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金九龄其人(散文)
一
初冬,中午的阳光特别暖和,南溪古寨的风吹到脸上,依然像是春风。微风习习,小桥流水,宛如阳春三月。整个古寨氤氲着冬阳的明媚,流淌着山涧清新芬芳的气息。四周是连绵的群山,古寨像在摇篮里,暖暖地,安静地,真的睡着了,那么安详,那么从容。
我们作协一行,悄悄走进古寨,踏上S形通往金家村深处青石石板小路。走出“二宫弄”,又入“中兴弄”;进了“奎壁弄”,又出“三宫弄”,弄弄相通,迷宫一般。转弯处,忽见“金九龄故居”。“金九龄”?我脑海里浮现起来。就是电视剧《陆小凤传奇》里“绣花大盗”的主角?是北京城“六扇门”中的第一巡捕?难道此九龄就是彼九龄?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走访匈奴后人,了解一下金九龄。终于找到91岁的金石老人。金老说:“非也,我们南溪九龄,是江湖客,只做了几天钦差就夭折了,未登上官府大雅之堂。”
金九龄,南溪匈奴第十七世传人。终身未娶,无儿无女。他是一位名震大江南北的神偷、侠客。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江湖英雄。年幼时,得高人奇术,有“缩路功”,夜行千里,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游走于贪婪官宦之家,杀富济贫,行侠仗义。因是民间侠客,官方查不到记录,只有民间口口相传而已。
传说:九龄的父亲是个鞋匠,替人修鞋;又是个猎人,卖些山货,这样,家里油盐不缺,日子还能凑合。九龄母亲结婚几年,怀不上孩子,一家人心头愁云密布,到了第九个年头,终于有了反应,金家乐坏了。父亲乐颠颠地上山狩猎。婆婆精心地服伺儿媳,生怕有个闪失。一个仲秋的夜晚,天气有些燥热,月色溶溶,星光漫天。婆媳二人用完餐洗个澡后,到门前场地纳凉,二人躺在摇椅上,看星星,看月亮,山风吹来,带着丝丝凉意。九龄母亲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天上那颗最亮的星落到肚子里。醒来后,她把梦告诉婆婆,婆婆摇摇头说:“那颗最亮的好像是天狼星,不是灾星,就是偷星,星降肚里,天象异常,不会动胎气吧?”媳妇不懂这些,只是笑笑。婆婆又说:“来年正月祭天神的时候,祈祷天神保佑我们的孩子。”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九龄母亲胎不动,胸不涨,没有分娩迹象。肚子挺到十一个月,超月了,一家人心里担忧:肚子里不会是妖孽吧。一日,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九龄父亲从山上跌跌撞撞跑下山来,走到门口,听妻子痛苦地叫喊,预感妻子要生了,刚走进房间,小孩“哇”地一声出来了,一个健健康康小男孩,一家人欢天喜地。读私塾的二叔,根据生辰八字掐指一算,弟弟弟媳结婚九年才生子,孩子就叫“九龄”吧。
二
孩子不愁长,一晃三四岁了,果然应了奶奶话,小小年纪就表现不凡。九龄四岁时,大人出门到地里干农活,叫他一人在家看稻谷,谷子晒在门口场上,防止鸟雀糟蹋。一上午时间,他居然用弹弓打下一筐子麻雀,父母惊得目瞪口呆。
七八岁时,九龄桀骜不顺,开始到处乱跑,父母看不住他。离金家村十里开外有座山叫仙寓山。传说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明代之前叫“仙寓庵”,后又叫“九天仙寓”。此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岚缥缈,瀑布成群,树木挺拔,绿意盎然,山峦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叫作“仙寓山”。九龄听说此山有仙人居住,十分好奇。九岁那年,便一人从金家村翻山跑到同春,然后一口气跑到仙寓山脚下马芝港村,时値正午,饥饿难耐,遇到一位云游的僧人给了他饭吃。僧人见九龄骨骼结实,肌肉协调、关节灵活,韧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极好,决定收他为徒。九龄非常乐意,开始习武。于是,九龄每天早上跑来晚上跑回,父母不知道他干什么?有天夜里,九龄居然在马芝港过夜。吓得父母找遍了金家村,就是见不到人影。第二天九龄回家,母亲抱着儿子就哭。父亲找来铁锁,将九龄锁进房里。一锁就是一个月。九龄急得要飞出来。一日,趁着母亲送饭不注意溜出来。出了门,直奔仙寓山马之港。见到师傅就说:“能不能教一种功夫,很远讲话能听到?能不能教一种功夫,很远的路几步就能跨到。这样,母亲随叫随到,就能天天来学功夫了。”师傅说:“那叫‘顺风耳功’和‘缩路功’,我教你吧。”于是,僧人每天带九龄到九天仙寓“宝灵寺”练功。
九龄十几岁随父狩猎。见到兔子,一个箭步徒手抓住,父亲惊得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儿子怎么这么厉害?”一次,一头两百来斤的野猪,中了父亲的枪子,发疯似地朝树林里窜,九龄健步如飞一下子就追上,三拳两脚将野猪打得动弹不得。父亲不敢相信儿子会有这般功夫。惊得呆在原地不动。
三
长大后,九龄慢慢忘了师傅的教导,“不要轻易暴露功夫”。一日,天擦黑了,要带三叔到南京看戏,从南溪到南京有千里之遥,三叔说:“怎么去看戏,你又在狂言。”九龄说:你趴在我背上,闭上眼睛即可。飕!九龄背着三叔腾空而起,到达戏场,锣鼓正喧,大幕还未拉开。九龄给三叔两枚铜钱。周围卖零食的多多,如梅花糕、桂花糖芋苗,牛肉锅贴,如意回卤干,状元豆等,枚不胜举。乡下人尤其闭塞的金家村哪见过这些小吃。九龄告诉三叔想吃什么就买点,一次只能用一块铜钱哟。叔叔心里痒痒的,中途换幕,离开大院去门口买吃的。院里院外,人山人海,片刻,叔叔找不到九龄,九龄找不到三叔。戏散了,九龄只好一人回家。三叔沿街乞讨,两个月后才回到家。三叔蓬头垢面,衣服褴褛,浑身发臭,家里人差点认不出来了。见到九龄恨得咬牙切齿,骂道:“你这个畜生,一个人回来了,把我丢掉不管。”九龄咧嘴笑笑说:“你不是老骂我讨饭的料,怎么自己讨饭了,哈哈。”叔叔听后恼羞成怒,拿个扫把追他,追了几条弄,不见影儿了。
至德县城,尧渡老街,是县城最繁华地段,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旅社、茶庄、酒肆比比皆是。九龄喜欢在老街转悠。专整小偷和欺行霸市的人,也整那些仗势欺人的恶霸。一夜三更,老街西头林家布草店还亮着灯,九龄靠近,里面发出打砸声,痛哭声。“不好。有人抢窃。”九龄破门而入。林老板血淋淋躺在地上,布草装在袋里,三个歹徒正在强暴老板娘。劫财又劫色。这还得了?九龄拿起刀子,飞身过去,结果了三个歹徒的狗命,救了老板娘一命。
九龄爱打抱不平,经常偷富人家的财物,去帮助穷人。富人听到他的名字心惊胆颤,官府听到他的名字伤透脑筋。巡捕设陷抓他两年,终于得手。将他关在牢狱里,重兵把守。凭九龄的本领在森严的牢狱里进出自如。一天深夜,他悄悄出来,短短时间里偷遍全国十八个县,偷到的钱财,送给穷人。谁是穷人?土坯茅房便是,沿途将财物塞到破落人家。天未亮,他回到狱床上呼呼大睡。这事传到皇上耳里。皇上看九龄神通广大,派身边侍卫找他入宫,下旨将他诏安,并赐给他黄马褂和尚方宝剑,封为钦差大臣。专查贪官污吏。九龄十分高兴。回到家里,没有把皇帝诏安之事说出来。一天,他告诉家人,要去杀一个县长,一语惊天地,父亲找几位叔叔劝劝,叔叔们害怕九龄惹出祸事,株连九族,于是就在当天晚上用砒霜毒死了九龄。第二天早上,九龄父母发现后哭得死去活来。验尸的时候,发现他有御赐的黄马褂和尚方宝剑。但为时已晚。叔叔们被抓,关进了大牢。
这些都是匈奴后人口口传说。金石老人说:我们的父辈,知道九龄的事多,几天几夜说不完,到他们这一代,还能零星知道一点。到我们的晚辈就说不出所以然了。最后我问金老,九龄为何不结婚生子?金老说:“九龄说过,侠客不能有后,怕遭报应殃及子孙。”
南溪古寨,匈奴的最后一个部落,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里面装着数不清的故事,只有认认真真地读它,才能说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来!
九龄,是匈奴民族的传奇人物,赶上一个可以行侠仗义的时代,但他的性命就是尚方宝剑都保不住。是生不逢时,还是生而逢时?不好说。在曾经的时代,他选择的道路,似乎没有错。但还是他处的时代,根本不能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