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奖】永远的格桑梅朵(小说)

精品 【晓荷·奖】永远的格桑梅朵(小说)


作者:谢尚尧 布衣,29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2发表时间:2024-12-16 22:18:11
摘要:川北才女晓卿师范学校毕业,敌团长威逼,晓卿不愿为妾,毅然投奔红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红军战士,最后为保护电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民国二十一年,晓卿刚从师范毕业,便聘用在县城完小教书,几十号教师,就她一个女教师。不仅人漂亮,而且能诗善文,是县城有名的才女。
   父亲杨峰思想很开明,家里就两个娃,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了晓卿身上。哥哥晓龙只读了个完小,就跟父亲在县城学起了做百货生意,而把晓卿一个女孩子家送往外地读了师范学校,在那个年代真是难能可贵啊。
   晓卿,王团长托人来提亲,你看怎么办好?这天中午午饭间,一家人坐在一起,父亲杨峰非常为难,便征求晓卿的意见。王团长是川北国军督办田颂尧的部下,在南江县城驻军,肩负着镇守川北边关的重任。虽有婚配,但远居成都,听说才女晓卿貌美有学识,是川北一枝花,不禁产生了娶为小妾的念头。
   王团长所率的国军驻扎县城半年多,手下纪律涣散,偷鸡摸狗,酗酒赌博,这样的队伍,这个王团长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晓卿打心底不愿意。对父亲说,爸爸,我才17岁啊。再说我也不羡慕那些国军军官,还是等两年吧。
   王团长听说晓卿这女子不愿意,心里有了些火气,便派李副官提上了些银两,亲自来到杨家软硬兼施。李副官也不隐瞒:老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这闺女年龄也不小了,再说,现在兵荒马乱年代,嫁我们团长大人,那是好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事啊。
   王团长拍着大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旁的晓卿:晓卿妹子,嫁与我你只管享受荣华富贵,还教个什么书哇,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晓卿鼻子一哼,看着王团长那肥头大耳就想吐。李副官看出了晓卿的不高兴,拉过杨峰,声音虽小,却压力十足:如果你们家不同意,王团长说,他是会有办法的!李副官限定杨峰三天后再给个答复。
   杨峰明白李副官话语的含义,话里藏刀,国民党这些狗军官是做得出来的。爸爸,给这样阴险的狗军官当小老婆,我是宁死也不会从的。听说红军已经在通江建立了根据地,离我们这儿也只有二百多里路程,在这儿坐以待毙,不如我们暂时转让店铺,去投靠红军,等形势好转,再回来也不迟。
   父亲杨峰思考良久,同意了闺女的意见,于是连夜转让了店铺,一家四口,星夜起程,沿着崇山峻岭小道,向通江方向而去。
  
   二
   三天的日夜兼程,晓卿一家终于到达川陕交界的通江县。在红军驻地王坪,红军战士们有的在操练,有的建造营房,有的在为农助耕,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晓卿同哥哥晓龙一起来到营房大门,被哨兵挡在门外。“同志,找谁,有什么事吗?”
   “我们要见首长,我们要参加红军。”晓卿期待着哨兵引领。哨兵点头示意,带领两兄妹来到营部办公室,魏营长接待了他们。
   晓卿述说了一家遭遇,长途跋涉来投奔红军。魏营长十分感动,高兴地说,晓卿你是师范学校毕业,我们队伍就是缺少文化人呀,大部分红军战士都是穷苦出身,你来得正好,当红军教员吧,教战士们识字、唱歌。
   晓卿说那太好了,正好适合我呢。当即去剪了辫子,穿上军装,分配到了宣传队,哥哥也当了一名红军战士,父亲、母亲进了炊事吧。
   魏营长说,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要不了多久,我们将打回你们老家去,解放穷苦人民。
   好的,我们跟着红军闹革命,打回老家去!一家人激情澎湃。
   营部来了位能歌善舞的才女,战士们非常高兴,学文化的氛围一下子就浓厚起来,大家都以一睹晓卿芳容、聆听她的传教为快。晓卿的大名很快就在红军驻地传开了。
   为扩大根据地,1933年新年伊始,红军下达了解放南江城的计划,魏营长所在营作为尖刀营,为大部队排难去险。晓卿一家熟悉南江地形地貌,父亲杨峰首当其冲走在红军队伍最前面,为前线战士进攻作向导。红军从通江一路推进,在进攻南江县城时,敌军在甄子垭设置了10多个至高据点,王团长扬言要让红军有来无回。
   1月25日,也就是除夕之夜,红军发起了解放南江城的总攻,敌人居高凭险,红军采取佯攻处于不利位置,但是红军英勇顽强,短兵相接,百忍搏击,采取正面佯攻侧面迂回,派精兵攀爬悬崖,父亲杨峰和哥哥由悬崖密道引领红军直插敌人心脏,在甄子垭激战两天两夜,父亲和哥哥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晓卿强忍住悲痛,带领宣传队发传单、呼口号,鼓舞士气,在宣传队的鼓动下,红军愈杀愈勇,敌军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全面溃退。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七,敌军在县城防守被攻破,晓卿同红军战士持枪挥刀蜂拥入城,凭着对城内大街小巷熟悉,她带领一队红军抄近路封堵城南大门唯一出口,敌王团长及一众散兵惊慌失措,正欲蹿出城门逃命,晓卿举枪大喝一声:站住!缴枪不杀!
   面对红军战士的枪口,敌王团长见是晓卿,尴尬地举起双手,没想到过去美梦没成,现在反而还败在了“美人”的枪下。
  
   三
   晓卿经过战场的洗礼和失去亲人痛苦,愈发显得成熟。一天,师部高秘书找到晓卿谈话,说部队即将撤离南江,征求她是留守家乡照顾母亲,还是随部队一起北撤。晓卿对妈妈说,妈妈,红军队伍就是我们的家,你在家照顾好自己,女儿过几年回来再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说完抱头痛哭,挥手泪别,随大部队踏上北上征程。
   红军北撤途中,一天,师部高秘书通知晓卿赶往五十里外的师部,见面后,高秘书说,现在电台急需补充力量,你有文化知识,师部安排你到电台工作。晓卿说,电台专业技术很强啊,我可是门外汉。高秘书说,可向其他同志学嘛,我还想给你推荐位老师,无线电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那太好了,我这半路出家,正需得要老师指导。晓卿高兴得跳起来。
   你可知道这老师是谁吧?高秘书神秘地说。看着晓卿期待的眼神,高秘书又补充一句,他就是我们的张师长。
   那,那怎么可能,人家是首长,我可不敢请教。晓卿顿时没了信心。她对这位师首长是有印象的,年龄约莫三十四、五岁,高挑的个头,硬板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既帅气又威严。那次北川战役后,张师长把晓卿叫到面前,夸赞她宣传发动工作做得好,和蔼可亲的形象让她记忆犹新。
   高秘书还说,张师长还是单身汉,他有的是时间,不要怕打扰他。高秘书的话,晓卿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脸蛋不自觉地泛起了红晕。
   晓卿刻苦钻研学习,虚心向战友请教,毗邻办公室张师长一有空闲,就来电台室给她讲授无线电知识,这么大个领导挤出时间来给自己讲授,内心既紧张又高兴,多么好的领导啊,学习钻研的劲头更足了。晓卿晓卿很快成了电台班的顶梁柱,不仅能装电台,修电台,侦听破译敌人的无线电密码。好几次因破译敌台密码获取情报,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屡立战功,受到部队嘉奖。
   晓卿羞涩地笑着说,师长,这功劳应该属于你的,没有你教授我,我是难以掌握这些技术的。师长握着晓卿的手,晓卿,感谢你,你在隐蔽战线工作,实则你的功劳比谁都大啊。在交往中,他们相互关爱、相互体贴,情感逐渐超越了战友感情,心中的爱恋日益加深。
   1935年6月,红军北撤,移驻理县杂谷脑。漫山的格桑花,红色、紫色、白色,争相斗妍,馨香四溢。一天午后漫步在杂谷脑乡间小道,张师长深情地说,晓卿,我年龄可比你大十多岁,你看这样相处合适不啊。
   晓卿笑呵呵地说,革命不分年龄大小,感情也没有年龄界限。师长,你看这格桑花开得多么鲜艳,等我们北上藏区任务完成后,明年格桑花儿开放的时候,我们再来一起采摘格桑花儿。晓卿偎依在师长的怀抱。
  
   四
   理县杂谷脑属羌藏地区,山高坡坡,树林丛生,红军北上驻扎于此,可以说相当隐蔽。师部设在杂谷脑小镇街道一处隐蔽的民房,几棵大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房子的四面墙壁全是用毛石头砌成,檐板上画得花花绿绿,满是羌藏风情,不经意很难发现这儿是师部指挥所。
   就在到达杂谷脑一周后的一天中午,突然听到天上有嗡嗡声响,警卫人员高喊:“快跑,快疏散!敌机来啦!”不宽的峡谷,四架敌机顺峡而下,一边快速俯冲,一边逛扔炸弹,不时还用机枪向下扫射。
   这时师部院子里一片混乱,不少战士提着枪,抱着文件冲出门,惊慌地望着天上,生怕这些重要文件炸毁丢失。张师长对守护电台的晓卿高喊:晓卿,快跑,隐蔽!
   晓卿大声嚷:我不能跑,我在电台在!她从内屋抱出几床棉被,掩盖在电台上……
   接着又是一阵嗡嗡声,是敌机第二次迂回俯冲轰炸,几发炮弹落在街道几棵大树旁,树枝断裂纷飞。街道、河边满是受伤的人群。警卫人员大呼:晓卿,晓卿,你在哪儿?但没有一点回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射击声响彻之后,敌机飞走了,人们简直就像做了一场短暂的恶梦!
   张师长和几名警卫员趁着弥漫的硝烟,在垮塌的房间找到了晓卿,她嘴角流着血,安详地躺在棉被上,棉被下是完好无损的电台。张师长脱下身上的衣服,流着眼泪,将衣服盖在了晓卿的头上。
   硝烟飘过,天空依然蓝得耀眼,阳光分外灿烂,清澈的梭磨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张师长率部抢救受伤藏羌群众和战士,做好安抚工作,然后返回垮塌的指挥所,抱起晓卿走向格桑花开的山坡,战友们无不流泪痛哭,晓卿啊晓卿,你是那么年轻,那么漂亮,那么忠于职守,可你永远地走了。
   当部队撤离杂谷脑那天,天下着小雨,张师长和几名战士来到山坡向晓卿告别,那是一个小小的没有墓碑的黄土堆,静静地屹立在梭磨河畔、杂谷脑山腰。他们采来格桑花,扎了一个小小的花圈,摆在坟头。花圈中间飘着一条纸带,上面是张师长刚劲有力大字:永远的格桑梅朵!
  

共 37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部小说以晓卿的经历为主线,生动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波澜壮阔。晓卿师范毕业后,因拒绝王团长纳妾的无理要求,一家投奔红军。在通江,晓卿成为红军教员,哥哥成为战士,父母在炊事班工作。解放南江城时,父兄为红军做向导,英勇牺牲,晓卿强忍悲痛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之后晓卿随红军北撤,在电台工作中展现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张师长的教导下屡立战功,两人也渐生情愫。然而,在红军移驻理县杂谷脑期间,师部遭遇敌机轰炸。晓卿为保护电台,坚决不肯撤离,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不仅描绘了晓卿一家坚定的革命意志,还体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晓卿从抗拒权贵、投身革命,到在战火中成长、为保护重要设备牺牲,她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忠诚与勇敢。她与张师长之间真挚的情感,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抹温情。而晓卿的牺牲令人痛心不已,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正因如此,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事迹和情怀就像永远绽放的格桑花,激励着后人,成为永恒的记忆与精神象征。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8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6 22:18:2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6 22:19:05
  小说围绕晓卿展开。她拒绝王团长逼婚而投奔红军,父兄牺牲后仍坚持革命。随红军北撤,在电台工作屡立功,与张师长生情。在杂谷脑遇敌机轰炸,她为护电台牺牲。展现其英勇无畏和红军精神,如格桑花永远绽放。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谢尚尧        2024-12-17 09:25:05
  小雨老师辛苦啦!谢谢精彩编按和点评。敬茶问好!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7 10:10:59
  这篇文章讲述晓卿一家投身革命的故事,从躲避逼婚投奔红军,到晓卿在宣传、电台等工作中立功,最后她为护电台牺牲,情节动人,彰显革命精神。
回复3 楼        文友:谢尚尧        2024-12-17 15:18:51
  谢谢小汪老师点评,敬茶问好!
4 楼        文友:何叶        2024-12-18 18:14:11
  恭喜精品!老师文笔优秀!加油!
何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9 21:57:4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