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给云竹湖,穿凤袍戴凤冠(散文)
但凡来云竹湖打卡休闲之人,无不为这儿独秀的自然风光而着迷。一说,湖光山色是从天上降落的瑶池的襟怀;一说,她是小江南;一说,她是女娲补天修炼成的一块遗落的五色石;一说,她是太行山上镶嵌的一颗夜明珠;一说,她是下凡的织女;一说,她是罗敷女……毋庸置喙,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总是钟灵毓秀,如诗如画;总像一位窈窕淑女,伏在深闺待君识。她的容姿,添几分嫌肥,减几分嫌瘦。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欲把一湖比月娥,浓妆淡抹皆相宜,引来者不禁青青子矜,悠悠尔心,君子好逑,真不愧为并州的后花园圃。从风水视角一看,山为阳刚,水为阴柔,那就给云竹湖,仿佛穿上了凤袍,戴上了凤冠。
倚空一望,则好似凤雏展翅,襟三十六公里长的盘龙而带起舞。环峰皓渺,坝前一对海金山和海银山竦峙,像一对忠贞卫士,生死守护着东宫门。最夺目的,是遥遥相对的云岚阁。荫庇着此一方,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每长思,天下之瑞兽祥鸟,似乎早已占尽,只得从仓颉象形文字间寻寻,从甲骨文中觅觅,遂给它起了一个乳名,叫孔雀楼。茫茫云碧碧,水兰兰,粼澹澹,胜似孔雀一开屏,嵌合且点缀着蓝宝石。有吟人曾一咏三唱《登孔雀楼》:“独自则登孔雀楼,凭栏且瞰小蠡舟。一湖秋水思屏翳,十里星河任梦游。汀渚几闻别影去,晴空一唳使人愁。寻寻鹦鹉传春意,却见空丛寤寐幽。”且思鲦而吟:“淡然怎个问悠悠,谁不倾听孔雀楼?满腹心声穿水影,扶波云上牧风流。每逢小鲤谈庄子,一想龙门酹鷁舟。莫道消魂仙境内,亦真亦幻总宜修。”此景,能不感同深受?怎个多情烟秋?又见周边,郁郁葱葱,隐隐约约,有观景之台、信步长廊、遣兴木亭、山石垒垒,岂止引人向往。
自行车赛道与环湖路几乎同步。骑车行在绿化了的环湖路上,每逢一处,且停且醉。天池旁似乎有一个痣,总让人一时不能释怀。那一排孤单的属于海事的烂尾房,从建至今甚至连门窗都未安置,依旧萋草乱石丛生,十多年来一直空空寞寞,似乎在遮掩着一部分隐私,可谓大煞风景。蓦然行到三块石公园处,禁不住回顾。三块石代表着周边岩良、偏良、圪坨三个自然村。三块石,本为无情之物,借以所托,才有了生命与价值。在圪坨惨案中,应当最数岩良人,有泪有恨有血仇。转眼一天之间,百余个老少冤魂,九泉之下死不瞑目。老杏树如今仍然滴血,似乎一直在控诉着禽兽不如之人。然,小鬼子既可恨,更恨汉奸。传闻,一个鬼子死于他乡,在汉奸指路下,却让众多无顾百姓殉葬,真乃恨上帝有眼无珠。至今等不来一声道歉,天理难容。后人呀,惕惕无时无刻不在。总是想,云竹湖再美,亦不欢迎连徐福都不认祖的东瀛客。又沉思,你知否?岩良人对一湖亦爱亦恨。爱的是,生活在湖边,带来了幸福机遇。恨的是,在一次赶庙会于归时,乘船过量超载而侧翻,家家户户成了断肠人。一个小山村,两次尽乎灭绝,上苍何以堪?天闻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以此推之,水可荫福亦可因祸。得与失,全在人与自然共和处。人不负青山绿水,山水必定不负有心人。
寄子村前,有一块空旷湿地,且行于曲廓通丛间,一览百倾,最使神迷。虽然湖畔何处无芳草,此地不愧是百鸟百虫王国,百花百丛田园。然而,有两幢烂尾楼,近十几年以来,就像一片皮藓,令人痒痒,不忍目睹。谁之过?兴致索然。怅有思,使忧忧。但瑕不掩瑜,一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之消魂人自醉。一闻远近啼啼,幡然醒悟,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氧吧芳泽,深深几许?浅浅几许?淡淡几许?总宜人。亦痴亦过瘾,亦仙亦飘飘,怎觉身在旖旎里。诗中人,画中人,三分倾笃七分寻常折腰心。
总揽全幅意境,兴当无穷无尽,有必要细细斟斟酌酌。云竹湖,这一方被四季温柔以待的净土,每一季的流转,都可以留下独特而迷人的印记。一年四季,各有千秋。但愿画作四幅天然未饰的屏风,一一在眼前展开。悦然一品第一幅时,像似打开了天窗,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春色桃源,充满了美丽诱惑;亦仿佛手持杨柳,一蘸净瓶之水,轻轻一挥,活灵活现,一度凡间。杏桃花一开,蜂蝶自来。暖风微拂,犹如送那仙女出嫁来。满山空朦意更白,衬着一点点红,与波光粼粼相映成趣。阵阵芳香与泥土的清新,与柳丝轻舞、鸟语呢喃,万绿丛中一握手,如约尘缘。万物独有的生机与活力,鸭儿先知。醉者之意又在梨花岛,一荡秋千,忽如一湖春闹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然想邀北冥之鱼,化而为鸟;亦想相邀南冥之鹏,化而为鲲,一击一飞,扶摇直笑云牧波。惜惜否?烟水茫茫,几乎无人下水一游。为何矣?莫非直觉还似病西施?一曲《葬花吟》,恍恍惚惚,犹疑在耳。问情时,湖乃谁家之物?一旦有浊,得经过几个年年岁岁,才可还尔清清澈澈。湖有灵,亦有魂,不可不以鉴。湖有心,亦有情,不可不明了。湖是一面镜子,可对照出是是非非。养鱼人,怎可为一己之私,而不顾千秋。鱼虽是沧海一粟,却能知水识水。人,所谓是万物之中最精明的,却勿不如鱼。还自然以绿色生态,正一步一步走来。春天只要一笑,就可拥抱万福,柿柿顺意。面对春暖花开、海涛拍岸,应有所得;观自己喜欢的风景,观心中的风景,亦应有所得。
夏卷轴一展开,像个神话中的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总是从梦中向水墨画里走来。在那炎热之时,来避暑胜地纳凉。恍惚如初见,乘一叶蠡舟,泛于湖上,浪漫逍遥,几度不觉天在水,也不觉人在画卷间。或乘飞艇,浪遏飞去。或一些水空娱乐,潇洒玩一回。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自然感受那份来自水面的凉爽与惬意,让酷热瞬间消散无踪。小林中,微风习习,绳床瓦灶下,悠然一读风情。荫荫里,垂钓尽鲤,足以解惑。尤其在修葺一新的福祥寺外,流波穷处,坐看云卷云舒。也上下求索古香古韵的内殿壁画,听美好淹梁传说。度步石桥廊上,静水出芙蓉,不禁回眸百朵争俏。曲径通幽间,小潭馨芳逸逸,东西南北中荷叶田田。且听风,且听花语,且听鱼,且听啼啼。傍晚时分,坐在北山岸畔,一边聆听海浪花,一边得意流光溢彩,一边怡然万种风情。那种一道红日铺水中,半湖瑟瑟半湖红,纵观深浅胜过富江图,岂能不惑?岂能不思畅吟?只等夕阳西下,三碗梦回大唐欲酹婵娟,任凭一轮明月自圆缺。满天星空上下,指点七星斗、七仙星座、牛郎织女之星。渔歌唱晚,晃觉莲风动,侧耳寻寻觅觅。一见蝌蚪,何愁十里不闻蛙鸣。于归时,竹喧则想到浣女是否下莲舟,可以不载莲子,却不可或缺载满清晖。等闲之间,或去向阳船上,或到岩良、偏良、圪坨等周边农家乐,尝尝大块鱼、小银鱼、小虾米、小野兔、榆社笨鸡笨鸡蛋、黑豆腐、苦苦菜,或烧烤,享受一下独特风美味,体验一下古村落土房与小楼之巨变,岂止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美食罢,禁不住天作棋盘星作子,一对弈,渔樵烂柯又如何?
一幅油画徐徐展开来,不是蓬莱胜蓬莱。黄蝶一入寻无处,满空尽带黄金甲,一秋之下百花煞。他年尔若为谪仙,一笑如菊此处开。境壮诗豪,层林尽染也足以慰情怀。金黄又与橙红交织在一起,美得令人心醉。是谁借来一只仙笔,在如此多娇的卷面上,挥毫润色彩。晚霞与独颧齐飞,秋水共长空一色。此时,坐在湖边,品一杯清茗,聆听自然心跳,静享这份宁静与美好。遥唳汀渚,鸳鸯戏水,天鹅谈心,海鸥相恋,野凫漫漫。百种栖鸟,美仑美奂,美不胜收。那得天独厚的大自然馈赠,一枝一叶总关情。拾一叶,不仅知秋,谁不想做个书签,与一湖之影处处相随。倘若身在天涯海角,一逢故人取出乡叶,便似曾识,就无愧于倾心。纵然未识真面目,也不负乡愁不负乡思。此处亦有小酸枣,愿君亦多采撷,这是北国红豆。皆是相思之物,无非相似,但酸枣应更胜一筹。一碰之,则酸味入骨三分,之后才觉甜味。等再邂逅,未入口就已流酸涎。知否?用酸枣骨做成的粉,可以缓解失眠。尔不见红豆树,未必想到是否有尖刺。但酸枣树,长满了零零落落的尖刺,一不小心就会刺出盈红的血。
北国风光,在那冬天的屏风上,一览无余。一望冰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分外妖娆。每一次遇见,别有一番风情底韵;每一次缱绻,都是一次心灵洗礼。洗尽铅华,才是真正与大自然的一次次亲近接触。且用心一触摸,怡然自得。等晴日,看红装素裹,能不归来不看冰湖?每一次艳遇雪花,轻轻飘落,将整个梦幻世界装扮得像个童话。王子乘白马翩翩而来,白雪公主如约而至,吹箫弄玉笛,琴瑟和鸣。这时刻,站在湖边,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与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已静止。且又,倚丘峦之顶,坐听万壑千湾寂寂;听黑影之处,“咔嚓咔嚓”冰裂声声,恍似共工一撞不周山。听闻,从前有人曾开着手扶车,过往冰湖。那撕裂声,越响越安然,现在谁敢印证?问何人?是否总想着,有一天,在这儿独钓寒湖雪。我只想,玩一回冰雪年华。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这些年,在云竹湖里/有一个梦——/想盖一座可以让我下榻的王宫/燕子飞时,打开一扇天窗/悠然地一读风情,亦读水空书/无所谓解惑,无非别让鱼儿再孤独/拂面柳风一引,逸兴云卷云舒/毋庸置喙,鸳鸯也羡我/一伸手,就可撷得孔雀开屏上的/众多岚宝石。只是未知/相赠的尺鲤,是否再有缘?是否懂得一点灵犀/天鹅自南国于归时,让带着一籽红豆/且等将来,亲自种在画卷诗丛中/应笑婵娟羞涩,不识谁家之物/应笑仙子秋水迷惘,不忍一睹山空/可怜月老已老。留不住浪漫之雪/只恐一封北国瑶池,使我/看不见,世外伊甸园/更看不见,天上人间的真面目。
莫非这不是总结,应是又一次出游之始。
一来云竹湖,可以顺便一观悟云山之自然美、探访一下果老峰之神秘石塔、试一试二郎山上足踪,等等数十座天然未雕琢的秀丽诸峰。且山山有水有古寺,有佛教文化,亦有红色文化。也当顺便了然化石之乡,悠然与数百万年前对语。看一下“天下第十八塔”文峰塔,探索箕邑文明……乐山乐水中,何乐而不为?
《拜星月慢》曰:“等你一来,问情山水,不醉如何归去。自然美,引梦、寻寻觅觅足下,几度春秋烟雨。一日未闻,若隔三秋与。这一生、有幸则相遇。笑谈缘、勿惑谁曾许。逸兴化石之乡,可宜识璞玉。每回眸、好似听云语,悠悠意、万卷读诗句。于仙境、莫道消魂,淡泊如幻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