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细心关爱小娇宠(赏析) ————读康志刚短篇小说《娇宠》
真实可信的情节,朴素清新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人物,河北省有影响的作家康志刚的短篇小说《娇宠》,描述了家长和老师精心呵护培养幼儿的故事,发人深思。
小说的主线,是“娇宠”的损坏和修复。小女孩欣欣是下年将升一年级的幼儿班学生。张老师别出心裁,平时班里谁表现好,她就奖励朵小红花。到月底谁得到的小红花多,就得到特殊的奖励——把叫“娇宠”的机器狗带回家,让孩子琢磨、探究,然后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解它的构造与功能。欣欣拿回“娇宠”,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孩子和家长都高兴体面。欣欣的弟弟玩“娇宠”时,不小心摔断了玩具腿。欣欣大哭,爷爷、爸爸主张粘上修复,奶奶、妈妈主张新买,产生家庭小争执。张老师电话中表示粘住就行,实在粘不住再买。奶奶的侄子完好粘复了“娇宠”,并发现此前它被摔断、粘黏多次。
欣欣返校时,张老师正站在楼梯口微笑着迎接她。张老师“那修长的身材和披肩的长发,都涂上朝阳温馨而柔润的色彩。” 当她欣欣说怯怯地说出早上好时,“早被蹲下来的张老师揽到了怀里。她从张老师身上嗅到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对,还有阳光的气息,那种暖融融的气息让她无比陶醉。她刚要张嘴对老师说“对不起”,欣欣耳边却传来了非常熟悉与亲切的声音:‘小欣欣,老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粗心,忘了告诉你,‘娇宠’也被其他小朋友摔坏过……’”欣欣不知所措,张老师又粲然一笑:“没关系的,欣欣,你看,‘娇宠’不是和原来一样吗?记住,一会你讲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
一个天真无邪、纯洁好强的小女孩,一个美丽活泼、坦诚开朗的女教师,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闪现眼前,那么鲜活生动,可爱可敬。
这是主线,是主要情节,无疑提醒孩子、家长和老师,呵护培养孩子,需要特别细心谨慎。小说为此还特别加入两个相关情节。幼儿园要举行室内运动会,从开幕式到比赛再到闭幕式,全程都由孩子们自己来完成。欣欣是小队长,召集同学时欣欣慢了一步,张老师对欣欣说话口气重了,欣欣就暗暗沮丧。幸亏奶奶给张老师打电话了解了真相,欣欣才释然。奶奶退休前作老师,一个与欣欣同样眼睛清纯而敏感女孩,帮助奶奶往教室抬电子琴,在门口也撞断了一条琴腿。她并没有责怪孩子,可是却发现那孩子的目光再不敢和她对视。几天后她想告诉孩子,电子琴的那条断腿其实早裂开了,只是当时没被她察觉。此时因女孩的父亲生意不好,女孩已经转学走了,奶奶隐隐内疚。“有十多年了吧,今天,那双眼睛在她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来,像小星星般一闪一闪地眨动着。在学生时代,能帮老师的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颇为自豪的事情。”
这两件事,对老师来说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日常琐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是大事。在孩子眼里,老师的伟大的神圣的。老师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乃至一个眼神,都可以鼓励或者伤害孩子的心灵。优秀如张老师,一个微小的失误,导致孩子全家不大不小的麻烦。老师们需要对孩子细心再细心,耐心再耐心;家长需要与孩子多交流,细心观察、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小说还涉及两个家家户户常见的问题,也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一是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问题。欣欣的奶奶和妈妈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当全面发展;爷爷和爸爸则认为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不应该让欣欣的童年背负这么多压力。作者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没有肯定或否定哪种作法,“在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激流中的一粒沙子,很难不随波逐流。”但是委婉劝诫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应当审慎。我觉得欣欣爷爷和爸爸的观点更可取,特别是小学初中不宜让孩子太累。
二是家庭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时,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在欣欣家,奶奶和妈妈总批评欣欣,作为姐姐应当让着弟弟。欣欣慢慢就懂得了谦让。这也是家长们比较普遍的作法,细想这样肯定正确吗?大的让小的不错,小的也应当敬大的;一方过多退让,未必是好,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一个骄纵,一个懦弱。古人讲究“孝悌”。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在中国古人看来,兄弟姐妹骨肉一体,就像一个身体,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之间要友爱,兄友弟恭。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可见兄弟间的孝悌是相互的,两个孩子的争执,亲情谦让兼顾公平合理才合适。
“娇宠”一语双关,明指宠物机器狗,暗指玩宠物的孩子。谁家没有孩子?谁家孩子不是娇宠宝贝?读书明理,反复品读小说,启迪心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