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爱心】黄坛英魂:岁月长歌中的不朽丰碑(散文)

精品 【丁香·爱心】黄坛英魂:岁月长歌中的不朽丰碑(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7发表时间:2024-12-12 10:27:27
摘要:时光悄然流转,七十余载匆匆而过,硝烟早已散尽,战争的创伤渐渐愈合。那座“三·二八抗日将士纪念塔”在灿烂的朝阳中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英勇与壮烈。

在浙东那如诗如画的山水深处,黄坛村宛如一幅被岁月精心晕染的古朴水墨画,静静地散发着宁静而悠远的气息。它曾拥有过辉煌灿烂的往昔,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屋舍整齐排列,人丁兴旺,热闹非凡,集市中的喧嚣声仿佛仍在岁月的回廊中悠悠回荡。然而,沃洲湖的蓄水工程却如同一把无情的巨手,将旧日的繁华深深地淹没。如今的黄坛村,仅剩下一个孤独的山坡、几排稀疏的房屋和数十户人家,在岁月的浪潮中默默坚守,静静守望。
   我怀揣着对历史的虔诚与追溯之心,缓缓踏上了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在村口,一位老者宛如一棵苍劲的古松般挺立,岁月在他的发间肆意洒下银霜,却未能黯淡他眼中那炽热的热忱之光。当他知晓我的来意后,便执意引领我前往东山地,去拜谒那座凝聚着厚重历史与民族精魂的“三·二八抗日将士纪念塔”。
   通往东山地的山路,蜿蜒曲折,恰似一条沉睡的巨蟒在盛夏的骄阳下慵懒地伸展着身躯。烈日高悬,酷热如焚,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融化。山路崎岖不平,艰难难行,每迈出一步,都好似在考验着人的意志与毅力。老者虽已年逾古稀,但他的步伐却坚定有力,沉稳而从容。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衫,然而他却毫不停歇,勇往直前。我多次提出驾车前往,希望能减轻他的疲惫,却均被他坚决拒绝。他遥望着远方,神情庄重肃穆,缓缓说道:“那里安息的英雄,值得我们用最诚挚的敬意去深深缅怀,步行是我们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路上,老者用他那带着浓郁乡韵的质朴话语,为我徐徐展开了一幅黄坛战役的壮烈画卷。
   那是 1942 年 5 月,新昌原本的宁静祥和被日军那罪恶的铁蹄无情踏碎,战火瞬间熊熊蔓延开来。国民政府不得不将大市聚区公所紧急迁至黄坛村,期望能在此暂避日军的锋芒。然而,到了 7 月,新昌县城还是不幸沦陷,日军在周边的战略要地大肆修筑据点,其中西山据点距离黄坛村不足十公里,犹如一把高悬于头顶的锋利之刃,时刻威胁着黄坛村的安危。黄坛村因其险要独特的地势,成为了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然而,英勇的黄坛军民毫不畏惧,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了日军的偷袭,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1943 年 3 月初,春寒依旧在大地徘徊,不肯离去。国民革命军第 32 集团军中央陆军突击总队第一突击队(唱凯部队)如同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奔赴浙东。这是一支年轻而充满蓬勃斗志的部队,六千余名将士在少将周淘漉的率领下,在湖南祁县集结。随后,他们挥师进入浙东,司令部设立在仙居。
   唱凯部队的第三营驻扎在黄坛村附近,营长陈载思足智多谋、胆略过人。3 月 27 日的夜晚,寂静而深沉,二连奉命夜袭西山据点。然而,在行军途中,他们却接到了紧急回防黄坛村东石板坪高地的命令,原来大批日军正气势汹汹地朝着黄坛扑来。二连即刻折返,迅速在石板坪高地精心构筑防线,严阵以待。
   28日的凌晨,黑暗被激烈的枪炮声无情撕裂,黄坛战役正式打响。三营的将士们面对日军疯狂而凶猛的进攻,毫无惧色,以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防线。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均被顽强击退,伤亡惨重。上午八时许,日军小岛部队一百余人转而向石板坪发动强攻,战斗瞬间进入了白热化的激烈阶段。前沿阵地反复易手,战况异常惨烈。二连少校连长李名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负伤,但他仍坚守指挥岗位,毫不退缩;上尉副连长甘俊良英勇无畏,浴血奋战,最终血洒疆场。陈载思营长见此情景,亲自率领预备队紧急驰援,却被日军猛烈的火力压制在村南山坡。
   与此同时,新昌及周边鬼子据点蠢蠢欲动,妄图增援黄坛。周淘漉司令当机立断,迅速从天台白鹤殿调集重兵,同时严令各部队坚决阻击来援之敌,违令者军法处置。黄坛战场瞬间演变成了唱凯部队与日军联队的生死对决。
   石板坪的激战声,如洪钟般响彻四野,黄坛及周边村民们的心被深深地牵动着。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迅速自发组织起来。妇女们组成了勇敢的救护队,在枪林弹雨中毫不畏惧地抢救伤员;男人们组成了坚毅的运输队,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更有众多村民手持简陋的武器,登上周围的山头,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下午三时,石板坪主阵地告急,日军突破了外围工事,与守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山上的村民们见此情景,热血沸腾,不知是谁振臂高呼:“杀鬼子!”刹那间,杀声震天,数百村民如猛虎下山,勇猛地冲向日军。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民众力量吓得胆战心惊,防线瞬间崩溃。陈载思营长抓住这难得的战机,率领部队奋勇追击,一举攻克西山据点,黄坛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役,犹如破晓的曙光,打破了浙东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正如《宁绍台日报》所言:“开浙东与敌正面作战之先声,破敌不可撄之神话,鼓抗敌之民志。”它充分彰显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战后,周淘漉将军欲将牺牲的三十一位烈士遗体运往仙居安葬,却遭到了黄坛村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态度坚决地说道:“烈士们为黄坛而战,为守护我们而英勇牺牲,他们的英灵应由我们世代守护。”周将军含泪点头,最终,烈士们得以长眠在这片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土地里。
   时光悄然流转,七十余载匆匆而过,硝烟早已散尽,战争的创伤渐渐愈合。那座“三·二八抗日将士纪念塔”在灿烂的朝阳中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英勇与壮烈。我与老者沿着山路缓缓而下,老者的眼中泪光闪烁,他轻声说道:“这些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永远不可忘却。”
   这些英雄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告别了温暖的家乡,投身于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把青春的热血倾洒在了浙东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共 23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永远不能忘却!黄坛村,仅剩一个孤独的山坡。在1942年至1943年间,国民革命军第 32 集团军中央陆军突击总队第一突击队(唱凯部队)与村民们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事迹,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此役,有三十一位英雄英勇牺牲。黄坛村民央求周淘漉将军将烈士遗体安葬在此地,以后,烈士们得以长眠在这片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土地里。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千千万万革命先驱抛头颅撒热血,英勇奉献是分不开的。让我们一起品读此文,缅怀先烈!【丁香编辑·小罗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3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2-12 10:33:43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千千万万革命先驱抛头颅撒热血,英勇奉献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一起品读此文,缅怀先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2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2-12 10:34:09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永远不能忘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3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4-12-12 10:55:50
  感谢老师辛勤编辑,工作辛苦,敬茶问安!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12-12 11:28:06
  为英雄点赞!为老师点赞!
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12-12 11:59:03
  向作者点赞,是作者老师的倾情编撰,使读者了解到黄坛战役真实场景,英雄们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些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永远不可忘却。”向英雄致敬。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