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钱包里的照片(小说)

精品 【菊韵】钱包里的照片(小说)


作者:杨帆 白丁,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7发表时间:2024-12-03 22:07:09

驻村第二天的午饭后,我在村部午休。
   初冬的天气,虽然有些冷,但是,外面阳光朗照,也还是有着阵阵暖意。温暖,让睡意绵绵来袭,禁不住打起盹来。
   “队长,队长,快点,郑寡妇家里起火了!快去救火!”一个声音把我从迷迷糊糊中,拉到了现实。
   我一下子跳起来,跟着那人跑出村部大门。
   远远看到,村部后面的小湾子的一栋两层楼房,烟雾弥漫。
   冲上前去,有十几个人,正在那里灭火。火,在楼房旁边的一个附属房里燃烧着,已经将这间砖木结构的房子烧穿了,一个老妪坐在地上哭。也没有人管她,大家自顾自的用水桶,从旁边的小河里,不断的提水,向火苗上泼去。
   忙忙碌碌十几分钟,明火算是扑灭了。但是浓烟还在弥漫。人们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好在火苗没有窜上楼房。只是将外墙熏黑了。
   待烟雾慢慢散去,我才进房里,仔细看看。这是一间山里常见的伙房。一座被瓷砖覆盖的柴火灶已经因火,变得一遍狼藉,锅盆碗碟,弄了一地,灶台上乌漆抹黑。起火的是灶台对面的劈柴堆,还有火星和屡屡黑烟在冒着。后面有个门,进去是个小餐厅。餐厅的桌椅已经缺胳膊断腿,靠墙的地方的摩托车,后轮胎已经烧没了。还算好,油箱没有起火。
   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烧毁了一辆摩托车,损失自然是让人心痛的。
   我们在房屋四周检查一遍,看看火星没了,烟也散了,就有人纷纷离去。
   就在这时,人们叫的郑寡妇,竟然,突然哽咽着,跪在我的面前:“你是城里来的队长,无论如何要帮帮我们家!”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怎么能经受得起一个老人的下跪?我赶忙把她扶起来,好生安慰老人,自然也答应想办法弥补她家的损失。对于这样的突发灾难,我们最少可以帮她申请救助。
   下午回到村里。村分管民政的李主任,跟我介绍了郑寡妇家里的情况。
   郑寡妇并不是寡妇,她的丈夫还在,只是从来好多年了,几乎没有与她生活在一起。
   “那为什么人们都叫她郑寡妇?”
   “这是个绰号,是她自己叫出来,她说自己跟死了男人是一样的,而且要是没有这个男人,还更好些。一来二去,村里人也不忌讳这个事情,就把她叫做寡妇!”
   “意思是他们的关系非常糟糕,丈夫形同虚设,跟死了一样。”
   “是的。”也确实是,今天郑寡妇家失火了,就没有看到他男人出场。来帮忙灭火的都是湾下的邻居。这么大的事情,再怎么的,他也应该出场吧。这个人……
   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问。
   郑寡妇家,一家四口,他们夫妻俩,还有两个儿子。儿子虽然到了三十多岁,目前都打着单身。大儿子在外面打工,几年都没有回家。小儿子是精神病患者,状况好的时候,在家里,病翻了就成天在外面游荡,这几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郑寡妇的丈夫叫吴明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山里面的男孩子,还难以找到老婆,吴明东与郑寡妇本身是姨老表,他们两家,是指腹为婚的。郑寡妇比吴明东还大半岁,他们的母亲是双胞胎姊妹。
   那这不是近亲结婚吗?
   当然是的。按照常理和法律,他们是不能结婚的。可是那时,山里这样的事情多得很。似乎婚后的生活,也不是很幸福。吴明东看着郑寡妇,是一口气也不爱。让人至今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们家大儿子出生以后,大概到了一岁多的时候,吴明东去做了结扎手术,可是郑寡妇在这种情况下,隔了不到一年,又生了二儿子。这个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闻,郑寡妇生的这个二儿子,到底是谁的?引起了天大的风波。郑寡妇出轨了,这在当时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这个二儿子,也让她一生抬不起头来。郑明东也恨不得杀死这个二儿子。尽管当时医生也给出了一个解释,就是,男性结扎以后,在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使妻子怀孕,但是,怎么说,他不信,当时村里的人,也不信。
   这个吴明东也有问题。要说按照那时的政策,他只生了一个孩子,不用结扎。他是主动代替别人结扎的。那个时候,每一年村里有节育指标任务。正好他们家有个亲戚生二胎要保胎结扎,那个亲戚身体又不好。找了关系,乡里计生部门就让那家找个人代替,完成指标就算数。这个消息被郑明东知道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就坚决去挨了一刀,让自己不能再生孩子。
   他的二儿子,一出生就在人们的歧视的眼光中长大,本来就老实得滚子轧不出个屁来,加之郑明东看到他就火星四溅,不是打就是骂,跟让那孩子抬不起头。有一次,学校里其他孩子欺负他,被他老子知道了。他老子不是找学校老师说理,而是将他二儿子打了个半死,还捏着他的脖子,按到水塘里,握了几把,不是邻居吓不过喊人救下来,这个二儿子就小命不保了。命是救下来,但他二儿子自此精神失常,时好时坏,今年三十多了,还是像不懂事。
   听着这个故事,我当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这样一个家庭,作为一名驻村队长,我该为他们做什么?
   我想,首先还是要找郑明东,了解一下情况。
   吴明东,一个人居住在他们家的老屋里。老屋在离村部大约一里路的山坳里。那天我一个人顺着弯弯的山路,找到了他居住的房子。哎呀,这还是一间百年老屋,青砖瓦房,高大挺拔,很有当年大家富人住地的风范。飞檐斗拱,瓦檐下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绘画,也不知道是讲述的什么故事。一长排房子,有四栋,四个大门。从一个大门进去,一进三重。大厅里还有木质的立柱,立柱之间还有屏风,经过屏风,里面还有一口天井。阳光从天井上射进来,有着斑驳的投影。天井周围都是石条砌成。从天井边左转,就是郑明东住的房子。
   房子中间有个火塘,火塘上挂着罐钩,罐钩挂着一口小小的铁锅。往后面有个条桌,条桌上,放着香炉和烛台一样的东西。旁边一扇门,半掩,走近一看,里面光线不好,摆放着床铺,这里是郑明东晚上睡觉的地方。
   话题就是从他住宿的环境开始的。
   “你家儿子和老婆都住在村口的楼房里,那里干净舒适,你咋一个人住在这里,连煮饭的灶都没有,你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我一个人住在这里,舒服得很。安静简单,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一个人不烦心。”
   “住家过日子,哪有那么多烦心事?搬出去跟老婆孩子一起住,还可以让他们照顾下你。你六七十岁的人,在这里要出了什么事,别人都不晓得。”
   “那有什么,以往庙上的和尚都是这么过的!”
   “问题是,你不是和尚,你要顾家呀。你家最近失火了,你知道不?”
   “知道,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的家。”
   “看你说的,老婆是你的老婆,孩子是你的孩子,家是你的家。”
   “你快莫鬼扯,你初来我们这里,不晓得实情。我要懒得说,说出来丑。我家的事情,你就别管!”
   无功而还,不过知道了郑寡妇并不是寡妇,他有自己的名字:郑梅花。没过几天,郑梅花就出事了。她的患有精神病的小儿子回来,把她狠狠打了一顿,一个不受控制的精神病患者,没有理智。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一方面,村民们把郑梅花送到村卫生室进行包扎,另一边,我赶紧跟在城里精神病医院的好朋友打电话,紧急来人,把他控制住以后,用救护车把他交给了精神病院治疗。送走的时候,郑梅花还不同意,说不愿意让别人晓得她儿子是精神病,原因是怕找不到老婆。好在妇女主任能说会道。好说歹说,算是同意了。
   问题是,郑梅花受伤,手脚活动都艰难,谁来照顾?我又去找吴明东商量。这回吴明东算是配合,每天都从老屋中出来,一日三餐给老婆做饭,让家里还算有点人间烟火气。只是晚上,他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屋里住宿。
   过了几天,郑梅花的身体得到了恢复。他们两个人又形同陌路。这对老人,还真是奇特。我遇到郑梅花,郑梅花才跟我说了一件事情。
   吴明东心里是有别人。他的心一直在一个女人身上。不过这个女人已经死了好多年。可是吴明东却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把那个女人的照片一直放在自己贴身的钱包里。经常拿出来对着那个女人念念有词不说,每个月的阴历初一、十五两天,还要给这个女人敬香烧纸。
   “竟然有这种事情?”
   “我这一生嫁给他,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他从来没有把我当一回事。我也知道,当初我们结婚,他也是父母之命,没有办法。他害了自己,也害了我,害了我的儿子!他老揪住我第二儿子不是他的。好多年以前,我也问个医生,他是结扎了,医生说,结扎以后,有意外情况的可能还是会怀孕。”在今天看来,郑梅花的说法也是站的住脚的。当然现代科技的环境下,到底这个二儿子是不是吴明东的,利用DNA监测,一监测便知道。
   有个月的初一这天,早晨,我利用走访的机会,到吴明东那里探查了一回。果不其然,吴明东在自己老屋正的摆上了香案和祭品,对着一张小小的女人的登记相片,在那里祭祀着!
   他一边烧着火纸,口中还一边念念有词的说着什么话。断断续续的似乎是说,永远记住她,不会忘记她之类。我站在一旁,等他走完了这些程序以后,才开始与他交谈起来。
   一个尘封了几十年的爱情故事,随之展开。
   照片上的女人叫王丽娟,当年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郑明东与王丽娟的认识是当年在战天斗地的移河改道的工地上。那时的大兵团作战。李明东是板车队的队员,而王丽娟是炊事班的队员。他们认识,就是因为有一次,李明东板车拖得太重,从慢坡上放下来的时候,刹不住车,撞得脚上出了好多血。是王丽娟帮他包扎好。这是他们第一次认识。
   那时候的工地上,青年男女在工地休息的时候,常常打打闹闹。男男女女抱成一团,在地上打滚。有少数人趁机会站女青年的便宜,乱抓瞎摸。有个男青年竟然抓了王丽娟的胸部。被郑明东知道了,郑明东竟然给了他一次狠揍。
   就是这样,他与王丽娟的关系就不断升级。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他们也曾偷偷摸摸在月光下漫步。青春的浪漫总是让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好景不长,移河改道完工以后,郑明东回到生产队务农。而王丽娟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也要回城。那个时候,他是多么想娶王丽娟呀。可是城乡差距,棒打鸳鸯。王丽娟家里是坚决不同意。而郑明东这边呢,他在父母的高压下,也不得不与自己的姨表姐结婚生子。谁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什么银河隔断双星。
   更可悲的是,王丽娟不得不与别人婚后,生育一个儿子以后,却因病英年早逝。可是她的美丽与温柔,却一直留在吴明东的记忆里,几十年挥之不去。
   相思无可寄,有一年细雨纷纷的清明节,吴明东竟然偷偷地找到王丽娟的坟墓前,为她扫墓。没想到,正好遇到王丽娟的儿子也去为母亲扫墓。看到他这个陌生人,在那里焚烧纸钱,竟然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
   如今,这份思念对于吴明东来说,只能寄托在每时每刻的照片相依,还有每个月的供奉了。
   听了他的故事,我既为他的执着所感动,又为他的痴迷而无语。在这个真挚的爱情常常被功利化污染的时候,也算是难能可贵。可是如果他走不出自设的圈子中,不去承担家庭的责任,这似乎也说不过去。
   又过了一些日子。吴明东的二儿子经过治疗,精神病得到了控制,他回到家里,过上了正常的日子。为了给他母亲一个清白,他终于被我说服,同自己的父亲一起去了省城做了一个亲子鉴定。结果可想而知,现代科学证明,他就是吴明东的亲生儿子。
   正当郑梅花为这个监测结果扬眉吐气的时候,寒冬来临时,吴明东竟然失踪了。多方寻找无果。
   还是郑梅花提醒了寻找的人,终于我们在王丽娟的坟头的杂草丛中找到了他,可是他早已经因为失温,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与这个他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人在一起了。
   在他贴胸的衣服口袋里,人们看到了一个钱包,钱包里只有一张青年时代王丽娟的照片,虽然已经发黄,可是那年轻的脸庞上,笑容依然灿烂。
  

共 46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帆的小说《钱包里的照片》,写了一个农村的感情悲剧。作者以自己的视角述说了这个故事。作为村干部,有人来汇报,郑寡妇家着火了。赶到时,看到十几个人正在那里灭火。火消了之后,郑寡妇跪下来求他帮助,他派人去了解情况,村分管民政的李主任,介绍了郑寡妇家里的情况。原来,郑寡妇不是寡妇,有丈夫,只是不生活在一起。因她自己说,有丈夫形同虚设,跟死了一样,这外号就叫起来了。她原名叫郑梅花,丈夫叫吴明东。他俩是姨表亲,有两个儿子。吴明东心里有一个女人,已经死了好多年,可他一直没有忘记过。他把那个女人的照片一直放在自己贴身的钱包里。经常拿出来对着那个女人念念有词不说,每个月的阴历初一、十五两天,还要给这个女人敬香烧纸。欲知故事发展如何,请认真看原文,情节扣人心弦,读罢会陷入沉思。【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5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4-12-03 22:14:21
  心不在家,家就不是家,生活中有点滴不如意事就会厌烦家人。将就的婚姻就是两相伤害。爱而不得的人就是珍贵。世间多少爱恨情仇使人疲惫不堪,使得婚姻生活一团乱麻。相思无可寄,坟墓是身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杨帆        2024-12-04 10:05:19
  每个人对真挚的爱情都有发自内心的执着。但是生活的现实,似乎有时候,让执着的爱退居其次。这有点像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04 10:24:27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11 08:25:38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