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奖】信为空口者凭(随笔)

精品 【晓荷·奖】信为空口者凭(随笔)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6发表时间:2024-11-28 15:01:15
摘要:常言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国家富强,源之于民,人无信,业不兴,国如何繁荣昌盛,如何兴旺发达?所以说,信关乎重大,小事失信看似无关紧要,却像一个毁掉千里堤坝的蚁穴,后患无穷。

父亲因天气降温未去做工,便怂恿母亲包顿韭菜饺子。在这寒冷的冬夜,一碗热腾腾的韭菜猪肉饺子下肚,父亲心情大好,话也多了起来。说到以前用驴板车拉着我与小妹以及两袋黄豆去县城油厂换油,说话间竟和母亲争论起是哪头驴?最后得出结论,这头驴是他买的。
   几十年前,农耕机械化在农村还未普及,大部分农活需要牲畜辅助,牛最为常见驴次之马就较为少见了。农田里的重体力活都归牛,牛虽然动力足但速度较为缓慢,驾辕拉车的话还得靠驴马。马的价格相对昂贵,驴便成了香饽饽,驴板车在街上随处可见。
   父亲经奶奶同意,便去离家四五十里外的蒋官屯买驴。当时的蒋官屯牲畜市场相较一些小集牲畜市场规模大了很多。父亲来到市场相中了一头体型高大的驴子,卖家并不是专业的牲畜贩子也是个农民。他看我父亲购买意向很大,交易十拿九稳能成,便商量道,既然买卖能成咱们就不要在市场纠缠了,去我家交易还能省个买卖税。
   我对父亲开玩笑道:“你就不怕他把你骗回家?抢劫你的买驴钱。”搁到现在,或许很多人宁可交点税钱,也不会冒险带着一大笔钱去到陌生的户主家交易。人心隔肚皮,防人之心万不可马虎大意。父亲笑着解释:“他们年轻那会儿哪有这么多坏心眼,那个人一看就挺实在的,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
   听父亲说完,我倒有些尴尬了。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确实实诚,没有什么歪心思,就比如说“实在”二字,如果现在说“这人真实在哎!”大都略带一些贬义之嫌,这人可能太过憨厚少根筋心眼不全。但在以前实在人可是真正的实诚,淳朴善良,值得信任与托付。
   小时候,我们祖辈早上起来常蒯着竹篮,围着村子或到村外的大路上去捡牲畜遗留的粪便,丢在自家肥坑里集中沤制,给田地做底肥用。当看到一坨牲畜粪便,他们便兴奋地走上前去,但随后发现这坨粪便周围被画上了一个圆圈,他们便视而不见般随即走开。因为他们知道这坨画圈圈的粪便已被别人占下了。并且这种淳朴的民风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所有人都是如此。走在路上,拾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他们会站在原地等失主来寻。
   父亲继续说道,当时他为安全起见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跟卖主说他没有带钱,但卖主想都没想地说道:“什么钱不钱的,能来这里买驴的也不会很远,你先把驴牵回去,过几天再给我送钱来。”
   两个人一路交谈着来到一个叫大李官屯的村子。卖主说,他老婆去走娘家了,家里就他一个,让我父亲在这里吃了饭再走也不迟,父亲也没过多推辞,便答应下来。卖主在村里馒头房拿上了几斤馒头,回家便又炒了几道菜,两个人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推杯问盏,酒足饭饱后,父亲便把钱交给卖主,牵着驴子辞别回家。
   我再次打断父亲的话,“当时这个卖驴的人可真大胆,他就不怕你牵着驴走了,不回去了,那他不损失惨重。”
   父亲再次笑道:“这种情况在当时根本不会发生,别说我还告诉他村子在哪里,即使不告诉他,他也敢放手让我把驴牵走。”
   后来父亲还说到,当时在牲畜市场还有一种摔瓦为证的交易方式。素未蒙面的交易双方,在经济人的帮助下促成交易后。因当时家庭条件都不富裕,很难一下子凑够买牲畜的钱,随后大家便摔瓦为证。中间人拾来一块瓦摔成两半,一半交由买方,一半交由卖方,待下个集市的时候,双方便各拿半块瓦片再次来到集市对瓦为证,把余款交付,交易才算圆满完成。
   细想起来,这件事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如果买方失信,那卖方将会面临巨大损失。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一头牲畜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家财,一个肯把全部家当交到陌生人手里的人,可想而知,信任与诚信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一旁的母亲不甘示弱,说起自己去外乡收辣椒的事。我们邻村王庙庄种植朝天椒在周边乡镇有一定名声,全村除定量的农作物之外,其余全部种植朝天椒,收获季节田地里红彤彤一片,甚是壮观。因种植规模化,村里也有了专门收干辣椒的货点。母亲也在屋后二亩多地里套中了辣椒,收获完自家的辣椒,母亲为增加额外收入会和一户村民去别的乡镇收干辣椒转,挣点外快。
   在一次去外乡收购中,因收购量大本钱全部用光,母亲便以本钱已用完拒收。但村里种植户们却说道:“没事,你拉走便是,啥时卖了,有钱了再给我们。”这些外乡种植户只听说种辣椒比种粮食收益要高一些,便种植起来,当卖的时候才发现当地没有收购点,导致辣椒滞销。好不容易看到收购辣椒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想快点卖出去,连最起码的防人之心也搁在了脑后。
   母亲作为客串从商的农民,能够深刻理解农人们的不易。从扣棚撒苗到人工栽种再到管理收割,收割后还需要一遍遍翻晒,晒干后还要忍受着辣椒的刺激性气味,一颗一颗从苗株上摘下来,挑拣出来,看似收获颇丰,却为之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与气力。三百六十拜就差最后一哆嗦,把辣椒卖出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而收购辣椒的母亲便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就这样,母亲零成本收购了所有辣椒,回家变卖后,便赶紧让父亲去给外乡种植户送钱。听母亲说完我便和她谈起,现在别说是这种口头承诺,就是打了欠条都不保险。前些年出现过一种民间贷款,村里一些做生意的人因需要大量资金,便以高利息向村民借款,不知是高利息的诱惑还是介于乡民亲朋们间的信任,很多人便把钱放在了他们那里。不久后,随着邻村一家工厂倒闭,老板携款潜逃,导致附近村民蒙受大量经济损失。紧接着又有部分规模较小的商户也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还款。开始这些村民看在同乡的份上都不好意思张嘴要钱,待到他们想要时,人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当看着这些平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向外挤钱的村民,蹲坐在欠款人家门口哭得死去活来,不禁让人唏嘘。有人会说活该,谁让他们贪心把钱放在这里?其实他们当初往这里放钱,不仅仅是为了那点高利息,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民亲朋的信任。这些以信为本村民,攥着手里一张张苍白无力的借条,这一刻,他们对“信”字开始质疑。
   《民法典》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后,我国律法越来越完善,但无视法律的人却越来越多。在我们身边借钱不还的、拖欠工资的、工程款不结的、货款不结清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在合作之初都签订了详细的合同,但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为什么还有人无理辩三分。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无信,违背良俗,损人利己,以伤害别人的形式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在我看来这是人类进化的退步。
   常言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人如果没有诚信,谁敢同你共事,没人和你共事,事业怎么会兴隆。国家富强,源之于民,人无信,业不兴,国如何繁荣昌盛,如何兴旺发达?所以说,信关乎重大,小事失信看似无关紧要,却像一个毁掉千里堤坝的蚁穴,后患无穷。如果失信于人,不仅仅是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而是给社会和谐留下隐患。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在一个山区小镇集市上,只有摊位和商品却看不到商贩,每个摊位上的商品都写着价格。人们穿梭在集市上,看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便拿起来,随后把钱压在摊位竹篮的下面。后来采访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说的。因家里农活繁多,他们每天早上就把摘来的新鲜蔬菜拿到集市,写好价格便回去干活,等到黄昏时分,再回来收摊。这种淳朴的民风不禁让人赞叹不已,这便是“信”字当头。大家以信做事,以诚待人,以德服人,自然不会出现漏单之说。这样大家也有了更多时间去做事,这正是社会需要的和谐之风。你不妨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人把这种模式视为一种漏洞,从中取巧,或拿走商户的钱,或拿东西不给钱,用不了多久这种淳朴的民风就会消失。因为原本坚不可摧的“信”字在他们心中土崩瓦解。
   当下很多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遇到有人求助帮不帮?遇到有人问路引不引?遇到有人借钱借不借?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信”在大家心中动摇了。如果我扶你会不会被敲诈?如果我帮你会不会被埋怨?如果我给你指路会不会被你伤害?如果我借钱给你会不会血本无归?这样一来,你怕我,我怕你,人们如何相处?社会如何和谐?国民素质如何提升?国家如何繁荣昌盛?所以说“信”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生命完美进化的关键。
   现在幼儿园孩子都会背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圣人有训,孝字血亲为先,次之便是谨言诚信,可想而知,信的重要性。《论语》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也充分说明,几千年前人们对诚信就极为看重,人如果没有信字依傍,不仅人生路越走越窄,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诚信于人”和“失信于人”的故事,虽一字之差其结果却大相径庭。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信”在生活中的地位之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父债子偿”,这些成语看似简单,背后却是诚信与担当。小时候,生活条件都不富裕,邻居间、朋友间、亲戚间借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记得那会儿有亲戚来家里借钱,家里没有,父亲便让母亲偷偷去外面借,当时也没有欠条之说,一律是口头凭证,但大家都不害怕,因为都知道借出去是情谊与信任,还回来的是感恩与守信。
  

共 36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饱含生活气息与深刻思考的文章中,作者通过讲述父母过去经历的一些生活琐事,如父亲买驴、母亲收辣椒等故事,生动展现了往昔岁月里人们淳朴的民风以及彼此间高度的信任,进而引发了对当下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深刻反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信” 在社会发展与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文章开篇以父亲因天冷想吃韭菜饺子而引发的闲聊说起,自然地引出父亲买驴的经历。在那个农耕机械化尚未普及的年代,买驴是一件重要之事。父亲去蒋官屯买驴的过程中,与卖主之间那种基于信任的交易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卖主不仅邀请父亲去家里交易以省买卖税,还放心让父亲先牵驴回去后再送钱,这种毫无防备的信任在如今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淳朴与实在。同时,文中提到的摔瓦为证的交易方式,更是凸显了那个贫困年代人们对诚信的坚守,即便可能面临巨大损失,也愿意相信对方会履约。母亲收辣椒的故事同样展现了过去人们之间的信任。外乡种植户在母亲本钱用完的情况下,仍放心让母亲拉走辣椒,待卖后再给钱,这体现了他们急于出售辣椒的心情以及对他人的信任。而这些往昔的故事与当下社会中诸多失信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民间贷款导致村民经济损失,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借钱不还、拖欠工资等案例屡见不鲜,作者深刻指出,尽管律法日益完善,但无视法律、心中无信的人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对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隐患。文章还通过引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等名言警句,以及列举山区小镇集市上以信交易的和谐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不仅关乎个人的事业发展与人际交往,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从古代圣人对诚信的重视,到小时候邻里亲戚间口头借钱凭借信任往来,都说明了 “信” 在生活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整篇文章以小见大,从生活故事入手,深入探讨社会诚信问题,情感真挚,发人深省。感谢作者用如此精彩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篇富有内涵的佳作,佳作推荐共赏!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深刻领会到诚信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坚守诚信,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8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8 15:02:29
  此文以生活故事为依托,深刻探讨诚信问题,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将过去的淳朴民风与当下的失信现象对比鲜明,读来令人深思,对诚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8 16:43:48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长篇点评,解读漂亮,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8 15:02:51
  哇,从父亲买驴、母亲收辣椒的往事,到当下社会种种失信案例,再到对诚信重要性的阐述,这篇文章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关于诚信话题的思考大门,好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8 16:45:26
  再谢汪老师留评鼓励,遥问冬安
3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1-28 16:13:36
  那个年代的人心实诚,说出去的话都算数,失信于人也是做人大忌。那个贫苦的年代信守承诺也许是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温暖。现在生活好了,诚信度却大不如以前,现在似乎没有一个让人彻彻底底信任的人了。这也是生活中的苦。既然生活有苦有甜,也算各个年代不同的经历吧!拜读学习,祝冬阳老师笔丰!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8 16:47:44
  感谢范老师抬爱读拙与精美留评鼓励。诚信之言轻于鸿毛,责任重于泰山,做到一诺千金,方得亿万恩泽。
4 楼        文友:何叶        2024-11-28 22:06:05
  恭喜精品!嘎嘎棒!继续哈!
何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9 20:19:4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9 21:33:31
  谢小雨老师鼓励,遥问冬安
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29 20:43:32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实至名归!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29 21:34:54
  谢淡文老师抬爱高赞,遥问老师冬安
7 楼        文友:萧垦        2024-11-30 07:46:07
  一诺千金,一等人以话为凭,二等人以字为凭。讲承诺、重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提倡的做人、经商理念,只可惜今人失之太远!文章足见深意,令人诫勉。
8 楼        文友:上卿张娟        2024-12-02 18:24:35
  读完这篇文章感慨万千,我觉得冬阳老师写的这篇文章非常的好。尤其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底线除了诚实自信以外,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追求。人格的一方面,怎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怎样做一个让人们喜欢,让人们爱戴的人非常重要,而在生活中坚守诚信这一点尤为至关重要。作者将过去的淳朴民风和当下失信的现象写的淋漓尽致。让人读完真的赞不绝口,点赞老师优美的文笔,祝贺点赞。
张娟
回复8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03 10:16:46
  感谢娟老师到访留评鼓励,敬茶远握,问候冬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