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晓荷·奖】送神水(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奖】送神水(小说)


作者:谢尚尧 布衣,29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1发表时间:2024-12-13 09:31:26
摘要:愚昧的年代,荒谬事儿。

儿时,眼里新奇的事儿很多。时过境迁,好些事情都淡忘了,模糊了,唯有“送神水”这事儿记忆深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某年秋后的一个晚上,月黑风高,村子里很静。牛舍里,老黄牛反刍,牙齿“咕咕”摩擦的声音听得分明。鸡笼里,公鸡夜半伸懒腰拍翅的声音更清晰。说实在的,要是有根针掉在村中某个位置,那狗啊猫啊都会打个激灵。唉,或许是村子里人心里紧张的原因吧。一切都显得那么静幽。
   白天,大人们都跑了一天,腰酸腿疼,动都不想动一下了。做什么呢,抢“神水”。跑几十里山路,在一个什么叫滴水岩地方,全村每家每户都带上瓶瓶罐罐,去那地方抢“神水”。
   连日来,滴水岩有神水的传闻,被传得纷纷扬扬。据说近来将会有灾难发生,这水能消灾治病,如果不喝这水将会大难临头。村里人哪个不想平平安安呢,于是乎,方圆几十里山村的人,都齐扑扑向那地方涌。
   每天,约有数以百计的人前往滴水岩抢“神水”。开始去的还能接上点水,后来人多了,水供不上,有的只能用棉球在石岩上擦拭下水滴。有阴阳先生说,棉球上沾着水就行,回来取井水兑下也能起到功效。
   那时,我们还是孩童,刚知晓些事理。记得父亲抢回了“神水”,如释重负般长长喘了口气。按照“神水”的用法,家里举行了“敬水”仪式。母亲煮了白米饭(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纯白米饭),家里按人口一人盛上一碗米饭,摆放在堂屋桌上。然后父亲点上香,烧上草纸,把纸灰捻上一小撮放在每个碗里。作揖、磕头,然后把“神水”一人啜上一口,祈求平安,吃下拌有草纸灰的米饭,仪式才算结束。
   喝下了“神水”,人们心里并不平静,好像总有什么事情还会发生。特别是晚上,更是村子里人提心吊胆的时段。仿佛全村几百号人都卧在床头,睡不着,又不能做点什么。要地震吗,没有。有敌特来袭吗,没有。但大家都侧耳静听着什么似的,随时都做好了准备,跳下床头,冲出门外……
   这天晚上,事情终于来了,狗狂吠起来,脚步声此起彼伏。有人在喊:送神水,快送神水。紧接着就是敲门声,父亲翻身下床,来者急促促地对父亲说:将这“神水”分送七户,今晚务必送完,不然会有天灾人祸。院子里到处是开门的声音,嘱托如何送“神水”的声音。父亲也没多问,披上衣服,点亮马灯,提上水就出了院子,向其他村落院户跑去。大家都明白,要抢在别人前面,不然这“神水”送不出手就意味着什么。
   顿时村子热闹起来,人嚷狗吠鸡叫,灯笼火把到处窜动。人们发疯似的奔向各个院落。据说这晚突如其来的“送水”闹剧,上演了不少故事,有人穿着女人裤子就跑,有人穿错鞋子就出了门,有人中途摔烂“神水”瓶痛哭流涕,有人匆忙奔跑摔折腿脚……
   据说村子里的周二娃,跑了十几里山路一户也没送到。回返途中,他气愤地摔掉“神水”瓶,边走边骂:“送他妈个啥子神水哟,我看不送有他妈个老爷害!”
   第二天天亮,村子里大部分人的“神水”都没送出去。现在想来,这水一送七,怎么送也是送不完的。听说在村边的沟渠里,有人发现摔掉的瓶瓶罐罐要捡上几大箩筐。当然周二娃至今还活得好好的,村里其他人同样也活得好好的。

共 12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特殊的记忆如顽石般难以磨灭,“送神水” 之事便是作者心中一段深刻且独特的往昔。感谢晓荷赐稿这篇充满时代印记与生活气息的佳作,带我们回溯到那个充满荒诞与质朴的年代。文章开篇,便以儿时记忆为引,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村子里静谧得能听见牛舍里老黄牛反刍、鸡笼里公鸡活动的细微声响,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后文的紧张与荒诞情节埋下伏笔。随后,作者将视角拉回到白天,讲述了大人们不辞辛劳地跑几十里山路去滴水岩抢 “神水” 的缘由,原来是关于神水消灾治病、躲避灾难的传闻在方圆几十里山村迅速蔓延,使得人们纷纷涌向那个神秘之地。从对抢水场景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急切与盲从,从最初能接到水,到后来只能用棉球蘸取石岩上的水滴,再到阴阳先生所谓的 “棉球沾水手搓井水兑服有功效”,都生动地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迷信与无奈。回到家中,父亲抢回 “神水” 后的如释重负以及庄重的 “敬水” 仪式,如煮白米饭、摆碗、点香烧纸、作揖磕头、啜水祈平安等一系列细节,让我们看到了 “神水” 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平安生活的强烈渴望。然而,喝下 “神水” 后,人们并未获得内心的安宁,夜晚的村子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家提心吊胆地卧于床头,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灾难,这种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实,深刻地刻画了人们在迷信笼罩下的惶恐与不安。而 “送神水” 环节则将故事推向高潮。深夜里狗吠声起,脚步声乱,送水的呼喊声与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父亲匆忙披衣提灯出门送水,整个村子瞬间热闹非凡,人嚷狗吠鸡叫,灯笼火把乱窜。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在送水过程中的种种窘态,如穿着女人裤子跑、穿错鞋子、摔烂水瓶、摔折腿脚等,以一种略带诙谐的笔触展现出这场闹剧的混乱与荒诞。周二娃的经历更是为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他跑了十几里山路却一户未送成,气愤摔瓶骂娘的举动,既表现出他对这场闹剧的不满与质疑,也从侧面反映出 “送神水” 之事的无稽。最终,大部分人的 “神水” 未能送出,村边沟渠里摔掉的瓶瓶罐罐不计其数,而村里所有人都依然好好地活着,这一结果与之前人们对神水的迷信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迷信的虚无与可笑。这篇文章以小见大,通过 “送神水” 这一事件,生动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状态与社会风貌,文字质朴平实,充满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感染力。在此,我们诚挚地将这篇佳作推荐给广大读者共赏,愿大家能在阅读中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氛围,体会到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深刻反思与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科学理性的生活。【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3 09:32:10
  这篇《送神水》恰似一面时代的镜子,用质朴的文字映照出过去岁月中的荒诞与质朴。故事叙述生动流畅,细节刻画入微,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真实可感,读来如临其境,是一篇富有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的佳作。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3 09:32:42
  《送神水》行文自然,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作者巧妙地通过 “送神水” 这一事件,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迷信与盲从,以及背后隐藏的对生活的焦虑与渴望,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和文学价值,能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入思考。
回复2 楼        文友:谢尚尧        2024-12-13 11:50:29
  亲身经历事件,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历历在目,当时人们挣扎在贫困线上,期盼平安温饱生活,在特殊的生活年代,人们愚昧也不足为奇,渴望美好生活是大家的愿望。感谢小汪老师精彩编按,敬茶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