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捡拾那渐远的温州(随笔)

精品 【东篱】捡拾那渐远的温州(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8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2发表时间:2024-11-26 05:01:25
摘要:温州总有一些让人不忘的东西,让人去过还会再去的吸引力,下次若是再去肯定又有一番全新的感悟。

温州我去三次,最近一次去是两年前的春天,在温州小住了几日,也算是在温州时间最长的一次了。这一次到温州,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景点之外的风土人情,而对这些我还真的没有看够、听够,直到离开了她很久,仍然还在品咂着她的滋味儿,仍然还在努力捡拾着那些渐渐远去的零零散散的记忆。
   著名的雁荡山早已蜚声海外,散落在大山里的景点儿,如颗颗珍珠让人流连忘返。记得在山下响岭头这个地方住的那两日,清晨推开窗就能看到峻峭的山峰排列伸展着,峰峦之间云雾飘渺如梦如幻。清脆的鸟鸣好似“就要笑”“就要笑”的人语那般,也在山岭间回荡,人心禁不住要被牵着走近大山。出得宾馆沿着小溪信步而去,溪水边已经有人在劳作了,在一块块很小很小的河床地上清理石块,清除杂草,侍弄庄稼。一缕缕晨光穿过岸柳的枝条照在雾气升腾的水面上,把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的,哗哗流淌的溪水声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声响,一切都避绝了,只剩下一种纯粹的声音。
   雁荡山的导游是挣工资的,拒收小费。那两天,一直陪着我们的导游小妹,是旅游学校的毕业生,家就在雁荡山下,据她介绍,父亲是位道人,如今70多岁了,仍然身健体强,不仅练得一身道家功夫,还学得一身秘不外传的道家医术。除了种田以外,常常义务给人看病。导游小妹说,父亲治病的方法与常规医院不同,凡是医院看不了的病人都会来找他。父亲看病,一般不让第三者在场,经他看过的病人,时日不久大多会好,病人感谢他给他送礼他都不收。
   特意问了一下导游的收入,她说:公家每月发的工资只有560元,很多导游都不干了,去了外地,我不想走,一方面在这里陪着父母,另一方面,确实离不开这雁荡山。雁荡山的人好,山水好,一旦走出去就都没有了。女孩那清纯的表情,朴实的言语,似乎让我一下子读懂了雁荡。
   我对温州的感知,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当然多是些道听途说积累下来的认识,在这30多年里,温州人在全国这盘大棋局中做得风生水起,让看着他们发财的人又惊羡又嫉妒,然而,就是这种畸形心理,也将温州的传说变得毁誉参半扑朔迷离。我正是带着这种朦胧的双眼,走进了这座城市。出于对她了解的渴望,在浏览风光的同时,尽量利用闲暇时间去更多的接触和感知温州。每天清晨要起个大早,去看看没有列入游程的那些个公园,去串串那些地图上能查到的大街小巷,去走走那些最能体会民间生活的街头市场。晚上,要趁着万家灯火,去细细品味温州市井里活色生香的夜生活。
   说到温州人的魄力,朋友告诉我,这些年温州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大,而且其中民间资本的融入也相当可观。金华至温州的铁路,温州至宁波的高速公路,都是运用民间资本干起来的,常常是边建设边申报项目,他们真是把温州当成了自己的温州。两年前通车的几十公里的机场高速,就是一个建筑商独资承建的,而今,项目还没有批下来不能收费,当然,也就没有回报。这与北方中小城市基础建设采取的不批不建相比,温州人的大胸怀,大手笔,着实让人感慨不已。
   当然,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朋友介绍的红日亭舍粥一事。红日亭在地图上没有找到,几次坐车经过那里,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街口。然而在40年前,几位退休的老人,自筹资金,在红日亭建立了舍粥点,先是为来这儿乘凉的人和路过的行人供应免费茯茶,后来,出于对外来务工人员吃不上早餐的同情,以26名退休老人为主体的义务舍粥的骨干群体,他们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购买原料,每天要用80斤米,烧18锅粥,还要配上一些小菜,每天早晨不到四点就起身劳作,六点就准时出现在红日亭街口,每天要惠及600多人。其中,有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拮据者、孤寡老人、外地学生和清洁工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中间有机关干部、大学生和热心市民,上至市长,下到平民都特意过来捐款,很多的旅游者也会特意到这吃粥捐款,感受民风民情。此外,温州在夏季供应免费伏茶的传统也是由来已久,从最初的红日亭一个点,到目前市区免费伏茶的供应点,已经发展到了300余处,有的县城也有设点。据说,著名凉茶饮料王老吉就得益于温州免费茯茶的启示。温州人舍粥的义举由来已久,据当地老人的回忆,早在上世纪20年代,温州就出现了最早的舍粥济困的义士善人,当年自然是富人在做,而今却是平民在做,贫富有别但承传下来的是这种为善助人的精神。如今的红日亭,已经成为温州人乐善义举的一个代表性品牌,以此彰显温州民风的淳朴,也让人重新去认识这个不一样的温州。
   汇集了这些听到的、看到的林林总总的信息,内心不时会有异样的震撼,从心里感受到了温州的美好,感受到了温州人的可爱,可敬。
  

共 18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温州曾经是一个传说,只要是能干的,没有温州人不做的,是民营经济的典范之城。所以,国人的印象是,温州富得流油,温州人有钱。其实,一座城市的实力远非金钱所衡量。作者去过温州三次,这次 驻留时间最长,脑海中,依然保存着那些渐渐远去的记忆。雁荡山,是温州的山水名片,景点如珍珠般散落,美不胜收。导游不收小费,令人叹服。从她身上,作者一下子读懂了雁荡。温州人有魄力,据说很多基础设施包括机场,都是民营资本投入承建的,叫人感慨。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红日亭舍粥一事。几位退休的老人,自筹资金,在红日亭建立了舍粥点,惠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拮据者、孤寡老人、外地学生和清洁工人。如今的红日亭,已经成为温州人乐善义举的一个代表性品牌,彰显了温州民风的淳朴,也让人重新去认识这个不一样的温州。温州不只有钱,有活力,还有大爱。不错的随笔,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1-26 05:03:06
  一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随笔,让我们了解了不一样的温州。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7 16:40:36
  感谢韩老师的推荐和点评。温州在我心里真是有些说不完道不尽的情结。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1-26 08:27:27
  文章虽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温暖的温州。令人读罢,心里暖乎乎的,真想去粥舍坐一坐,吃一碗爱心粥,温暖一辈子。好文,点赞!遥握问安,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7 16:42:55
  谢谢老师的点评。温州真的值得去游、去品,建议有机会去看看实实在在的温州吧。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1-26 10:57:53
  风景赶不上街头巷里的风情。作者的视觉独特,捕捉温州最为温暖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善举的普及和扩大,眼光独特,文笔精细,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温州和温州人。是一篇别开生面的好作品。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7 16:44:36
  感谢老师的点评,还望多来坐坐,多多指教,顺致安好。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1-26 12:07:33
  温州的美,不仅在山水之间,那份人间烟火中独特的温暖更令人动容。好文,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7 16:46:34
  多谢您的来访赐教,有空还望常来作客。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1-27 18:00:27
  加朋老师好!祝贺你的作品摘精!请你加我的QQ2459962830,或者你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我加你微信,准备申报江山之星。谢谢!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7 20:24:35
  感谢老师提携。我已经加您的QQ
6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28 10:58:52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优秀的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回复6 楼        文友:加朋        2024-11-28 13:53:41
  留言可谓至理名言,人生也就是旅途中的经历,不管幸福痛苦都是你的财富,让你在品咂之后不能反顾地进行。感谢您的来访,诚望常来串门!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