及大喇叭的广播,都为这场表演增添了浓厚的乡村氛围。表演过程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小姑娘一系列高难度的空翻、叼花动作,让观众们的心随之起伏,她在板凳和桌子上小心翼翼下腰叼花的场景,仿佛一幅紧张而又美丽的画卷,那倒挂金钟般的姿态,汗水与泪水交织,尽显杂技表演的艰辛与不易。而随后其他演员的顶盘子、骑独轮车、硬气功以及惊险的红缨枪表演等,每一个节目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现场的热烈与紧张。在这些精彩表演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杂技演员们的坚韧与付出。团长硬气功表演时受伤却仍强装镇定继续表演,小姑娘因练软功表演前不能吃饭而狼吞虎咽的样子,都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同情与理解。而村民们端来饭菜、提供帮助的举动,则体现了乡村的淳朴与善良,在异乡的土地上,杂技演员们与村民之间的这种互动,传递出了一种温暖而真挚的情感。文章通过对这场杂技表演的全方位描述,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谢作者用如此精彩的文字,带我们重温了这段难忘的乡村杂技记忆。佳作推荐共赏!愿读者们能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乡村魅力与人间温情。【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4 15:10:27
  这篇文章太精彩啦!对乡村杂技表演的描写细腻入微,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与人性的美好,超赞!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4 16:49:15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与高质量精美编按,遥问冬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4 15:10:58
  哇,从杂技团进村到表演结束,整个过程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将杂技的魅力、演员的艰辛与村民的淳朴完美融合,好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4 16:50:29
  再谢汪老师留墨添香。敬茶
3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11-24 18:11:33
  读了冬阳老师的文,心情愉悦,老师文笔清秀,叙述真实自然,细节描写手法运用娴熟,儿时的情态描写真实有趣。很有感染力。好文,给赞!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5 17:02:33
  感谢一路顺风老师到访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冬安。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1-24 18:26:17
  高产大作家冬阳老师真棒!我们坐着飞机也追不上。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5 17:03:43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与高赞鼓励。飞机不行就坐火箭,票钱我报。哈哈
5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1-24 23:05:05
  拜读深思,人活着就是不容易。各行都有各行的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不知道小姑娘和其他演员背后吃了多少不在认知的苦。都是为了生活在拼搏,我最怕看这样的节目了,真是心疼。冬阳老师写文特别细腻入木三分。敬佩敬佩!献花!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5 17:05:19
  感谢范老师抬爱读拙与精评鼓励。是啊,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大家都是在辛苦且努力的活着。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