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且趁闲年未老(散文)

精品 【流年】且趁闲年未老(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4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9发表时间:2024-12-07 17:38:26

文伟新租了一套房子,看他拍发的照片,见到斑驳的墙壁,我是有些嫌弃的,经不住他细述优点,又盛情相邀,我们一群人有了探访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一
   十月中旬,文伟专程赶来南昌,与我们约定十一月一日去南丰,看他新租的用着工作室的房子。响应者众,珠珠尤其急切,连续问了许多遍:确定了没?确定了没?我买票了。我们每次出门,珠珠要么买票,要么驾车,垫付车费、油费,错过喝酒是常有的事。原本买好周五下午的票,六个人一起出发去南丰,珠珠因临时有事需要加班。我们在群里通报实时情况,她不停地惋叹,我似乎透过屏幕看到她沮丧的样子,像瘪了的皮球,使劲拍也跳不起来了。
   傍晚时分,文伟到火车站接我们一行五人,居然举着“南研八友”的鲜红旗帜,我们当中又有几人穿了统一的大红冲锋衣,引来路人侧目。文伟碰到熟人,让他帮忙拍照,那人极其认真,并未觉得我们怪异,眼睛中还流露出几分羡慕。
   珠珠没有赶上以南丰火车站为背景的合影,但未错过第二天集市上的早酒。南丰的早酒市场非常出名,撒贝宁曾在那儿打过卡。一溜钢管大棚,可以放二十多张大圆桌,分属于不同的店家。文伟的小姨子在其中占据一方领地。文伟的妻子很早就去帮忙,张罗我们一群人吃喝。一可乐瓶水酒,一盆红烧草鱼,还有盘炒猪牙床。我从未吃过猪牙床,很有嚼劲,但白森森的,不敢再下筷子。一小盆热气腾腾的猪血,加了豆腐和芫荽,色彩清亮,你一勺我一勺很快就见底了。猪血粉嫰,有绸缎般的光泽,不怎么夹得起来,借助筷子才能拨进嘴里,抿一抿就化了。珠珠晚到,盆里还剩一口汤、三二块细碎的猪血,全都倒给了珠珠。华哥甚至舀起他碗里的那块猪血送到珠珠面前。珠珠觉得不好夺老爹(他们俩认了干亲)所爱,连忙推辞。但听说再要一碗因猪血卖断而泡汤,珠珠毫不客气地站起来,端起她老爹的碗,把残剩的猪血全倒进了自己碗里。
   南丰人喝早酒,以水粉为主食。于岗兄尽地主之谊,选择“食为先”,请我们吃了一顿特色早餐一一砂钵水粉。
   那天早上,于岗兄从家乘公交车,到达“食为先”,才八点多一点。我们七八个人收拾停当,已近巳时。十几分钟的车程,文伟接到了于岗兄好几个电话。坐在车上,我老远就看到了左顾右盼的于岗兄。车原本可以从辅道拐进去停在店门口,正好有一辆清扫车堵在路口作业。看到我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岗兄跳起脚来拼命招手。我打开窗,挥手示意,他才急切地往店里跑去。八点多钟,正是食客盈门的时候,于岗兄不停地给文伟打电话,为的是把握好占位时机,保证我们一到就有地方坐。事后文伟说:“我们被洒水车堵了路,于岗兄站在早点店门口转圈,一会看外面,一会转回去看着桌子,还要看着端着粉、盯着空坐的食客!温柔的于岗兄霸占桌子一小时,想想都可乐!”
  
   二
   “南研八友”从最初的八人,发展到二十三人。在我们这群人中,文伟是奢侈的,他早就拥有令我们羡慕嫉妒的工作室,不是一间,而是一栋。在南丰近郊九联村的那栋房子,一层四拼,坐北朝南,东西各两间。中间是厅堂,占了其中的两拼。后面加出去的一大截,是饭厅和厨房。由政府打造的文化村落,有稻田、鱼塘、菜地的加持,有牛哞、鸟唱、鱼游的加入;他将之命名为“崇兰堂”,经常引来三五人闲坐喝茶舞文弄墨。一年冬天,华哥在那里拟吴昌硕笔意书《渔歌子》,其他人则围一盆炭火取暖,“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气氛,随北风一阵紧似一阵,于是我们推杯换盏,就着卤菜说天道地,谈书法、谈人生。
   “崇兰堂”美中不足,是少一个院子。阶沿下的三尺空地,摆不开场面,酒后看星星看月亮,有可能一脚踏空跌至畔下,踩进菜地。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我无数次憧憬过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老俩口带上孙子,享受田园生活,更为孙子提供接触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我们带他种菜、摸鱼,见证农作物成长而懂得稼穑辛劳。我相信参与的乐趣,在他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比一切说教更管用,比书本得来更深刻。
   前一阵文伟给我打电话,说是九联的文化村落萧条了,他是最后的坚持者,也要退租了。文伟退租,主要是因为房屋漏水越来越严重,屋瓦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破的破、碎的碎,政府不再出面修缮,而租户修缮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协调。听完他的话,我沉默了三十秒,自顾自地说:“你先别退,到时我租下来。”
  
   三
   南丰是曾巩的故乡,“一门三进士”的荣耀至今随处可见。文伟的工作室在南丰老街,位于南丰三小附近。曾巩祖宅“秋雨名家”距此不远,那天我们前去探访,大门紧闭,田大姐与水根挤开门缝向里探望。
   转过几个弄堂,就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躯、江西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烈士的故居。故居修缮一新,十分整洁,几位老人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我十分好奇,仔细探问,原来他们在抄族谱。有一位退休老师,是于岗兄的老相识,指着对面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他是赵家后人。于是赵姓传人接过话头,介绍起来。知道我们是书画爱好者,他还带我们看了残碑,欣赏了他画的人物群像。人物群像悬挂在厢房两侧的木板墙上,栩栩如生,内容取材于《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曾巩是南丰的名片,田大姐和继浩第一次到南丰,曾巩纪念馆是一定要去的。
   曾巩记念馆拓展为曾巩文化园,占地面积很大。我们从旧馆进入,主要探访了墨池、读书岩和五十一进士群雕。“墨池”两个字是朱熹题写的,文伟还记得当年他刚参加工作时,墨池石刻躺在杂草中的样子。文伟是个有心人,又踏遍了南丰的山山水水,对老物件有过收藏,但大多捐了出去。
   从读书岩下来,我们过桥回河西,桥头有一块路牌写着“河东”,文伟突然说:“水根,你大喊几声。”我不明所以,对着盱江水大叫起来,文伟顿时一脸坏笑,我知道又上当了。等他指着路牌,我才回过神来。以文伟的机智,这样的玩笑不少,我经常落于陷阱。但“河东狮吼”因了这次玩笑,我赋予它新意,那个能任你吼叫的地方,才是可以自由放纵的地方。
   随后,我们在夜色中走向五帝巷的“刘氏大夫第”,走过坑坑洼洼的小路,文伟打开手机灯,拨开矮墙上的丝瓜藤,露出一块石碑,他给我们朗读碑文“冬照墙,自除滴水八寸,记长四丈二。”这样的记事碑花心巷的墙壁上也有,文伟也给我们指认过。这些记事碑,它的计数方式很特别,把数词和量词写在一起,看上去像一个字,拆分开来读,记录的是房屋占地面积。如上面碑文中的“八寸”和“四丈二”就是如此。文伟在老城区当过片警,熟悉每家每户,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
  
   四
   文伟新租的工作室还真不错。面积足够大,共一百六十多平方,八十多平米的客厅放了一张用玻璃拼成的大桌子,南北向,三五个人在上面同时书写一点问题也没有;东边整面墙的磁性书画毛毡,挂满了文伟临写的《石门颂》,显得格外有气势,与墙顶的斑驳相谐调,苍涩、广博;西边是用课桌、旧门搭起来的货架,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纸张,无论写大字、小字,或是篆隶楷行草都能找到适配的纸张,令我这样不愿当众出丑的人,找不到推托的借口。
   田大姐可不同,见到大桌子,又纸墨笔砚齐备,按她的话说“刷”起大字来,头也不抬。当然也不只是田大姐,华哥、显平兄、水根、继浩也不甘落后,占据一方领地“搞”起来。我选个好角度,拍几张照片,有同时书写的,有站在一旁欣赏书写的,“南研八友”大红冲锋衣点缀其间,在浓墨间跳动。
   这间工作室最出彩的地方,是正对大门的北墙,立着一排书柜,各种各样的字帖应有尽有。更醒目的是“含章可贞”几个大字挂在正中,它出自书法名家贺炜炜之手,其含义耐人寻味,其笔墨耐人品咂。
   我不再提“崇兰堂”,是因为这套虽然沧桑的房子,拥有一个大院子。院子端方四正,院墙两米多高,白灰粉墙历经风雨,依稀可见本色。东边一株枇杷树挤墙挺立,墙内侧的枝桠被锯了三五根,留下海碗大小的切口,像是安放在高处的摄像头,衬托出主杆挺拔。院子西侧有一棵桂花树,两棵枣树。那棵像卫士一样直立在院门口的桂花树枝繁叶茂,虽然过了盛花期,但散发出的香味丝丝缕缕,经由鼻腔窜进心里。那两棵枣树被剃了光头,委屈得不动声色。九点以后枇杷树桂花树把院子合抱起来,遮住依然灼热的十月阳光,只有梅花鹿般的斑点在地上晃动。
  
   五
   继浩一个人从吉安开车到南丰,他是品茶高手。据文伟说,他上次给继浩带了一饼好茶,继浩喝过后写了一篇感言,像是论文。从茶汤、茶色、茶味,写到产地、种植、制作,再讲到年份、保存、冲泡。其中有对自然天赐的敬畏,更有猩猩相惜的懂得。
   耳听为虚,这一回在院子里眼见为实。
   文伟刚搬过来,茶叶还装在箱子里。文伟打开箱子,任由继浩挑选。继浩推辞一番,还是抵挡不住诱惑。我们围过去听他们俩摆活,红茶、白茶、生普、熟普,应有尽有。其中一款据说与班禅关联,还剩两三泡,文伟存着,一直舍不得喝,年深月久呈深褐色。继浩让文伟拿来蒸锅,把茶叶放进去,接通电源,不一会就“咕咚咕咚”冒热气了。二十多分钟过后,打开锅盖,结块的茶叶松散开来,软趴趴的。
   蒸茶叶的档口,文伟准备茶壶和茶杯。文伟跑到房间找出一个包装盒,笑咪咪地跟珠珠说:“这个归你专属啦!”珠珠赶忙打开锦盒,扯开锦缎,拿起杯子把玩,还是失望了。说:“伟哥呀,杯子真好看!不足之处是贴花的。”文伟哦了一声,又往卧室跑去,一杯茶的功夫他抱着一个大盒子出来,招呼大家说:“来看看这个怎么样,好的话专门留给你们用。”小茶碗薄如蝉翼,白胚上几笔墨色,简洁不简单,体现文人雅趣。珠珠、继浩异口同声地说:“这个真好!”他们都识货,是真正的知音。
   “八友”们聚在一起,少不了茶,更缺不了酒。那天我们在院子里推杯换盏,别有一番滋味。菜是我们自己做的。一碗红烧肉,一个水煮鱼,几样卤菜,外家豆腐酱干,还有几盘时蔬,摆了满满一桌子。酒文伟也有存货,白的、红的、黄酒、啤酒,文伟一股脑儿都搬了出来,各取所需。最好酒的非华哥莫属,最有实力的是水根,最风雅克制的是显平兄,于岗兄一喝就脸红,文伟和继浩难得喝但挺能搞笑,我和珠珠有时豪爽,大多时候适可而止。
   农历十月初二,我们在院子里喝酒。没有月光,南围墙的声控灯时明时灭。我们坐在昏暗里,喝得肆无忌惮。抬头遥看,有星星与我们对望,相互眨眼,心有默契。
   华哥说:坐在院子里我们就像一家人,围坐在枇杷树下用课桌和玻璃板架起的饭桌边,吃着童姐亲手烹制的美味,喝着文伟家藏了多年的美酒,聊茶聊酒,聊字聊诗。家常的菜,胜过山珍海味,勾起食欲。陈年的酒,仿佛老友知交,沁人心脾。印象最深是一款南丰谷酒,犹如一缕年糕的香糯和南丰桔子的甜润在口腔里千回百转,柔和细腻,回味无穷。
   显平兄因为有事,错过了那顿晚酒,他不胜感慨: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周六,原本十一日三晚返程,我因周日要去见一位几年未见的朋友,只能提前回昌。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会儿在院子里踱步,一会儿到厨房里走动。我为赶时间,吃了点泡饭,带着不舍上车,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打开手机,翻阅群里的照片,回味美好时光,更觉遗憾。周日,我心在曹营身在汉,时时关注群里的动态。哎,南丰的遗憾,我想只能让梦去圆了。
   离开院子前,珠珠把一簇雏菊,插在“茶桌”上的果盘里。她和继浩是我们群里的“中流砥柱”,是赴南丰队伍中的“年轻人”。华哥和田大姐是四○后,显平是五○后,于岗兄、文伟、水根和我是六○后,生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因为书法我们有幸与年轻人结缘,我们才有可能趁着闲年未老,享受多彩人生。像盱江水一样,缓缓流,永不枯竭。
   走出大门回望,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了小院,点亮雏菊,凡事情不必刻意,雏菊不起眼,也能聚集阳光,温暖人心。第二天,文伟发一张照片在群里,雨水打蔫了雏菊,打湿了锦盒,文伟架脚坐在屋檐下,体会“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的心境,期待下一次相聚。
  

共 47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跟随一群热爱书法与生活的朋友们,踏上了一段南丰之旅,探访文伟新租的工作室。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对工作室的初印象、对南丰文化的探索以及在新工作室中的欢乐时光。从斑驳墙壁的初次嫌弃,到被文伟的热情和工作室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作者展现了一段从怀疑到欣赏的心路历程。文章中,我们见证了“南研八友”的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在南丰的早酒市场、曾巩纪念馆、赵醒侬烈士故居等地留下了足迹,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文伟的工作室,他们挥毫泼墨,品茶饮酒,享受着书法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这个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创作空间,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一个让友情和艺术得以交融的平台。文章最后,以雏菊和文伟期待下一次相聚的情景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这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对友情、艺术和生活热爱的颂歌。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以窥见一群志同道合者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编辑在此推荐大家赏阅!【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9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12-07 22:10:47
  读着子青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的心被深深触动。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和文化的洗礼。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群热爱生活、珍视友情的人们,在文伟新租的工作室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斑驳的墙壁、早酒市场的热闹、曾巩文化的厚重,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南丰独有的韵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文章中的“南研八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活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他们在工作室中的挥毫泼墨,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致敬,更是对生活热情的表达。文章最后,雏菊的意象和“且趁闲年未老”的主题,让人感慨时光易逝,更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友情和文化的颂歌,也是对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呼唤。
回复1 楼        文友:梅子青        2024-12-07 22:40:21
  谢谢兵哥哥深情点评。“南研八友”在一起很多年了,越走越亲近。在这样一个群体里,没有功利,聚在一起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感情,都是真诚的。我们以书法结缘,类似于兵哥哥以吹拉弹唱结识了一群意趣相投的朋友。虽然聚集在一起的人不同,喜好的对象不同,但流溢出来的情感是一样的。所以兵哥哥的点评一下子就切中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借助点评升华了文章的意义。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2-10 14:28:1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