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秋日回乡慰藉心(散文)
北漂19年,从北京乘坐T289或K157已无数次。对于很多旅客来说,清晨停靠的这个驻马店站只是一个小过路站,更是大世界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小角落,或许他们永远记不住这个地名。然而,于我而言,这里却是个唯一能抚慰灵魂的地方,那远山,那旧楼,就连下车时这一片吵杂的高亢土话,都令人心安。每次回家,头天晚上坐上车,次日迎着朝阳在驻马店火车站下车,即便是买卧铺也常常激动得睡不着觉。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就会禁不住更加心情激昂。眼见着空旷的大广场如今已被绿树红花有序覆盖,原先又脏又乱、臭味熏天的角落,也早已清洁干净。从这里下车的人们也一个个都显得容光焕发,无论分散再去哪里,也都是老乡。那纯朴的乡音,让人听着真诚、踏实。车站周边的几条街上,早餐店生意总很火爆,浓郁的胡辣汤和灌汤包的味道随风飘扬,这是从小熟悉的味道,让人闻着心情就况外“得劲儿”。每次回乡,首先吃到这一口早餐,就已忘却了在外漂泊的所有不易!
因为在驻马店打拼过两年,所以相当熟悉,几条著名的主干道如今印象还颇深。临窗而坐于直达确山的中巴车上,披着朝霞隔窗欣赏目不暇接的清新街景,也感觉更加整洁、时尚,绿化也比以前做的更有品味。临街的店铺都在陆续开张,人们都在笑着打招呼。车上感受到的也是亲切的乡情,年轻人礼貌地给老年人让座,老年人也热情地为年轻人指路,陌生人毫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总是让人十分动容。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素质也都已明显提高。说来很奇怪,以前拼命想逃离的地方,如今却热爱的要命,一路上看到哪里都喜欢。心中不由缓缓升腾起那首经久不衰的《故乡情》!
大多数游子都会对董宇辉那句话深有体会吧!“故乡确实很好,但你却没有办法在那儿长待,因为你有生活的真实需求”。仔细想来,很多生活的需求只是与年少的诸多梦想有关吧?出走多年,归来已是两鬓华发,但也未必完成梦想。如今才会明白,这片土地,一个平凡无奇的小村庄,处处都藏着记忆,藏着梦想,也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临近中秋,月亮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它带我一路回家来,这会儿却伴着晨曦,在蔚蓝的天空望着我,悄悄地逐渐消失在天际。有长者说,故乡是清明时的那柱香,而我想说,故乡是向征团圆的那轮月,它让故乡的秋更加充满魅力!这秋,也是如此成熟饱满,风光无限诱人而又充满希望。玉米棒子的绿衣在渐次变老,黄橙橙的大棒子都在奋力向外探头张望,大多都露出了金灿灿的喜人笑脸。青翠挺拔的高粱,此时也被秋日明媚的阳光晒红了脸,沉甸甸的谷穗像沉思的美人,弯腰向人们行着大礼,表示着对勤劳人的叩拜!
等车驶入更加熟悉的确山县城,心中更是涌动着难以言表的兴奋,既有对故乡变化的惊叹,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绿树红花掩映中,一栋栋崭新的楼宇拔地而起。山里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各色菊花正竞相盛开,与杨柳依依形成了鲜明的层次。这是我们的新确山城区!车辆穿行于此,总让人恍惚感觉是在大都市!我想要用最华丽的辞藻,来赞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变化,但又觉得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或许,最好的赞美,就是用心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见证,用心灵去铭记。浏览着县城旧貌换新颜,不仅是一次对过去记忆的重温,更是一次对确山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我为这座小城今日的变化而骄傲,也为这片革命老区土地上勤劳的人们而鼓掌。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建设着这片土地,也书写着属于有着“小延安”之称的红色确山,这163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辉煌篇章。
几年前我回家,总是从北京买礼物,一路上要负重辗转,劳心又劳力。近几年县城里城外陆续开了几个大超市,物品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而且都要比北京便宜,在县城购物还更省时省力。我每次不到县城北站就提前换乘了公交车,直达福旺旺大超市。总是满心欢喜、无忧无虑地痛快买个够,因为早让弟弟开车直接去那接我了。弟弟总是无奈的对我说家里啥都有,我也知道全家人和双亲都是一不贪财、二不贪嘴,但我是必须要买的。在外面挣的钱只有回家花在亲人身上,才更有意义。车子出城,轻盈地穿梭于乡村大道,看到又有一些新变化,立即会身心俱畅。盘龙山还是那座山,但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样子,即便一年一回来,但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化。心灵有时如同在穿越岁月的隧道,时而带着些许淡淡忧伤,也带着沉甸甸的喜悦。人的每一次呼吸,都像品尝大自然的馈赠,每一次凝视,也都仿佛看见了时间的足迹。
走进亲切的村庄,眼前的景象也常让人赞叹不已。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像丝带一样贯穿整个村庄,每户的私家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道路两旁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那些丝瓜和倭瓜又都上了树,几个几个地挤在一起。它们依然与旧时光里的景象一样,顽皮地展示着农村特有的田园情趣。婀娜多姿的小黄花爬在墙头、攀在大树上,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特别亲和也特别治愈。那些小花还是小时候熟识的花,它们好像村里的老人向我热情点着头,也仿佛在诉说着小村的变迁故事。村里近几年新建了许多设计新颖别致的别墅小楼,外墙贴着光洁的瓷砖,屋内装修也精致典雅。家具家电更是一应俱全,自来水,天然气,空调,暖气,以前农村想也不敢想的生活,现在都过上了。去年邻居家还娶了一个重庆市的大美女,这就叫“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农民们更有获得感,成就感,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生活条件,教育理念也都息息相关,一切都会呈现良性循环趋势。
故乡的空气里,永远飘着一种清爽的气息。阳光透过薄雾洒向大地,露珠在花儿和绿叶间巧妙地驻足,晶莹剔透,如同一颗颗细碎圆润的钻石,发出璀璨的光辉。秋意渐浓,大伙却像农闲时一样悠闲。原来,大型收割机到地里,一天时间就把秋收过完了。以前秋收完毕人们就会聚在一起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惹事生非。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广场,每天傍晚,男女老少都会陆续前往,聚集在那里。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年轻人则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幸福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上空,和谐的音符遍布乡村大地上。
在党的政策扶持下,村里还发展起了不少特色农业,建起了大片的塑料大棚。里面种上了香蘑,黄瓜,反季节蔬菜。在我们镇西南角,确山车厘子园应运而生,昂贵的车厘子远销至海内外。近些年,家乡的大量农产品,都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走向了全国各地。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每个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人人也更干劲儿倍增,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党的富民政策让农村旧貌换上新颜,农民走上了小康路,也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过上了更有意义的人生。
每次回来,我也总喜欢推着患脑梗病的爸爸到地里走走,久违的踏实感会油然而生,也让人无比放松。爸爸告诉我,上个月残联的同志和扶贫工作组又来家看望他了。提起这些我们深深感恩,爸爸患脑梗偏瘫已六年有余,因病致贫后得到了党和社会上很多陌生人的关怀,也为爸爸养病树立了很大的信心!乡扶贫办曾先后送来了轮椅和护理床,爸妈感动的拉着他们的手热泪盈眶。还为妈妈安排了公益岗位,打扫村里的卫生、捡拾零碎的垃圾。妈妈对这份工作尽心尽力,无论寒冬酷署,顶风冒雨从不喊累。去年侄女和外甥女双方要求入党,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爸妈说:“我们的下一代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政府的关怀。”
我们在田间宽阔平坦的大路上漫步,也总是感慨万分。这些先辈们用粗糙的双手开垦出的一片片良田,有永恒的温暖。地里埋着我们的一辈辈祖先,他们如今依然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这里弥漫着硕果的香甜,无穷无尽的蔬菜和瓜果,丰收的庄稼。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来自这片土地的馈赠永远是源源不断的!这里是我们血脉的源泉,生命的摇篮,有深深的根,不灭的灵魂,心的归宿。它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无比的魔力,让人永久眷恋!
印象中还清晰地记得,前几年村庄里的道路还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一到下雨,几天都泥泞不堪,出行极为不便。在那些穷困的年代,曾有多少人在前行时摔倒,甚至骨折!若脚上扎了树技、草刺或玻璃渣,就会鞋破灌水,鲜血直流,历尽辛酸前行。而今,村里都修成了高高的水泥路,再也不积水、不泥泞,这是一个改写历史的伟大举措!
近四十年,村里的房屋由一水的茅草屋,逐渐转型为砖瓦房,如今又从砖瓦房摇身变成了别墅小楼。在党的领导富民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袤的农村大地一直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老人们讲起来以前的苦日子时,总是对我们说:“你们有福气,赶上了好时候,没受一天罪,要啥有啥。”最近二十年更是在飞速发展,从住房到道路,以及孩子入学、老人就医等诸多方面,农村都发生了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新农村将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无论确山的游子身在何方,家乡的美景和故事,都将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永远熠熠生辉。家乡,这个抚慰灵魂的地方,也时刻在向我们亲切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