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搓麦粒吃的男孩(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搓麦粒吃的男孩(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7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0发表时间:2024-12-15 11:55:38
摘要:按时间推算,现在的他已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了。我无从得知他现在过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能自食其力?是不是脱离了父母的管制?是不是已经婚配?还记不记得当年短暂的相遇,还记不记得一位好心的大爷和一个偷偷给他熏羊肉吃的叔叔……

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个秋日上午。我站在后厨工作台,双刀在手有节奏地剁着羊肉馅,一个又矮又瘦的身影被三哥推进后厨。
   “以后你就在这厨房里帮着打打杂,我管你饭吃。”三哥说完,冲我扬扬下巴,我领会其意,放下手里的活跟到客厅。
   “三哥,这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小孩儿吧?这么瘦小?咱这样做人家会不会告我们雇佣童工?”
   三哥猛吸一口烟,点点头没说话。
   前几日,就听三哥说过,在他家附近有一个孩子特别可怜,每天连饭都没得吃,饿了就去麦田里搓麦粒充饥。当时听完瞬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都啥年代了?还有这种事发生!
   三哥住的地方属于城边之地,很多打工的会在这边租房子,也有很多外来人员在这里定居,人员流动比较杂,虽是邻居,但邻里之间几乎不熟识。三哥是个善谈之人,喜欢吹牛,喜欢八卦,不管和谁都能天南地北侃半天,在和一位邻居大爷聊天过程中,知道了这个孩子的身世。
   孩子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爸爸。后来他爸再婚和继母在县城开了一家商铺,每天早上去店里,晚上才能回来,生活条件也算不错。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家人对他的态度很冷淡,冷淡的有些苛刻。这个家对他来说只能算是个栖身之所,在这个院子里,只有一间小南屋算作是他的家。爸爸和继母早出晚归,他也被迫早出晚归,因为没有亲戚可投奔,每天他就在村子周围游荡,实在饿了就去麦田搓麦粒充饥。
   三哥吸完一支烟,把烟蒂狠狠按灭在烟灰缸里,哼了一声说:“啥叫雇佣童工?我只是看他可怜,给他搞口饭吃。”
   我走进厨房。男孩儿面容貌似十岁左右,脸庞消瘦,下巴尖尖,一对大大的眼睛很吸引人,但眼神里带着几分恐惧同时又透着几分警惕。身体又矮又瘦,穿着一件破旧的上衣,明显有些小,款式是我小时候穿过的那种,裤子也如我小时候那般寒酸,裤腿虽然肥大但有些短,露出黑黑的脚腕,一双灰褐色布鞋磨损的不成样子,歪歪斜斜地套在脚上。看到他,我仿佛看到小时候寒酸的自己,内心不禁生出几分怜悯。
   看我上下打量他,他想笑又不敢笑,脸上露出些许尴尬。我再次疑问,不敢相信在当下社会竟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故事里的后娘形象在我的童年留下了几分阴影,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后娘形象早已改善很多,我不敢断言三哥有没有夸大其词。我拿出一些蒜头,交到他手里,教他如何扒蒜瓣,借此来缓解他初来陌生之地的手足无措。
   通过与他交谈,得知他爸和继母对他不怎么好,小小年纪便辍学在家,他的亲生母亲虽很记挂他,但出于某种原因已很长时间没来看过他了。我问他说“你真的去搓麦粒吃”他没有回答,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用力掰开手里的蒜头。
   第一锅熏羊肉做出来,掀开锅盖的一瞬间,熏羊肉的香气灌满整个厨房,男孩儿坐在马扎上,一边扒着手里的蒜瓣,时不时地望向大铁锅里那黄灿灿的羊肉块。别说是孩子了,我作为一名厨师,闻到这诱人的香味依旧不受控制地咽了下口水。我在里面挑了一块稍微小一点的,递到男孩儿嘴边。他先是一愣看向我,我点点头,他便把羊肉咬到嘴里。
   我把熏羊肉一块块摆放在餐盘里,随后又开始准备其他食材,过了好长时间后,我看到男孩儿的嘴巴还在不停地咀嚼。我问他“你咬不烂吗?”小男孩赶紧伸伸脖子咽了下去,又低下头继续扒蒜瓣。
   就这样,男孩儿成了我们中的一员。时间长了,他从最初的羞涩变得开朗起来,我们都喜欢拿他开玩笑,他也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开始学会顶嘴。三哥像对干儿子一样对待他,把自己儿子小时候不穿的衣服拿给男孩儿穿。男孩儿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看到做出来的食物,总想先尝一尝,大多时候被我呵斥回去。他虽然可怜,但规矩还是得有,如果纵容他这样做,不久之后,三哥三嫂可能会嫌弃他。本来三嫂对三哥的做法就不是很支持,因为这孩子毕竟不是孤儿,他有家,如果哪天被他爸知道,倒打一耙,好心变成驴肝肺,想想都冤得慌。
   三嫂的担心不无道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每天男孩儿在父母下班前赶回家,但还是被他爸知道了。至今我不能理解他的父亲,既然舍不得给孩子吃穿,既然有人愿意帮助他,干嘛还要阻拦。这种现象或许就像村子里不孝顺的儿子一样“我可以不孝敬父母,但别人不能插手管,会让我面子挂不住。”不久后,男孩儿的爸爸找来店里,看到他的形象很难想象这是男孩儿的亲生父亲。他长得很高大,模样也很帅气,一看就像个成功人士,儿子则又瘦又矮,邋里邋遢,像个孤儿。
   他和三哥从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交谈,渐渐争吵起来。在他的只言片语里,我大概听出了一些吵架的缘由。他对三哥让其对孩子好点的劝说表示不屑,同时竟要求三哥支付孩子工资,三哥有所动摇,三嫂在旁边则不同意。她愤愤地说道“看你们孩子可怜,管你饭就可以了,再给你们工资是不可能的,要那样我们可真就成了雇佣童工了。”在几个人争吵的时候,男孩儿始终躲在后厨墙角,偷偷地瞄着外面发生的一切。我也不好说什么,象征性地劝说了几句,便回到后厨忙碌。最后不欢而散,男孩儿也被领走了,虽然能看出他很不情愿,但也没有反抗。
   后来三哥说,他曾又去男孩儿家看过。男孩儿的情况比以前好了不少,至少有饭吃了。那是一个冬季的早晨,三哥看他爸妈去工作了,便来到他家,推开院门来到小南屋。南屋由于地处阴面,受不到阳光照射,屋子里的温度可想而知。男孩儿裹着被子坐在床上,旁边放着空饭碗,三哥虽有劝说他,但他没有跟来饭店。
   一年后的夏天,我们在店门口的空地,增加了烧烤项目。工作之余,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坐在马扎上闲侃。远处昏黄的路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几度徘徊。我仔细看去,没错!正是之前那个男孩儿,个子长了不少,身体依旧很瘦,比以前多了几分腼腆。我招呼他过来,他只在原地抿着嘴笑,迟迟不上前来。我站起身来刚想去叫三哥,男孩儿便快速沿着路边向远处跑去。
   从这之后,我再没见过他。后来因结婚我离开了三哥的饭店。但不管走在哪里,当我看到邋里邋遢的男孩儿,脑海便会重现当年的场景。距离当年第一次见他已有十六年之久,按时间推算,现在的他已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了。我无从得知他现在过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能自食其力?是不是脱离了父母的管制?是不是已经婚配?还记不记得当年短暂的相遇,还记不记得一位好心的大爷和一个偷偷给他熏羊肉吃的叔叔……

共 2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家庭和社会边缘化的小男孩的世界。虽然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孤独,但在三哥的后厨里,他找到了一丝温暖和归属感。文章中,三哥的形象是一个关键。他不仅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更重要的是,他给予了小男孩一种被需要和被关心的感觉。这种简单的人际互动,对于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孩子来说,可能比物质上的帮助更为重要。然而,作品也揭示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观念。小男孩的父亲,尽管外表光鲜,却未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支持。他的出现,不仅没有改善小男孩的处境,反而加剧了冲突,最终导致小男孩被迫离开那个给予他温暖的小天地。这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真正的关怀和帮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是需要理解和尊重个体的需求和感受。三哥的善意行为,虽然最终未能改变小男孩的命运,但它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文章的结尾,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小男孩的离去,让我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好奇。他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是否能够摆脱过去的阴影,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得知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三哥后厨度过的日子,那些被关心和爱护的时刻,将会成为他记忆中的宝贵财富。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散文,这是关于成长、关于同情、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有人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它也鼓励我们成为那些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的人。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2-15 11:57:05
  作者以其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现了一个被家庭和社会忽视的孩子如何在陌生人的关怀中找到温暖。作品提醒我们,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在他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5 14:06:10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编按。敬茶远握,问候冬安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2-15 11:58:23
  这个故事深刻描绘了社会边缘儿童的生活现状,通过三哥的善举,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与冷漠。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应忽视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声音。为作者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5 14:08:36
  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是献爱心,在自己经历时不过是伸一把手而已。当下社会,有时候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壮举,只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肯伸一把手。
3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2-15 13:54:35
  在他人困难之时,出手相助,给男孩有口饱饭吃,就是最好善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愿这个孩子也会心存善念,也会温暖他人。喜欢冬阳老师的文章,细腻温暖,真实共情。拜读学习,献花祝安!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5 18:23:00
  感谢范老师抬爱读拙与精美留评,敬茶远握,问候冬安。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7 09:59:41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令人心酸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从初见那个瘦小可怜、在饥饿中挣扎的男孩,到他在厨房的初体验,再到逐渐融入却又被父亲领走的曲折经历,情节层层递进。作者对男孩外貌、神态及心理的描写生动入微,如 “脸庞消瘦,下巴尖尖,一对大大的眼睛很吸引人,但眼神里带着几分恐惧同时又透着几分警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男孩的境遇。三哥的善良、三嫂的担忧以及男孩父亲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人性的复杂。结尾处对男孩后来情况的遐想,更给人留下无尽的思考与牵挂,行文流畅自然,极具感染力。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2-17 14:28:51
  感谢小汪老师抬爱到访,留评鼓励,敬茶远握,问候冬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