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望京楼,落寞中的守望与期待(散文)
卫辉民谣:上上望京楼,一辈子不发愁。
望京楼位于卫辉老城区,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封藩于此的潞王思母望京所建,巍峨高大,砖石结构,浑厚突兀。登斯楼也,俯瞰,脚下阡陌街巷,民舍宅院;远处,水光潋滟,城河如带,残垣断壁老城墙,徐娘半老,但余韵犹存;极目北眺,可以望到十余里之外,歇山挑檐,殿宇造型的吕祖阁,那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建,忽悠潞王望到北京了的紫禁城。望京楼楼顶,精雕细镌一座石坊,楹联曰:崇台镇肃,沐九天雨露;高阁端严,瞻万像光明。
上上望京楼,一辈子不发愁,肯定是民谣夸张,但那一会儿,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其喜气洋洋者矣,不可能发愁,绝对是真的感受。
我小时候,没有玩具,没有儿童公园,没有游乐设施,可是,也没有现在美其名曰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即开始的人生内卷。上学后,没有书山题海,无忧无虑,望京楼是我与发小伙伴的乐园。逼仄暗黑的楼道,残缺不全的台阶,自然是我们地道战的战场;楼顶一望无际的蓝天,自然激活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西游记》故事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几个跟斗到了天的尽头,撒下一泡猴尿作纪念,以示“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我们呢,也会在望京楼顶,心中的天涯海角,如法炮制,以示纪念,然后,收兵回营,乘兴而归。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半个世纪,弹指一挥。卫辉老城区外崛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日出车水马龙,日落灯火璀璨,可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老城区狭窄的街巷依旧,低矮次第的民居依旧,落寞孤寂的望京楼依旧。面对一些城市凭借残存的秦砖汉瓦,或者子虚乌有的传说开发的旅游景区居然如火如荼,卫辉人呼吁望京楼再度辉煌的声音,不绝如缕,但是,如何协调老城区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的拆迁与保护??天文数字的资金何来?诸多挑战和风险,令人望而却步。一堵厚重的门,一把锈迹的锁,把这座历史建筑尘封着。抚今追昔,倏然记起了一首古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十余年之前的事情了,记得我回故乡,望京楼下邂逅一位初中同学,他家住经厅司胡同北头,就在望京楼附近,故知老友,兴致勃勃,望京楼僻静,相约到望京楼上叙旧。小屋里突然走出来一对老年夫妇,拦住我们说:“买票。”
老同学有点不屑,说:“这破楼上得买票?”
我连忙问:“多少钱。”
“5块。”
老同学拉住我,说:“走!咱到顺城关公园去,那里有水、有桥、有亭台,不比破楼强。”
几年后,又回故乡,看到望京楼楼顶加装了水泥护栏,本来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恍如一个长袍马褂的沧桑老者,脖子间围着一根洁净的西装白领带,咋看咋扎眼,咋别扭。看门卖票的老夫妇已经不知去向,上楼的门紧锁着。
我妹妹工作生活,一直没离开过卫辉老家,闲聊,妹妹说:“望京楼,卫辉人司空见惯,花钱没人上。周围没玩的,外地人不来。一天卖不了几个人,老两口打扫卫生,工资都裹不住,不关门才怪哩。”
确实,细数一下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保护到位,游客如织,哪一个不是和风景秀丽,内涵丰富的景区珠联璧合,才相得益彰的。望京楼,孤楼一座,逼仄的街巷、低矮的民居之间,要想盘活,绝非容易。
我在郑州企业的一个老校友,开封人,姓繁。父母是开封烟厂的老职工,在校时候,同学老师,都称呼他繁某某,他三番五次纠正,他姓繁,读po(音:婆)。开封民谣有:铁塔高,铁塔高,不到繁塔半截腰。他说,铁塔和繁塔都是开封宋代的古塔,繁塔在他们家居住的烟厂家属院里,繁塔的繁和他的姓氏一样,读“婆(繁)塔”。但是,墙倒众人推,约定俗成,直到现在,同学们从“小繁”,一直称呼他到“老繁”,他也没有拨乱反正。
开封历经水患兵燹,风雨沧桑,八朝古都名的胜古迹地面所存,真品已经寥寥无几。铁塔算一座,自然繁塔也是一座。铁塔名闻遐迩,繁塔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仅铁塔景区就占地780余亩,与周边的翰园碑林、龙亭公园、泰山庙景区、河大明伦老校园等,形成系列游览联锁。而区区一座繁塔,位于民居之间,半个小时一览无余,能招来游人吗?没有游客何以名扬天下。
后来,千辛万苦拆除了繁塔周围的棚户房,建成了一处占地一亩左右的游览点,对外开放,门票15元。但是,老繁同学告诉我,参观不用破费。看门的老头,你让他根烟,或者两元钱买他一柱香,说进里面敬佛的,就进去了。如此,望京楼与繁塔可谓一对难兄难弟。
开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仿古赝品的清明上河园、万岁山、开封府、包公府有声有色。真正历史底蕴深厚的繁塔,面临尴尬,着实令人一声叹息。那么,望京楼如果步开封繁塔后尘,在此起彼伏的呼声中,圈起来对外开放,胜算又有几何呢?
但是,我始终相信“金子总会闪光”这句至理名言。毕竟,望京楼是全国唯一高大的无梁殿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卫辉人美好的乡愁记忆,诠释着凄美婉丽的卫辉民间传说。落寞守望着的望京楼,在默默等待,期盼着,金子熠熠生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