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秋风原野(散文)
风来了,带着诗人的气质,带来了来自北方的威严。路边的白杨,抖落着身上的黄叶,书写着繁华落尽的诗章。
当我把目光掠过灰色的油漆和黄色的线条向前延伸,看到的是飞奔的汽车和马路上清扫人员穿着黄色马甲的身影,那道比黄叶更鲜明的亮光,写着公路养护的字样。很快,那抹耀眼的黄变得具体而鲜明,他们在飘落的黄叶中注视着行驶的车辆和他们清理的杂物。这条马路上工作的大多是女性,五十多岁的样子,清扫落叶,捡拾掉在地上的杂物。
温度还不是很低,风还没有凛冽成冬日的极限。落叶飘飘洒洒落在他们身上,掠过路过的车辆,哗哗啦啦,像是数不清的秋的精灵在快乐地歌唱。我停下车子,从车楼子钻出来,和他们聊上几句,他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边干边聊。这些人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白天在这里上班,下班后还要忙家务,孩子们大多在周边或者其它城市上班。他们坚守着家,有了空闲就出来打工挣钱。上班,挣钱,真实的生活虽然平淡,或许有几分酸涩,但也为能有这个挣钱机会而庆幸。
她们干满一个月,也就两千多点,比起工厂或者其它单位动辄四千五千的工资来讲,有些寒酸。可由于年龄大的缘故,谁也不会去计较挣多挣少,只要有这样的机会,精神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看着她们老去的脸,看着一双双被生活的风雨折磨得粗糙的手,我非常理解她们的处境。到了这个年纪,谁也不会幻想天上掉下一块馅饼砸在自己头上。
刚过路口时,听到对面轧钢厂机器震人魂魄的轰鸣声,在噪音笼罩的车间里,年轻人激情澎湃,正是一个个技术工人生命高光时刻。扭头看一看规模宏大的厂区,高耸入云的烟囱,呀,那是我们这一代人高不可攀的辉煌,是我们只能路过而无法达到的顶峰。我们有些失落,但不会遗憾,因为我们也曾经年轻过,尽管那时的厂矿并没有现在这样辉煌壮丽,但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感到无比的欣慰,并且期待明天会更好。
风把我的心思带回现实,带给那些忙碌却收入微薄的人群。我们这些人从高潮转入了平静期,心中对未来有无限期许,并且我们愿意作为垫脚石,为后代铺路搭桥,让他们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落叶落在马路上,本想停留片刻,可风儿和扫帚注定了这里不是它们的栖息地。它们的身影,应该在路边的灌木,草丛和沟壑里,或者是哪一位画家的宣纸上。我想看风景,更想看看那些支起画架,手握彩笔,描绘祖国山川河流的人。如果他们来到这里,将飞驰的汽车作为背景,把富有生命气息的风作为魂魄,将清扫工、驾驶员的精神风采作为主基调,我想这样的画作一定会在激昂的现代主旋律中占有一席之地。
画面继续延伸,熟悉的沟壑,熟悉的村庄掩映在一片绿色的大棚后、沙岗间、杨树林中。有的地方,是我儿时快乐的伊甸园,即使风再强烈,也吹不走儿时的记忆。马路下的那条河,我曾经和小舅舅们一起放牛,割草,刀树叶,做游戏。也曾跟随姥爷的脚步到地里去耧茅草,拾柴禾。在我记忆中,这里的每一方水土都打上时光的烙印,任由他的儿女们自由畅想。
然而,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老一辈人为这片和平安宁的净土付出的生命和热血是谁也无法体会到的。姥爷是他们村子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当那个精神矍铄,面部黝黑,常常捋着自己的白胡子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影视剧中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画面。虽然无法想象当年姥爷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虽然从我记事,他是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但我心中永远对他充满敬意。
老家每条河流,每块天地,每一片沙岭,都留下了姥爷战斗过的足迹。风,仿佛把历史的篇章掀开得越来越多,走进去,我们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
牛场,蓝色的彩钢瓦吐露着和平的气息,牛的长吟伴和着小铲车开过,在无边的旷野上欢愉。一排又一排的蔬菜大棚,展现着新时代农业大环境下的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的思想观念,早已经在时代大潮的淘洗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眼前的风物,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模样。我看看天上的太阳,看看蓝天白云以及天空的蔚蓝,坚信它们不会改变,我们心底永远的底色不会改变,祖国前进发展的主要脉络不会改变。
横跨在河上的桥远去了,一个修路用的料场也远去了,又有盛财钢厂的厂区出现在身边,或许因为限产或其它原因,这里的机械仿佛被施了魔法,集体安静下来。厂区的大门关着,里面几辆大卡车像观众一样看着马路上的哥们发呆。我无法体验企业经营上的策略,只觉得这么大一块土地被闲置下来太可惜了。马路西边的三层办公楼还有人影在晃动,陈旧的墙体才十几年工夫怎么就变得如此苍老呢?我想到了满头白发的人,想到那些能有机会就不知疲倦的挣钱的老头,再看看眼前老态的院落和建筑,好似命运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文革中被打倒的姥爷总是腰挺得直直的,就像这块土地的性情那样不屈不挠。后来,在无情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下,身体再也直不起来,可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打倒。我看到了被削去了头顶的沙岭,这座工厂就建在高处,在大环境下停止了生产,就像一个巨人被无形的力量摧残使其折服一样。我相信这片土地顽强不屈的性格,相信终究有一天会燃起激情之火。就像这片土地为其繁荣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勇士一样。
忽然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走出大棚满脸大汗,做几次深呼吸,拿着工具又钻进大棚里的情形。透过透明的塑料,我们隐隐看到里面的黄瓜秧、西红柿苗碧青湛绿,散发着诱人的光彩。
我想撩开塑料大棚的门,融入那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也想走进工厂成为一位普通工人,更想和那环卫工人一起聆听风的乐章。尽管自己平凡普通,只要找到合适的定位,用心把家园建设好,才会让生命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