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寻梦吉首(散文)

精品 【东篱】寻梦吉首(散文)


作者:佳华 布衣,48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6发表时间:2024-12-02 06:19:36


   湘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湘西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市以及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七县。广义上的湘西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包括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西部以及常德、娄底、永州三市的部分县市,我想去的吉首是真正的湘西,而桃源和沅陵则属于广义上的湘西。
   神秘,似乎应该用黑暗与之匹配,所以我选择了夜宿吉首。我想在宁静的夜,用心对接湘西的原始神秘。
   吉首,名字挺怪的,想必不少人没有听说过。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故人,我至今也在孤陋寡闻之列。查阅资料,它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驻地,曾先后用名镇溪、乾州、乾城、所里,后逐渐随苗语音译为“吉首”。在苗语中,“吉首”意为“繁荣兴盛而且位置比较重要的地方”。的确挺重要的,因为吉首自古以来就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次知道吉首这个名字,是在激情飞扬的学生时代。一位同样激情飞扬的女孩,因为看了我在《辽宁青年》上的文章,成了我的笔友。她的信封上印着一个地址——湖南省吉首卫生学校。激情飞扬的年代,除了热血沸腾之外,知识贫瘠得可怜,我从没了解过吉首以及吉首所代表的意义。我不知道她是土家族、苗族还是汉族,不知道她家在城镇还是村寨,不知道她住不住吊脚楼,只知道她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未来的白衣天使。我们断断续续地联系着,直到毕业各奔西东。
  
   二
   我是个有执念的人,特别执着于过往。对于曾经的朋友,我喜欢造访其生活过的地方,试图以这样的特殊方式,表达我深深的怀念。每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踏上陌生的街道,我似乎都能感觉到这里的每条小巷、每栋建筑留有旧友的气息。每走过一个地方,我都会在心底发问一次,我来到了你的城市,你知道吗?我走过了你走过的路,你能感知到吗?
   带着久别重逢般的心情,我来到荣昌路十八号,那里曾经是吉首卫校的所在地。遗憾的是三十年过去了,卫校已不复存在。我走在那段路上,一步步地丈量,试图从每一寸路、每一缕风中捕捉那些逝去的时光。我走进街角的老书店,企望那里依旧摆放着旧友曾经钟爱的书籍。我走进巷尾的老餐馆,企望看到旧友提过多次的味道。我明白,我是在用这种方式追忆如水的青春,也是在用这种方式与过去进行隆重的告别。
   夜晚的灯光点亮了这座城市,也点亮了我夜宿的苗族布衣大酒店对过的乾州古城。和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一样,在现代文明的照拂下,这里的夜晚也变的璀璨辉煌。它高楼林立,它人潮汹涌,它处处透着商业和欲望的气息。我站在乾州古城的门口,看车来车往,看行人匆匆,一切都不是梦幻,一切都是现代化的模样,湘西在我的眼里不再原始神秘。无怪乎八十年前沈从文针对人们对湘西的误解,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湘西》的小书,介绍自己的家乡。他说许多人心怀不安与好奇经过湘西,经过后有人相信传说,不大相信眼睛,认为湘西人多会“放蛊”,会“赶尸”,野蛮、贫瘠、愚蠢,这种想法十分可笑。沈从文先生对家乡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三
   这几年,全国各地似乎对建造古城有一种偏执。有条件的要建,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建,好像不如此,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城市马上就要从历史上消失。崭新的仿古建筑,整齐划一的石板路,装潢考究的民宿,来路不明的网红小吃,挂羊头卖狗肉的手工艺品……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古城,我不知道古在哪里,或许再过二百年,它也会变成真正的古城吧!
   一个真正的古城,历经成百上千年的风雨,要想“古”得纯粹,当然是不可能的。客观地说,乾州古城还是很有“古”感的。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城池,曾经是中国南部长城——苗疆边墙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正德八年和清嘉庆二年先后两次进行扩建,留下了乾州文庙、三门开、北城门、胡家塘、罗荣光故居、杨岳斌故居、仁和居等一大批古建筑。乾州文庙,是苗疆地区对儒家文化尊崇和传播的标志,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开”,因南城门城开三门而得名,是古城的独特景观,也是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一会儿是喧嚣,一会儿是落寞;一会儿是修旧如新,一会儿是沧桑斑驳,很容易让人产生时空的交错感。能在现代中感受到历史,我想这应该是古城有“古”感的原因之一。
   城是住人的,有人居住,城才是活的。衡量一个古城的商业化程度,就看这个古城还有没有人们的生活气息。乾州的“古”,还在于其保持着独特的人间烟火和市井生活气息。
   古城内的居民,没有因建设景区而迁出,而是变成了景区的一部分,继续着原生态的生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遛弯和闲聊的居民,一群老人在横跨万溶江两岸的风雨桥上悠闲的吹拉弹唱,孩子们在游人身边穿梭奔跑,江畔居然还能听见洗衣妇们捣衣的声音,一切都那么安然。在胡家塘旁边的小巷里,我看见几个湘西人称为“娭毑”的老妇在一栋昏暗的木屋里忙活。走近细看,她们在做一种类似于粽子的食品。看我听不懂方言,一个“娭毑”指了一下门口的简易泡沫板。这是一种名叫“蒿草粑粑”的当地小吃,用蒿草和糯米粉做皮,里面包上各种馅料,裹在桐油树叶里蒸制而成。我要了一个豆腐肉馅一个咸菜肉馅,打开包裹的树叶,一股药香混合着青草气息沁入鼻腔。咬一口,软糯中透着腊肉浓郁的咸香。几个“娭毑”应该不知道网红小吃概念的,但我闲来无事登上小红书搜索,她们家的“蒿草粑粑”居然就是网红小吃,这大概是年轻游客给予她们的认可吧!
   古老的城见证着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呵护着古老的城。历史是无情的,它可以将一座城拉得很远,远得像飘散的尘烟;历史却又是温情的,它可以让你不时触摸到它的脉搏,聆听到它的声音。
  

共 22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湘西曾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夜色,更平添了它的几分神秘。湘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作者下榻的吉首市,自古以来就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往事依稀,回想起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还是因为自己发表在《辽宁青年》上的一篇文章而结识的一个女孩笔友,她的信封地址落款就是“湖南省吉首卫生学校”。夜幕中,作者来到荣昌路十八号,那里曾经是吉首卫校的所在地。三十年过去了,卫校已不复存在,作者走进旧友常去的街角书店,走进巷尾的老餐馆,希望看到嗅到旧友曾经钟爱的书籍,提过多次的味道。灯光点亮了这座城市,高楼林立,人潮汹涌,它处处透着商业和欲望的气息,湘西,已不复原始神秘,不复沈从文《湘西》里描写的从前。站在乾州古城的门口,作者感慨万千。现在的古城,不够“古”感,都难免沾染了现代文明的痕迹。但乾州古城是个例外,依然古色古香。其中乾州文庙,是苗疆地区对儒家文化尊崇和传播的标志,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开”,因南城门城开三门而得名,是古城的独特景观,也是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乾州的“古”,还在于其保持着独特的人间烟火和市井生活气息。一种名叫“蒿草粑粑”的当地小吃,已不知不觉间成为网红,这是年轻人给予的认可。作者行走古城街头,古老的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令作者浮想联翩,情思涌动。精彩的游记,力荐赏阅。【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02 06:22:18
  湘西吉首,自古就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了解和探寻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老的民俗风情吧。感谢作者投稿东篱,顺祝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0:53:06
  感谢韩格拉图老师的精彩编按和点评,湘西东西太多,我触及的很少,权当抛砖引玉吧!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02 08:14:52
  湘西的夜添神秘,吉首曾因笔友而识。三十年后,卫校不在。乾州古城独存古味,文庙、“三门开”独具魅力,市井烟火依旧。古与今交织,如蒿草粑粑成网红,令人情思涌动,感慨万千。 问候佳华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0:55:46
  那个时候虽然知道了吉首,但是对湘西却没有一点概念,的确是读书少,对外面的大千世界一无所知。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02 08:45:14
  看来佳华老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明明知道寻不见,遇不着,可还是要去一趟,走着朋友走过的路,吹着朋友吹过的风。好美的意境,虽然有着淡淡的忧伤。喜欢!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0:58:33
  我可能属于特别怀旧的人,对曾经的过往很难放下。也好,带着追忆能让我去往更多的地方。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02 10:33:05
  湘西在我心里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借老师的精彩笔墨揭开了这层面纱,古今交融,独具魅力,拜读学习,祝老师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1:01:39
  在不少人的心里,湘西的确就像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我也是此列。相信老师前往一定会写出绝美的文章。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02 15:20:43
  湘西是个个神秘的地方,吉首更是文化底蕴更深的地方,自古以来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吉首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民族风情。好文拜读,祝冬暖吉祥!
回复5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6:52:11
  感谢吴老师留评,湘西的确是个好地方,风景和人文俱美,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6:26:52
  也有同感。去一座城,首先会想到某个人,或一群人,以这样的方式,亲近那座城,我也有这样的体验。就像我这次去燕郊,我感觉燕郊亲亲切,因为有道理的文友天方夜谭在。我到正定,跟一位老者聊天,我说我的一个老同学在正定中学,说起名字,他说认得……立即感到亲切,仿佛那座城就是自己的城。文章的造句颇有诗意,例如“古”字的构句,不但是对古的理解,也是带着文学的韵味,这是一个作者的功夫。关于古城的粑粑,可能问东篱的红花草老师就能够解释清楚。夜色下的城,的确是会有神秘感,我那次到青州,有点累,所以看了青州的夜,时间不长,总觉得青州还欠我一个美好的夜景。读佳华老师的文章有味道,也有我游览上的一些不足,谢谢提醒。这是一篇非常精粹的文旅散文,点个赞!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6:59:25
  对于陌生的地方,因为一个人,哪怕未曾谋面,也会有亲近感,这是很难说清的情感原因。湘西之行,收获很多,也受到了红花草老师的盛情相邀,奈何笔拙写不出来。但我感觉一个地方的夜景和白天确实不一样,夜景可能更适合文学的语言。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02 16:53:21
  老师把吉首写活了,把它从古代与现代结合起来,展开话题,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游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湘西吉首的历史文化很丰厚,老师的笔墨写是功夫到家。非常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7:03:09
  谢红花草老师的鼓励,也深谢老师对我湘西之行的盛情相邀。湘西人美景美物美,令人流连忘返。
8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12-02 16:58:24
  老师是个浪漫而有情趣的人,为了很多年前的一个笔友前往湘西,这实在是件很妙的事,人不一定找得到,但是收获满满。问好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7:06:24
  一个由头吧,有点痴。近读老师的几篇文章,深有感触,从中学习和领悟了很多东西。期待看到老师的更多大作。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02 19:20:59
  湘西神秘,友情永驻!佳华老师是怀旧之人,访友不遇,心中百感交集,又五味杂陈。忧伤与怀念同在,过往与当下交织。意韵丰盛的文字,拜读了,问候佳华老师,冬安创丰!
回复9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9:35:27
  感谢老师留评。有的友情就停留在记忆中了,但记忆是永恒的,所以友情青春不老,不失为一种安慰。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