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家】七律•缅叶嘉莹先生(古韵五首)
一、悼叶嘉莹先生
一叶飘零韵未穷,百般神采绚长空。
高山仰望甘居下,碧水思钦自向东。
语似春风苏万物,身能展翅共飞鸿。
而今纵使尘音远,墨海汤汤曲不终。
二、挽秋
秋容渐老韵依稀,风瑟林寒木叶飞。
落日余晖山影瘦,疏星淡月雁声微。
霜枫似火燃情烈,金菊如诗绽梦馡。
莫叹时光催节序,且将秋色满心归。
三、随题
欲去灵山还复来,群门此际为吾开。
先题小绝应知姓,再和新诗算拜台。
俗世徐行厌蝇狗,闲居日醉有新醅。
而今且作一声吼,冬日凭空响炸雷。
四、湘灵鼓瑟
二妃善鼓云和瑟,泣雨悲风不可名。
江水哀鸣飞作泪,苍山呜咽有回声。
千寻无果肝肠断,一片痴心天地惊。
终是今生难得见,高歌一曲寄深情。
五、徐志摩
学识风流可两全,生来浪漫结奇缘。
爱情多有两三事,文字能撑半片天。
但为自由皆可放,何堪美意总相牵。
一朝纵使英年逝,再别康桥天下传。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这组诗作涵盖了悼亡、写景、抒怀与人物缅怀等丰富主题,展现出多元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风格。《悼叶嘉莹先生》一诗,以“一叶飘零韵未穷”起笔,借叶先生的姓氏巧妙入诗,既描绘出她如叶般在诗词世界飘零却韵味无尽的一生,又体现其在学术领域的斐然成就与深远影响。诗中通过对叶先生的敬仰之情的表达,如“高山仰望甘居下”,彰显其在诗词文化传承中的崇高地位,尾联“而今纵使尘音远,墨海汤汤曲不终”则传递出其精神与诗词文化将永远流传的信念。《挽秋》将秋景与秋思相融合,“秋容渐老韵依稀”中,“老”字精准地捕捉到秋意渐深的状态,随后对落日、疏星、霜枫、金菊等秋日景象的描写细致入微,在展现秋的萧索之时,又有“霜枫似火燃情烈,金菊如诗绽梦馡”这般富有生机与诗意的句子,让秋景不仅是自然的呈现,更蕴含着作者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悟,于叹秋之中有对秋韵的欣然接纳。《随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不羁。“欲去灵山还复来”透露出对精神境界追求的自在态度,“俗世徐行厌蝇狗,闲居日醉有新醅”直白地抒发对俗世纷扰的厌弃以及对闲适生活的享受,而“冬日凭空响炸雷”则在低调的生活姿态中展现出内心的豪迈与不羁。《湘灵鼓瑟》围绕二妃鼓瑟的传说展开,“江水哀鸣飞作泪,苍山呜咽有回声”将自然之景赋予强烈的情感色彩,生动地渲染出传说中的悲怆氛围,“千寻无果肝肠断,一片痴心天地惊”进一步强调了二妃情感的深沉与执着,使传说故事在诗中得以鲜活重现。《徐志摩》对徐志摩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学识风流可两全,生来浪漫结奇缘”点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人生际遇,“爱情多有两三事,文字能撑半片天”则分别从爱情与文学创作两个方面突出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朝纵使英年逝,再别康桥天下传”在感叹其英年早逝的同时,强调了《再别康桥》等作品的不朽影响力。总体而言,这组诗在主题表达上各有侧重,或追思,或写景,或言志,或叙事,语言或凝练深沉,或清新自然,皆能以诗达意,借景抒情,展现出作者对不同题材的驾驭能力以及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情感的传递与意境的营造上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冲击与文化韵味,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270004】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11-25 21:42:36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4-11-26 00:20:47
辛苦了!问好!
2 楼 文友:溪桥烟柳 2024-11-27 16:36:45
感佩老师才情,祝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