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跟着余秋雨的文化脚步(散文)

精品 【东篱】跟着余秋雨的文化脚步(散文)


作者:杏花寒 白丁,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2发表时间:2024-12-15 06:08:44
摘要:拜读《文化苦旅》的所想所思所感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买回来很久很久了,一直放在书柜里。最近两年,突然觉得读书似乎可以让人隔绝外界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安宁,于是从《文化苦旅》开始读书,停停翻翻、断断续续,利用闲暇之余的时光追寻余秋雨先生的脚步。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辞去大学行政职务后探寻文化历史文明过程中写下的作品。他一路从东部走到西部,从城市走到农村,从草原走到荒漠,从国内走到国外,艰难、困苦、充实。
   余秋雨先生的苦旅没有采用常规的借景抒情,也没有使用游记特有的轻快笔调。他每到一个地方,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其背后必有一个故事,或悲伤、或遗憾、或懊恼、或憎恨、或庆幸……让人读起来有种历史的厚重、沧桑感,读完之后心情沉重却又觉得收获颇丰。
   《牌坊》一文描写了作者家乡为女子立牌坊的故事。用一座座冰冷的牌坊来表彰那些“从一而终、寡而不嫁”的女子,立了牌坊的女人都是已经亡故的女子。文章从令人窒息的牌坊写到死气沉沉的尼姑庵,最后写到自信开朗、活泼阳光的女教师,这根主线就像女子的命运在漆黑的夜里忽然看见了一丝光亮,顺着这一丝微弱的光亮看到了女子重生的希望。
   《都江堰》一文讲述了都江堰的历史。描写了都江堰的景观,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看到了都江堰在李冰父子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奔腾向前的景象。并借现代女作家的愤然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来挖掘李冰精神,表达对官场的希望。
   《道士塔》《莫高窟》描写了洞窟文化的来源、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以及被西方列强的各种形式的掠夺的愤怒与无奈。那些被掠夺的文明,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仿佛一个个被强行夺走的孩子,远离了母亲的怀抱。正如一位中国陈姓老者所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宁古塔》一文描写了中国古代对犯人流放宁古塔的历史。特别是清朝,文字狱、科场案;有罪的、无罪的,浩浩荡荡地行走在流放东北的路上。有的人在路上倒下了,有的人倒下了爬起来,有的人倒下却再也没爬起来了。被流放的人们在宁古塔的土地上顽强地活着,成了宁古塔最初的开拓者、土著人,他们承受着煎熬的同时也传播着文明,并世代繁衍,守护着那片黑土地。现在的我们无法评判历代流放的是非曲直,我们只知道有这个历史,而如今的东北人热情、豪爽、讲义气。
   《阳关雪》一文描写阳关的雪景。作者联想到了阳关作为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带,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这里曾引得历代文人墨客追寻而来,写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句。有多少士兵在阳关的战役中倒下,又有多少士兵在倒下后爬起来仍坚守着。想必是那些倒下的士兵在倒下之前仍不忘回头望向自己的家乡,才在阳关的土地上留下一个个扭曲着的沙堆吧。站在阳关的荒原上,仿佛仍能感受到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杭州宣言》一文描写了杭州之美,更讲述了杭州背后建设者的故事。白居易整西湖、筑堤坝、疏“六井”,钱镠开山、筑海、整湖,苏东坡清西湖、筑苏堤,民间故事《白蛇传》更是给杭州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威尼斯学者马可·波罗将杭州故事带向了世界,他在游记中赞美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于是有了哥伦布将《马可·波罗游记》放在自己的驾驶台上开始环球大航行的伟大航海事迹,虽然他们最终也没能来到这座美丽、高贵的城市。
   《风雨天一阁》一文描写了作者到天一阁拜访藏书楼以及藏书楼背后的故事。天一阁的创始人叫范钦,把藏书当作一项工程世代传承,范家开始了一场没完没了的守护藏书接力赛,为乾隆年代的《四库全书》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人扛着枪炮打开国门后,天一阁的书遭受了磨烂,最终毁于了日军的炮弹之下,留下天一阁这栋楼不断地修缮着,它像一位坚强的老者注视着后人,姓范的,不姓范的。
   后来,余秋雨先生苦旅的脚步从国内走向世界,他走出国门,走进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去追寻那些遗失的、古老的、世界的文明,其创作随着他的脚步带领着我们读故事,看世界。
   余秋雨是个文化人,但他的文化并非是学富五车的那种,藏在肚子里,让我们羡慕着,崇拜着,而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带着我们去踏响文化苦旅,感受历史文化对今天的冲击力。余秋雨是个特别的文化人,跟着他,就像跟着一位老师,永远值得有精彩的期待。
  

共 1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自己阅读《文化苦旅》的心路历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停留在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过对余秋雨先生苦旅脚步的追寻,我们仿佛也跟随他的步伐,走遍了千山万水,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史的沧桑巨变。本文是一篇充满情感与深度的读后感,能激发大家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充实。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文化苦旅》,与余秋雨先生一起,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化宝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22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15 07:06:12
  文章写得好,感谢投稿东篱,期待精彩继续!遥握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杏花寒        2024-12-16 08:40:38
  辛苦老师啦,多些鼓励和支持!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5 08:11:29
  认真读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受历史对文化的撞击力,寻找文化的真正源头,这是余秋雨散文对读者的贡献。作者举例说明自己阅读的篇目,引导我们进入余秋雨散文的妙境,到达了推介余秋雨散文的目的。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笔下永远不会枯竭,一定精彩!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杏花寒        2024-12-16 08:40:59
  谢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5 14:34:48
  老师描写了自己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感受,列举了书中文章,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起读者共鸣。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冬暖笔丰,在东篱收获更多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杏花寒        2024-12-16 08:42:00
  谢谢,还是刚进群的东篱小白一个,还请老师多多指导!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