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知音的伤疾(散文)

精品 【宁静·忆】知音的伤疾(散文)


作者:青山流云 布衣,23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3发表时间:2024-11-25 20:26:56


   秋江萧瑟,风尘扑面,伯牙在风中微觉寒意,抱琴回到舟中,脑海里不由想起屋后的那座高山。上一回走那山路还是去晋国赴职,掐指算来,他离家任职已有数载,那一片秋山还和以前一样么?现已是深秋,想必林木经霜叶落,山应愈发显得峻拔吧。
   想到此,伯牙感到怀中古琴似发出铮铮之声,便闭目轻抚琴弦。一缕云烟便从弦上袅袅升起,流云随风舒卷,时而风云奔走,时而静默如花。半抹秋空轻轻巧巧地落满琴身,在这云烟秋阳中,高山的身姿峥嵘而出。伯牙指随心动,呼吸轻匀,脑海中泛出琴声里的世界,双目开合之间恍惚见高山绝壁上有一枯松,在绢柔的白云下不屈服地枯着,既不倒下,也不萎靡摇摆,这骄傲生出一种崇高的姿态。伯牙心里陡然一震,指下那一团云烟便化做风骨,铸成高山的挺拔雄姿。弹到情动之时,伯牙完全沉醉在琴声里,高山伟岸,怎能没有流水一泻千里的激扬?不如让指下生出汩汩清泉,沿着石壁的沟壑流淌,轻快流畅。
   于是那铮铮风骨又变幻成轻柔的流水,渐渐凝合在一起,竟形成一道天然帘幕,从很高的绝壁上往下倾泻。途中怪石横生,那瀑布重重地砸在石角,无数碎玉向伯牙的琴弦飞溅而来,使那宫商角徵羽顷刻间全都化作一千颗一万颗玉珠,一齐奔向对面的悬崖峭壁,溅落世间最奇妙的音符。
   一曲渐了,伯牙竟有些悲伤,曲高和寡,再动听的音乐若无人与之共鸣,留给自己的只有寂寞凄苦。收琴起身,却听见篷外一个声音:“好琴技!我闻先生鼓琴犹见巍峨高山,若闻洋洋奔腾之水!”
   伯牙心里一惊,难道这里也有和我一样热爱音乐的雅士么?忙走出篷船,却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樵夫正向他行礼微笑。伯牙心里不由的有些失落,一个山野村夫,未必见得这曲中之妙,但转念一想,人不可貌相,便高声回道:“先生肯否赏脸移足来舟中一叙?”
   那樵夫卸下两担柴,甩开膀子跨上舟来。这小篷船经他这么一蹦,竟然晃荡两下。樵夫粗声说:“我就是个樵夫,今天被先生琴声引到这里了。先生琴中真有大世界,我好像看见怪石林立,那石壁瘦骨铮铮,而流水不再是轻柔细腻,它如万丈银河,奔落九天,激越昂扬,柔中有刚,辉映着山的崇高。”
   伯牙听了无比惊喜,他一把握住樵夫的手,激动地说:“世间难得是知音!我因一曲得遇先生,实我三生之幸!先生何处人?先生如若不嫌弃寒舍简陋,可愿移驾寒舍长住,我愿与先生畅谈音乐,了此一生!”
   樵夫嘿嘿地憨笑道:“我就这附近打柴的,家里姓锺。先生不嫌我,我十分愿意与先生一起住啊。”
   伯牙把樵夫接到家里,从此二人成为不折不扣的同居密友。同桌吃饭同床睡,俨如亲兄弟一般。起初他们常常促膝秉烛,樵夫不懂鼓琴,却能听出琴中的境,时常与伯牙讨论音乐的表现。伯牙每每鼓琴,必要请樵夫前来观听,听取他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曲谱。尽得世间知己之乐。
   然,人是一件很奇妙的物什。一个人便会寂寞孤独,两个人又会产生矛盾分歧,纵然是伯牙和他的樵夫知己也不例外。当樵夫在伯牙的家中住了两个月零三天,睡了六十二个夜晚,共饮六十三次晚餐时,伯牙开始撑不住了。樵夫是个粗人,吃饭的时候嘴巴总是巴拉巴拉的咂着响,这响声让伯牙浑身不自在,每响一次,犹如刀在伯牙的牙齿上锉过一次,一种说不出的战栗就会在心底油然升起,渐渐麻透整个后背,直至脑勺。
   不仅如此,虽说伯牙是楚地人,却不爱吃野菜的。但樵夫却酷爱吃野菜,无其不欢。樵夫为人热情厚道,总觉得自己在人家吃住不好意思,便常常要求下厨做饭,伯牙婉劝无果,由此伯牙家的伙食总离不开清炒野菜,盐卤野菜,野菜汤。樵夫每每看到此景,都会夹着大把他最爱吃的盐卤野菜送进伯牙的碗里,憨憨地笑着:“先生你多吃点!”伯牙闭着眼睛轻轻咬了一口,便觉从舌尖涩到齿根,吐出来又怕樵夫失落伤心,想到樵夫乃是自己多年来世间难得的知己,便生生的把那些野菜硬吞下去,之后伯牙家的茅坑便堵了几天。
   白天饮食难欢,夜晚不促膝的时候也睡不安。樵夫他,他,他竟然睡觉磨牙!那上下牙齿摩擦的声音,搅得本就吃多了野菜导致肠胃不适的伯牙更加神经衰弱。于是他开始辗转难眠,开始琢磨一个问题:究竟把知己请到家里是对是错?
   假如樵夫只是一个路人,彼此就《高山流水》交流讨论一番之后,各自离去,你砍你的柴,我回我的家,彼此保留一段梦一般美丽的际遇,千古之后,也许便传作佳谈了。可如今,没有假如了——伯牙大胆“假如”了一把,假如自己有事离去,这段故事便可有机会成为“假如”中的那段“佳谈”了……
   又过了月余,一个清冽的早晨,橘色的阳光铺满庭院。伯牙立在廊中,见那残叶蜷着从树头萧萧簌簌地落,中庭立着一只黑衣雀儿,昂首闲立片刻,便朝那青蔼蔼的山岚深处飞去了。终归是要离开的,伯牙边想边转身进了厅。樵夫照旧端上盐卤野菜,照旧为伯牙盛了一小碗米粥,照旧热情地招呼伯牙一起早餐。伯牙眉头轻轻一皱,倒也没说什么,心中构思着如何开口谈“出差”的事。樵夫见他只顾喝粥,便贴心地要为他夹菜:“先生,光吃白粥没味道,这腌菜极好吃的,快来尝点!”
   “不不,您不必客气——”伯牙一面赶紧端起饭碗,一面客气地摆手拦住樵夫。
   “不客气,不客气,我亲自腌的,今早现切的,可新鲜的!您趁鲜吃——”樵夫端起菜盆往伯牙跟前推,几欲推进伯牙怀中。
   “哎,这真不必……”
   “先生吃点吧……”
   “我不爱吃——”
   话一出口,伯牙便觉失言。他偷偷瞟了眼,只见樵夫低着头,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眼底露出尴尬又失落的神色。伯牙心里很不是滋味,纵然十分后悔,却还是鬼使神差地说道:“昨日收到家中来信,楚国公邀我去演奏……”
   “先生放心去,家里有我给您照看呐!”樵夫忙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的神采。
   “不……嗯……这次楚国公的意思是邀我住,小住……久住,嗯……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待我回来,待我回来必定与先生相聚!”
   樵夫眼里像有一盏渐燃渐灭的烛火——火苗慢慢变得矮小,烛泪却砌得层层。他再次低下头,沉默片刻后,低声笑着说:“来这也有百十来天了,我也十分惦记家里,也该回去看看了!我这就去收拾收拾,不陪先生了,请原谅我的失礼!”说罢转身出了厅,直奔厢房。
   伯牙在原地立了许久,待回过神那粥早已凉了——粥总要凉的,罢了。
   次日黄昏,伯牙和樵夫各自收拾好,便在院内相别。平时伯牙称呼樵夫都是“先生”,偶尔也称“锺子”表示尊敬,伯牙刚要说“锺子”,不想打了个喷嚏“啊七——”,于是樵夫的名字就变成“锺子期”。樵夫一扫愁容,像是很中意这个名字,揖手感激道:“子期将去,先生保重!”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了。刚分别时,伯牙痛快了好一阵子。可渐渐地,心底泛起一种无名的落寞。在浪漫静谧的春日黄昏,在绿意肆蔓的夏日午后,在草木摇落的秋日霜晨,伯牙再也无法奏出那年的秋山流水,子期不在,谁人共赏?!这种落寞终于化成一团水气,氤氤在他的心头,又经十年时间漫至全身,与南楚特有的湿冷混在一起,浸透伯牙手指的每一处关节——风湿是顽疾,尤其爱在寒夜里发作。
   伯牙忍了十年风湿,楚地忍了十年未落片雪。十年后,他终究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决意去寻访当年的樵夫知音。那日天色极苍凉,花花日头竟无半点暖意,北风紧了一夜,白日里还在肆虐地咆哮着。不过很快就能见到樵夫,很快风湿就能痊愈,伯牙这样想着,背着琴的步子都变得轻快起来。待他寻至樵夫住处——大门紧闭,里面静悄悄的,似乎没有生气。伯牙心中有些忐忑,旋即又安慰自己,许是这么多年搬到别处了吧。此时,身后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请问您找谁?”
   伯牙回身只见一佝偻老者,褐衣灰发,眉间有些哀戚。“我来此处寻一位樵夫,他姓锺,不知长者可晓得他的去处?”
   老者长长地叹了口气:“先生背着瑶琴,可是那位名满天下的琴仙?”
   伯牙忙双手揖礼,诚恳说道:“我正是俞伯牙,长者既然知道我,肯否带我去见他?”
   老者淡淡地说:“请随我来。”
   伯牙疑惑又期待的随老者往屋后绕去,只见一片稗野中赫然隆起一座土坟。老者领伯牙来到坟前,哀漠地像是对伯牙,又像是对逝者说:“来了,终于来了!”
   伯牙只觉得心被堵得一丝不透,耳边风声呼呼,黄土荒草直朝自己眼前打来。他背着琴,踉跄地倒在地上,抬头满眼是层层叠叠的云涛,翻滚着向阴沉沉的天际涌去。蓦的,脸上有些冰凉的刺痛,轻轻一摸,下雪了!那盐砾越落越密,转眼便飘起团团的雪影。十年未见雪花,今日这雪花是替他祭奠故友,还是替故友问候?伯牙伸出手,那雪落进掌心即化成了水——还未来得及寻问,就已永远消逝。
   他想问,想哭,想喊,可喉咙像是被这灰沉沉的天蒙住了,终究是发不出声音。是他不信,如果早些年来,子期必不会抱憾离去!是他不义,君子清水之交,竟为琐碎私心所染!是他不忠,子期对他那般敬重,他却编造谎言撵走知己!是他不友,十年的冷漠,辜负了子期对他的拳拳思念!不信不义,不忠不友,诸多行为惹恼了神明,才使得他永远失去了知音!
   地已有些白意,伯牙只觉得手指更疼了——风湿好不了了,永远好不了了!他心知人间天上从此永隔,形影自然是永不能再相依,而魂梦相接也只是虚妄之谈,又哪里指望的上?如果当年……可现实怎会有“如果”,纵然有“如果”,也毁在自己轻待知己、不曾珍惜之中!深愧后悔之余,他又有些自嘲,哪里有什么“琴仙”,失去知音,“琴仙”不过是一句奉承的空话!想到这些,他挣扎着站起来,取出瑶琴,又从衣夹中摸出一把解手刀,毅然割断琴弦,随即双手举琴朝坟旁青石重重砸去!一时间,琴腹发出“况况”的响声,玉轸残断,金徽迸落,雪花在琴的碎骸上悲戚地回旋!老人忙拉住伯牙,愕然道:“琴仙这又何必?此琴是难得的良木制成,世间恐再无第二床!”
   伯牙向老者深鞠一躬,沉痛地说:“子期敬重我,知我懂我!名琴无二,知己无双,子期已死,世上亦再无琴仙,只有一个故山秋老的伯牙罢了!”说罢便同老者相别,转身蹒跚着离去,渐渐消失在茫茫雪影中。
   “西北有高楼,有人楼上歌,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难觅,良相难求,世人反复唱着求不得之苦,却不知得而不惜才更令人唏嘘,这种伤痛在世间千百年来依旧是一种顽疾——风湿无法痊愈。
  
  
  

共 40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堪称佳作,主题深刻,挖掘知音主题时突破美好表象,展现其在现实里的复杂,伯牙与子期从相逢、相知,经生活习惯矛盾至分别,伯牙失后方知珍贵,引发对友情本质的思考;人物塑造丰满,伯牙琴艺高超又兼具人性弱点,子期质朴且具高音乐感悟力,二者形象立体;情节巧妙,起伏跌宕、细节真实,从初遇美妙开篇,经冲突、谎言转折,至阴阳两隔结局,扣人心弦;语言优美,巧用修辞绘琴声、精描环境烘氛围;文化内涵丰富,彰显古代音乐文化,传递传统知音价值观;结构严谨,以时间为序,秋景起、雪景结,呼应添感染力,各方面尽显高水准。佳作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2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11-25 20:28:20
  文章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伯牙与子期从相遇、相知到相离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了两人之间真挚而复杂的情感纠葛,深刻地诠释了知音难觅的主题,使读者沉浸于这段千古知音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友情、人性和人生选择的深入思考,行文流畅且富有感染力,将一个经典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回复1 楼        文友:青山流云        2024-11-25 21:55:18
  知音难觅,遇见知音也要学会对世俗的包容,学会在俗世中彼此珍惜。谢谢老师来点评,我继续加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