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晓荷·奖】混得不如只鸟(微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奖】混得不如只鸟(微小说)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6发表时间:2024-12-11 14:54:58

“看着皇上,伺候娘娘,家里留了一个老和尚,哈哈……”李寡妇用手捋了一下着飘到嘴前的一绺碎发,站在一帮老年人中间说着俏皮话。
   晨光里的王家渠的十字路口上,如往常一样热闹,早早站满了人。胖的、瘦的、男的、女的、老的,唯独没有少的。他们平均年龄都在六七十岁左右,农闲时,村里人喜欢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侃大山。
   老王头是后来加入者,他知道李大寡妇那句玩笑话是说给他的。
   自打老伴去城里给儿子看孩子,他可不就成了老和尚。老伴在城里看着孙子,还得给儿媳卡点做饭,这不妥妥的看着皇上伺候娘娘的活。之前周天趁儿子儿媳歇班,老伴还能回来给他洗洗衣服,拆拆被褥,这天一冷,别说儿子不愿让他妈回来,老王头自己都舍不得让老伴骑着电瓶车在寒风里穿梭两个多小时回家,毕竟老伴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每想起老伴,老王头脸上就洋溢着幸福之色。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他们两个可是自由恋爱。老伴是下放的女知青,老王头虽没考上高中,但在村里担任小队长还是绰绰有余。老伴被分配在他的小队,这个城里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做事果断,干脆利索,性格也比较敞亮,而老王头有一定知识基础,做事风格不同于其他队长一概而论。他们两个都是知识青年,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就这样,两个人渐渐发展成恋爱关系。最让老王头感动的是,老伴竟为了这份感情放弃了回城的名额,成了一位真正的农民,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还为老王头生下一对儿女。
   老王头对老伴也是疼爱有加,两个人的感情在村里也是有目共睹,同时又是大家调侃的对象。
   “你瞅瞅人家老王跟老付这都结婚几十年了,整天还跟那新婚小夫妇似的,谁都离不开谁。”“可不,上次我看人家老两口子还牵手呢。”每次听到这,老王头和妻子老付对视一眼,心里比抹了蜜都甜。
   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留在了离老家八十多里的市区委做文员。儿媳在市区某小学当教导处主任,两个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因此迟迟没要孩子。在农村有句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每次走在街上,两口子看着村里几位老哥们都抱着孙女哄着孙子,心里也是羡慕不已。但儿子都以没时间看孩子推脱,最后没办法,当娘的为了不让儿子为难,便许诺“你们只管生孩子,其他的事都由我来管,到时候我和你爸在家帮你们带孩子,啥时候上学再接去城里。”一年后,老两口终于如愿抱上了大孙子,老王头更是每天乐得合不拢口。
   但随之问题来了,儿媳产假结束后,便要回城里工作。这女人生孩子前和生孩子后是不一样的,之前没孩子不觉得孩子有多亲,这生完孩子当了娘,才知道孩子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娘的心。最后在儿子和儿媳一再恳求下,老王头虽心有不舍,但为了儿子不为难,为了孙子能在亲娘身边成长,他只好同意让老伴去城里。但他不去,毕竟家里得有个人照料,村里的人情礼往,还有那五亩半责任田,再就是老伴养的这些鸡鸭鹅也得有人照看。
   老伴刚走时,家里除了冷清点,倒没觉出很大变化?老伴走之前给他包了十几斤饺子冻在冰箱,蒸了两锅包子,一锅馒头,油盐酱醋也都给他交代好了,蔬菜瓜果堆在厨房壁橱里。
   老王头白天去街上拉呱,饿了就回家自己做点儿饭,喂喂鸡鸭鹅,活得也算自在。但时间一长,开始出现了变化,几个老伙计正聊着欢,他们老伴来喊回家吃饭。老王头笑完他们“妻管严”便和一位老光棍聊上几句,不一会儿,便在尴尬的气氛里,起身向家里走去。看着冷冰冰的大门,冷清清的院子、屋子、锅碗瓢勺,他开始怀念以前,想象老伴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
   他喊了一声“老付,俺回来了!”除了几声鸭鹅的回应,院子很快又恢复了冷清。他开始不喜欢做饭,烧碗开水泡个凉馍便凑合一顿。看着衣柜里老伴给自己准备的干净衣服,他也不再经常换洗,心想“换个啥?反正里里外外就一个人。”
   夜深了,老王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袭来,老伴的身影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感觉夜越来越长,心里突然有些委屈。随后苦笑几声,自言自语道“一个大男人,离了媳妇还不能活了。”
   刚劝完自己,脑子里又开始活跃起来“也不知道,老伴现在睡了吗?”老王头在黑夜里拿着手机按完老伴的号码,还未等到振铃便又挂掉了,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个动作,直到手举的有点酸痛,便把手机扔在一边,坐起来,点上一支烟。
   老王头之前不会吸烟,自打老伴去城里后,他整日混迹在村头,在老哥们的怂恿下,竟慢慢地也学会了吸烟。但也是吸进去,随后又吐出来,走个过场。火红的烟头,在黑暗里忽明忽暗。一阵猛烈的咳嗽过后,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仿佛是被某种力量从黑暗里慢慢挤出来,给夜色又增加了几份浓郁。
   窗外老榆树上,前几天来了一对野鸽子。白天它们你一声我一声咕咕地对叫,像是有说不完的话,夜晚它们相互依偎在树杈上歇息。老王头实在无聊,便抽着烟望向窗外那对野鸽子,心里竟生出几分羡慕与妒忌。随后对着黑夜啐了一口“唉!混得还不如只鸟!”

共 19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此篇文章仿若一首悠扬的乡村情感变奏曲,在王家渠的晨雾与夜色中,轻轻奏响老王头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孤寂,让我们聆听出生活变迁里那细腻而深沉的情感音符,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与回味。文章以李寡妇的俏皮话切入,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老王头家庭故事的大门。王家渠十字路口的热闹景象,形形色色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勾勒出乡村独有的闲适氛围,而老王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他的故事缓缓走进读者视野。老王头与老伴的爱情故事,犹如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美好记忆,在文中徐徐展开。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自由恋爱的他们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在农村的天空中相互辉映。老伴身为下放女知青,放弃回城机会,与身为小队长的老王头携手相伴,共同扎根农村,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羁绊,更像是一幅历史画卷,为文章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时代色彩。他们在村里的甜蜜日常,成为众人羡慕与调侃的对象,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份感情的真挚与纯粹,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彼此的心田。然而,生活的浪潮总是不断翻涌。儿子儿媳的工作与家庭状况,使家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伴前往城里照顾孙子,老王头独自留守农村。起初,他看似适应得不错,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如野草般疯长。老伙计们被老伴唤回家吃饭时,他的尴尬与落寞尽显无遗;回到家中,面对冷冷清清的一切,从那无人回应的呼喊,到饮食起居的随意,每一个细节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刺痛着读者的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空虚与寂寞。夜晚的老王头,在辗转反侧中,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愈发强烈。反复拨打又挂断老伴电话的举动,吸烟时那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的烟头,以及望着窗外野鸽子时的羡慕与妒忌,将他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细腻,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老王头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感受着这份痛苦与无奈。文章结尾处 “唉!混得还不如只鸟!” 的感叹,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情感的最强音,让我们对老王头的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叙事节奏平稳,情感表达细腻入微。作者巧妙地将乡村生活场景与人物情感变化相结合,通过老王头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农村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与挑战,引发了我们对农村养老、亲情维系以及老年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再次感谢作者带来如此感人至深的作品,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到乡村生活的多面性与人性的温暖与脆弱,期待更多佳作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琴弦,引领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与感悟人生的真谛。【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1 14:55:43
  此文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淌过老王头的生活点滴。对乡村场景、人物心理及夫妻情感的描写细致入微,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家庭变迁中的人性温度,读来令人心生共鸣,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1 19:21:47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敬茶问好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1 14:56:08
  文章紧扣农村家庭生活主题,深入挖掘老王头在老伴进城后的情感变化。叙事条理清晰,语言质朴自然,将农村的风俗人情与人物内心世界完美融合,主题深刻,引发对农村养老、亲情维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1 19:31:35
  当下“空巢老人”不再是一种个例现象,而是日益普遍。隐藏在暗处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孤独、焦虑、失落、无助,值得我们年轻人关注,去关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