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爱恨交织的酸(散文)

精品 【东篱】爱恨交织的酸(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0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4发表时间:2024-12-16 07:35:03


   酸最初栖居在醋里,味道特别,可增强人的食欲,甜、咸和苦只能甘拜下风。酸虽开胃,在老家抚州却不受待见,因为它不如甜讨人喜欢,不像咸对人身体有益,也不似苦执着与药厮守,能治病,酸只能幽怨地坐在醋的闺房里,无限落寞,像深宫失宠的妃子,苦苦遥望,等待舌尖御驾来临,给以宠幸。酸不明白,酸甜苦辣咸,酸自古被排在第一,地位尊贵,怎么在抚州却居于最末。
   酸在四川,命运被改写,其中辣功不可没。辣是四川美食江湖的顶尖高手,看好酸的味道,欣赏酸的个性,携手酸,在四川的美食江湖策马狂欢,拒绝奢华美食,瞄准灰头土脸的地瓜粉,双双打造出惊艳味蕾的重庆酸辣粉,成为一道人气爆棚的小吃,被四川人宠爱万千。酸辣还与高贵的鱼合作,成就妙不可言的酸辣鱼,再次震撼四川的美食江湖。酸在四川,是舌尖的宠妃,荣光万丈,风头盖过其它四味。
   酸辣粉、酸辣鱼雄心万丈,不甘于寸土之地,勇猛地开疆辟土,豪情闯天下,进入大江南北,让无数食客为之痴迷。
   酸不仅喜欢住在醋里,还喜欢与某些菜蔬相濡以沫,如大白菜、豆角、白萝卜等,并被赋予酸菜、酸豆角、酸萝卜、韩国泡菜等名字。在中年的渡口我遇见了韩国泡菜,初来厦门时,大多数超市难觅韩国泡菜芳踪,当朴朴横空出世,也带来一些少见的菜品,韩国泡菜便是其中之一。韩国泡菜主打大白菜,也有白萝卜和卷心菜,大白菜是正旦。那一包包韩国泡菜,包装精致,倒入碟子里,一片片,小巧玲珑,红白相间,清新而艳丽,酸酸辣辣的,酸得荡气回肠,辣得勾魂摄魄,用来搭配面条、米粉、米饭,滋味绝妙。
   东北的酸菜也对大白菜矢志不移,并约定彼此守候到海枯石烂。酸菜在东北菜系里虽是青衣,却不可或缺,酸菜炖粉条、酸菜汆白肉、酸菜炖大骨、酸菜血肠锅等,都是东北菜的名菜,酸菜成全了东北菜的特色和不俗口感。厦门有一家“老知青”,专营东北菜,在厦门分店甚多,风格颇有六十年代的怀旧风格,每次去吃,我必定要点酸菜炖粉条。我觉得酸菜与粉条的搭配,是奇思,更是妙想,因为在老家,粉条一根筋,只认定鱼头,缔造出鲜美滋味和丰厚口感,成为老家一道响当当的硬菜,身份贵重,是荤菜里的贵族,年少时除非年节或来客,才会被请上餐桌。没有想到,在豪迈辽阔的东北,粉条与酸菜是天雷遇地火,碰撞出如此惊喜和传奇。
  
   二
   酸豆角是武汉一带常见的小咸菜,它不喜欢单打独斗,总是与热干面同出同进,酸豆角在热干面里的地位虽逊色咸萝卜干,却也不容忽视。酸豆角和酸菜、韩国泡菜相比,酸得更为温和、内敛,是酸菜家族里面的小妹妹。
   我在湖北生活多年,只在热干面里瞅到酸豆角,别处不曾见过,仿佛酸豆角是为热干面而存在的,酸豆角多像一个无比痴情的女子呀,把热干面当成她全部的世界。有时候想,若是没有热干面,酸豆角该何去何从?
   在酸菜家族中,我必须仰视酸笋。我一度以为世界上只有笋,到了闽南,才知道,不但有酸笋,还有苦笋,可见闽南人超凡脱俗的饮食创意。
   最初对酸笋是排斥的,因为它特殊的气味,说得雅是孤傲高标,说得俗点就是有一股臭脚丫子气味,那味道可是绕梁三日,绵绵不绝,因为这股气味,我一度见酸笋而捂鼻,然后逃之夭夭。嫁给闽南人琦后,入乡随俗,最终接受了酸笋,因为在闽南的各种酒席上,酸笋都是一种绕不开的存在,它携带的是闽南人的饮食风情和饮食习惯。酸笋炒鸭胗,是闽南菜系里非常经典的一道荤菜,鸭胗本不受待见,可是因为酸笋的加入,变得可口,变得美妙。
   龙岩人嫌酸笋酸得还不够,让它和酸菜合作,是想让酸来得更猛烈些吗。酸笋与酸菜,是酸味的剧烈碰撞,是酸味的盛世狂欢,如武侠小说中两个高手的双剑合璧,功力狂增,酸到巅峰,狂野,不羁,让人尖叫,呐喊,让其它的酸性食品必须顶礼膜拜,若再放些小米椒,不得了,让酸简直变成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惊叹舌尖,震撼神经,是送饭神器,可治愈食欲不振。
   贵州人也是极爱酸的,酸汤在贵州人的烟火日子有着显赫的地位,是贵州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调料,饮食的习惯是传承,也是文化。我吃过贵州的酸汤鱼,和四川酸菜鱼的酸滋味不同,酸菜鱼的酸偏于清爽,酸汤鱼的酸更显醇厚,如此丰富滋味,那是时间的沉淀,是贵州人用传统和情怀酝酿出的滋味。
   酸对水果更是青眼有加,但不是每种水果都能入酸的青眼,有的水果就不酸,比如草莓、芭乐、柿子、火龙果、桃子等。酸最为看重柑橙类、苹果、李子、葡萄等。酸在这些水果里疯狂迷恋上甜,霸气的酸从此牵着乖巧的甜,双双漫步在水果的王国里,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
  
   三
   酸不仅喜欢与食材为伍,还爱藏匿于人的体内,与人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当人们感到过度劳累,患有某些疾病,或者换了一种运动方式,酸就会钻出来。酸不是孤家寡人,后面还跟着软、疼、痛三个小弟弟,它们形影相随,是最好的哥们,他们给人们带来酸软、酸疼、酸痛的奇异感觉,不可小觑。
   酸软和柔软不同,柔软是美好的,比如舞蹈动作的柔软、丝绸、流水、落花和春风的柔软,带给人的是一种优美而优雅的感觉。酸软则令人抵触,无法亲近,再强壮的汉子一旦被酸软盯上,也难以招架,平日能背一百斤的煤气罐,遇见酸软,却手无缚鸡之力了。而柔弱的女子,一旦被酸软相中,浑身散架,乏力极了,身心饱受煎熬,只好躺在沙发上,彻底躺平,连杯水都不想端,可见酸软的厉害。
   酸疼和疼都是疼,疼来得干脆利落,力量小,比如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比如走路不小心把玻璃橱窗当成门,然后碰到了,这就是疼,不酸,来得快,也去得快,直来直去的,如田野的北风,如同小树枝掉落于地;而酸疼,深沉而固执,力量更大,挺会磨人,悠悠地来,缓缓地去,如小巷般蜿蜒,绕来绕去,总是看不到小巷的尽头。
   酸痛最有威力,如果说酸疼是《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打狗棒法,那么酸痛就是欧阳锋的蛤蟆功,功力非凡,杀伤力强,令人恐惧。一旦被酸痛瞄准,百炼钢也会化为绕指柔,个性再好强,意志再坚硬,最好乖乖臣服,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吧,别乱动,一动酸痛就更兴奋,像小蚂蚁似的咬你,就算你千万遍地嚷嚷“好酸”,“好酸”,“好难受呀”,以为这样能让酸痛收手,做梦,酸痛顽固而冷酷,它可不会怜香惜玉。
   酸,还在恋爱关系和夫妻关系中得以强烈表现,人们称为“吃醋”。吃醋肯定没有吃酸辣粉过瘾,吃水果开心,那是酸苦的味道,侵略的是心,没人招惹酸苦,但是它会不请自来。吃醋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唐太宗赐给房玄龄几个美人为妾,房夫人誓死不从,决绝地选择喝毒酒,其实是醋,那是唐太宗对她的考验。
   看《红楼梦》,我特别喜欢宝黛相处的细节,那种少男少女微妙含蓄的情愫被曹雪芹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碰巧黛玉也来了,然后彼此闲话,共餐,黛玉不断奚落宝玉,其伶俐口齿令宝钗等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部分内容在电视剧里第四集的标题是: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个“酸”字,说明黛玉吃醋了,敏感于宝钗和宝玉的关系,更概括了黛玉复杂和无奈的心情和感觉。
   酸不仅是爱情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那是辛酸,是一种悲苦伤痛的感觉,是命运跌宕、人生困苦的产物,具有肆虐性,肆虐着人的心情和精神。人的一生难以事事如意,当人们遭遇失恋、事业的失败、亲人的离世、疾病和友情的背叛,辛酸就会来袭,这是阶段性的辛酸。也有的人一生都被辛酸纠缠不休,既然无法甩开辛酸,唯有视而不见,穿越辛酸的浓雾,坚定前行,痛快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和智者了。
  

共 29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酸,是一种口味,切入这个味道,是很难写的,作者切开这个缺口,一定要探索出味道的本真来。在各种滋味里,酸是隐居在醋里,居于口味第一的位置。酸在作者的家乡却不待见,二在四川,因辣而改写了酸的命运。酸辣搭配,成就了万种美食的特别滋味。其中的酸辣粉,酸辣鱼,最负盛名,成为经久不衰的美食经典滋味。酸渗透在各种食物里,就连韩国泡菜,也是离不开一个酸字。东北的酸菜,若离开酸,机会一塌糊涂了。可以说,酸创造了各种美食的传奇。作者曾生活在湖北,最爱酸豆角,要仰视酸笋。最初不喜欢酸笋,但这道经典的味道,还是无法逃避。作者的老家龙岩,又将酸提高了八度,酸到了巅峰。作者吃过贵州的酸,更是有着地方特色,无法回避。由饭食到水果,水果也躲不开一个酸字,因为总是和甜结伴。酸,可以说无处不在,人体里也有酸的影子,尤其是和软、疼、痛结合,很折腾人呢。作者对酸软,酸疼,酸痛,有着别样的理解,有美食文化抗战到感觉,说尽酸的万般滋味。爱情里的吃醋,还是离不开酸字,或许就是女人的专利,这专利害苦了多少女子,有了多少酸故事啊!一部红楼梦,也离不开那酸字,似乎无酸,就不好表达人物的细腻情感关系。每个人都有人生滋味,还是不能离开一个酸,可以说,万般滋味,如果说不清,那就用一个酸字来表达吧。不管如何的酸,我们还是要活着,要前行,要成为强者,不能被酸酸倒。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一贯细腻的风格。粗略地想,可能就是美食里的酸,作者说完这些,荡开一笔,直言人生人性,写得深刻多彩。一个字,成为文学,这种功夫出自简柔,这是她的作品一贯风格,参透一个字,领略人生,让我们对人生文化有了丰满的认识。文笔细腻丰满,联系恰切紧密,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演进严谨,推求逻辑。这篇散文,也为我们寻找创作题材提供了启发,很多题材,我们往往觉得无处下笔,可能就是缺少专注关注,更缺少思考,打不开缝隙,简柔老师的这篇散文给我们启迪,关注生活的点滴,一定会获得精彩的洇漶。作者文史知识丰富,材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婉转而连绵,颇具特色。如此酸的美食,口舌生津;如此酸的文化,读之情趣横生。力荐佳作,赏读之,可能会忍不住舌尖那股酸水哦……【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07:37:50
  爱和恨,因一个人起,也因一个字生。人们常言道,无辣不欢,而没有酸,饭食就更无滋味了。作者简柔老师对“酸”道有着特别的研究,写出了酸在美食中的地位,拓展开来,谈到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要义,颇有见地。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09:37:08
  感谢怀才老师精彩按语,总是如此精准,深刻,直击文中要义,每每令我仰视,学习。我是来厦门才喜欢吃酸的,缘于闽南的酸笋,然后爱上了重庆的酸辣粉,迷恋上了韩国泡茶和酸菜。辣每天都吃,酸菜,酸笋一周必吃两回,有了酸菜,对吃饭充满欲望。吃醋,不是女子的专利,其实男子也爱吃醋的。那天,吃酸菜炒酸笋,于是想到了为酸写写文章,直接写酸,总觉不够丰富,于是想到身体、爱情,人生不都有酸吗,酸,好厉害,只是写得还不够深刻。说到题材的捕捉,思域的开阔,怀才老师才是无人能及,独步江山,信手拈来,每次惊叹了我。感谢怀才老师鼓励,祝福冬暖,安好。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16 08:52:48
  简柔这篇以“酸”为主题的散文,风格细腻。从美食之酸到人生之酸,文笔丰满,逻辑严谨。参透一字领略人生,丰富知识与材料运用相得益彰,给创作以启迪,让读者口舌生津、情趣横生,尽显散文魅力。 问候简柔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09:40:56
  感谢滴善斋老师美评鼓励。酸道行高深,无孔不入,美食的酸令人欲罢不能,是一种舌尖的诱惑。但身体,爱情,人生的酸却令人害怕,令人恨了。
3 楼        文友:枫桦        2024-12-16 09:20:36
  酸的解读够宽泛的,足见知识面的丰富!文章有信手拈来的感觉,生活秀的世界是非常通透的,随便截取一点来,即是文章!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09:43:32
  谢谢枫桦老师美评鼓励。大概酸菜吃多了,所以对酸的感觉更敏锐些,写到这些酸性食物于是恣肆些,自得其乐。我喜欢吃酸的,但是不喜欢吃醋。
4 楼        文友:佳华        2024-12-16 10:33:30
  一个“酸”字,道尽人生百味。文章很有韵味,很有风格,将“酸”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所到之处,的确感受到了“酸”。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16:12:54
  谢谢佳华老师美评鼓励。是呀,一个“酸”是美食的滋味,也饱含人生滋味,为何用酸形容人生辛酸,也许是酸滋味厚重吧。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16 12:53:57
  此文构思曼妙,从食物的酸写到身体的酸、心情的酸、人生的酸,从当下对酸的感知写到读过的名著中各种“酸“的表现,选材典型,信手拈来,非常恰切,情韵横生。一个“酸”字道尽了生命的各种况味!灵动的笔触,细腻的描述,启人入境,引人共情。盛赞妙笔,问候简柔,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16:18:59
  谢谢莲香美评鼓励。江南那边并不爱吃酸吧。贵州,东北,四川人更偏爱酸。闽南人喜欢酸笋。酸菜系列最早出现于平民阶层吧,因为酸和辣一样,可以为单调的饮食注入丰富的滋味,刺激人的食欲。我是重口味,所以喜欢酸味,喜欢酸与辣搭配,酸辣联合,简直绝妙。所以我对酸的滋味感觉格外敏感。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16 16:39:01
  文章的开篇,拟人化的写法,让酸以一副怀才不遇的模样向我们走来,好生动逼真!超喜欢这样的描述!说起酸,感谢老师厚爱东北酸菜,我还是习惯大白菜的酸。柳州有一种腌菜,就叫“酸”,大杂烩,各类蔬菜水果混合腌制,当地人喜欢得不得了,我却难以接受。另外,也不太接受川贵的酸菜,用于做酸菜鱼的酸菜。总体而言,我不喜欢吃酸,包括醋,也敬而远之,偶沾一点点,这是个坏习惯。老师丰富的酸知识,由食品切换到人生的种种酸,深刻之至,才华毕现。美文佳作,拜读学习,顺祝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21:27:12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蔬菜和水果一起腌制,我也不习惯,我不喜欢菜有甜味。东北酸菜很鲜爽,酸得荡气回肠,回味悠长。川贵的酸菜好像不是大白菜做的,酸得浓烈,滋味上不如东北酸菜。酸最初我也不习惯,后来因为酸笋的影响才爱上吃酸的,酸比较开胃,我不爱吃清淡的,喜欢酸酸辣辣的咸咸的。谢谢韩格老师美评鼓励。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16 16:49:35
  读到老师东北酸菜炖粉条,顿觉得老师的文章酸的那么亲切,那么诱惑。人生的“辛酸”可谓五味杂陈,老师将美食之酸与人生妙手衔接,让文章“酸”出了别样的高度和精彩,敬佩才情,向老师学习,祝冬日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21:30:49
  石叶老师是东北人吧。东北菜我曾经经常吃,我们这里东北餐馆多,可见东北菜还是颇有人气的。酸菜炖粉条,我觉得滋味美妙,酸菜注入粉条里,让粉条与众不同了。我想光写美食之酸单薄些,所以联想到人生之酸等,只是笔力有限,挖掘不深。谢谢石叶老师美评鼓励。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16 21:06:22
  由食物的酸,很自然地联想到人的“酸”,有哲理,给人启迪,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21:32:51
  酸甜苦辣咸,酸的味道可能很多人不一定接受,尤其是肠胃不好,最不适宜酸。不知湖南人爱吃酸吗。湘菜里似乎没见到酸的菜品。谢谢红花老师美评鼓励。
9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12-18 07:54:33
  老师这篇文章,写得精彩引人入胜。我是一字一句读完的,不是一目十行。老师写的酸,我经历过几样,酸菜酸,咋吃我都喜欢,包酸菜饺子,吃酸菜鱼,等等不一列举。中年有工作中的酸,老年有身体的酸,体会最深。钦佩老师文笔流畅,幽默风趣。拜读学习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8 10:34:42
  谢谢周老师的美评鼓励。老师也是东北人吧。我也最喜欢酸菜的酸,尤其是东北的酸菜,很鲜爽,酸菜炒酸笋,肉末酸菜,酸菜包子我都爱吃。酸菜炖粉条,别具地方特色。美食的酸,令人回味。身体的酸令人不适。愿我们的生活都没有辛酸。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