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父亲的爱情(小说)

精品 【丹枫】父亲的爱情(小说)


作者:放歌 童生,863.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8发表时间:2024-12-19 09:07:27
摘要:原创首发


   我的母亲走得早,走时六十二三岁。
   母亲走时,我的父亲也退休了,他比母亲小了差不多两岁。尽管已退休,但仍然还在公司上班,继续发挥余热,属于“退而不休”的留用,只是不在原岗位上。
   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的老伴走了,父亲痛不欲生,大半年了都放不下,常常在梦里突然在床上坐起来东张西望,大声呼唤着母亲的名字。猛然间又醒悟过来,亲爱的人已离他而去,禁不住伤神悲泣,老泪横流。这时候,往往不再入睡,起身下床坐在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久久发呆。
   母亲走时,我们三兄妹都已成家,独立门户,也有了孩子,于是,上班、教子、家务、什么的忙得够呛。虽然如此,为了父亲,我们三兄妹商量好,轮流回家住,陪伴父亲,和他聊天拉家常,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尽快走出悲哀。父亲拒绝了。我们又商量,动员说服父亲不要再上班了,或是请上一两个月的事假,由我们三兄妹轮流陪他出去旅游,散散心。父亲断然拒绝了。我们不死心,再商定,让和父亲同在一公司上班的二弟,带着一家人回去短住一阵,因为二弟的小女儿姮姮特别乖巧,是最讨父亲喜欢的“小人精”。谁想,父亲还是拒绝了,只是退让了一步,答应我们三兄妹星期天,都带着儿女回家去看看,一大家人还是必须聚聚的。
   大半年里,父亲消瘦了许多,眼窝深深䧟下去,人一下苍老了许多,怎么看,都与之前英俊潇洒的父亲对不上号。尽管如此,父亲精神还算矍烁,到该上班时还去上班,工作起来更加拼命,只是语言少了很多,甚至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看着沉默寡言,日渐消瘦苍老的父亲,我们三兄妹家六个成人心急如焚,一时也没有什么主意,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还是二弟媳娘家的父亲洪老师说了一个办法,是通过他的女儿告诉我们的。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团聚在父亲身边。午饭后,趁父亲午休时候,二弟媳洪英把我们几个成人拉在一起,十分神秘地问我们:有一个可以让父亲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好办法,听不听?
   我们当然要听,一个劲埋怨洪英咋不早说,还卖什么乖子,催促她快说。大家心情十分迫切,一个个打了强心针似的,精神爽爽,端坐着,挺胸抬头,目光直视着她,对洪英的好办法充满希望。
   洪英的好办法还没有说完,我们却沉默了。虽然觉得这办法也未尝不可,但从情感上来说,特别是对于母亲来说,觉得太不公平,无论如何还是不妥,接受不了。我们纠结犹豫着,一直没有表态。一个个象泄了气的篮球,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心照不宣,这个“好办法”并不咋样,对父亲来说,也绝对不灵。父亲对母亲的爱太深了,非常人莫及,外人是想象不到的。
   面对大家对“好办法”表现出的冷淡,情急之中的洪英双目转向了我,眼里满是渴望。她渴望我这个大姐在眼下这个关键的时刻,能明确表态支持她,支持她的好办法,因为,在我们兄妹中,我的话常常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洪英这个“好办法”非同小可,涉及我们大家庭未来的和睦和幸福,若放在平时的一般事情上,我肯定立即表态。可是,今天,此时此刻,我不能马上表态,也不敢马上表态。沉思了一会,便含糊地说:大家都从各方面仔细地想一想,适当时候我们再聚集商量吧。
   洪英得不到支持,很气恼,站起来,手一挥,对二弟说,我们走!抢步过去,拉起正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得高兴的姮姮怒气冲冲地走了。
   坐在我身边的二弟,瞪一眼我,站起身,故意拍拍衣襟,从鼻孔里崩出一声“哼”,昂着头,赶紧追他的老婆和女儿去了。
   肤浅,草率!我冲二弟背影指责道。
   陪父亲吃了晚饭离开父亲家,已是满天星斗时。
   沿着垂柳依依的江堤,三妹坚持要送我回家。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要借机说服我和她联合起来,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不仅坚决反对洪英提出的“好办法”,而且还要二比一,旗帜鲜明地否定这个“好办法”。
   三妹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她不希望有谁来替代母亲的地位。三妹说,世界上永远不可能再有谁,能像我们母亲那样慈祥、朴实、勤劳,坚强,那样智慧而磊落,伟大而高尚。
   是的,这么久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母亲对我们每一个子女的爱,用比海深比山高都不足以表达。母亲的爱,是永远不可能忘怀。
   说到母亲,三妹的声音唦哑了,我看见她大大的眼睛里闪着泪花,在月光的映衬下尤其明亮。
   我的鼻翼也酸酸的,我同样深深爱着我的母亲,怀念着母亲,她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身影和行为一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家庭的和睦幸福上,母亲犹如一泓深深的潭,无论家中有多少纠葛,她总是以容纳百川的胸怀,调剂盐梅,包容忍让,息事宁人。她宽宏的气量,包容的品格,让我们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和睦温暖昌盛。我的母亲,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灌溉心灵的清泉,是美化心灵的彩虹。母亲的爱和地位,在我们子女的心里特别高大,神圣不可侵犯,也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我伸出手去,紧紧握住三妹有些冰凉的手,庄重地点点头。
   三妹一下明白了,扑进我的怀里,小嘴巴在我耳边亲热地叫道:谢谢你,我亲爱的好大姐!知我者,大姐也!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阵风刮来似的,许多亲友以不同的方式,向父亲和我们传递了不少“好办法”的信息,让我们一时无所适从。
   也许是感到了危机袭来,没过几天,洪英的爸爸洪老师亲自“下场”,破天荒出面做东,热情地把我们三兄妹召到一家餐厅吃饭。
   三妹说:吃这顿饭,等于赴“鸿门晏”。既发短信,又打电话,要求我说,团结起来,联合“抗洪”。
   但是,碍于洪老师的情面,我还是说服三妹,我们三兄妹及家人都还是去了。当然,我们不会让洪老师破费的。
   席间,洪老师只字未提那个“好办法”,弄得我们三姊妹一头雾水,相视莫解。饭后,洪老师特别邀请我们全体去会展中心参观。
   我明白洪老师的用意,因为会展中心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的优秀家风家训主题教育展览,内容很感人,每天前去参观的人不少。洪老师准是要借用这个展览,现场给我们洗脑,草船借箭,让我们接受他主张的“好办法”。
   我被洪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心里热乎乎的。
   参观中,我们被无数个典型的家风事迹震撼,又被洪老师深入浅出地借题发挥,尤其是他从一个人的心理、生理,乃至家庭人文伦理道德角度的旁征博引,精深透彻讲解,深深折服。
   洪老师特别强调,老人再婚是家庭持续幸福的一个很好办法,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可以消除寂寞和孤独,还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关系网络,带来新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扩大老年人的社交圈子。老人再婚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必然,也是衡量子女是否真的孝敬老人的试金石,更是检验子女观念是否陈腐保守落后的标准之一。
   听着洪老师的话,我们一个个脸上火辣辣的,后背汗津津的,浑身上下象有千万条虫子在蠕动,很不自在。
   回家的路上,我们三兄妹都沉默着。我认真注视了几个弟弟妹妹,特别是三妹,感觉得到他们从内心里,似乎已经认同,并且有可能完全接受洪老师倡导的这个“好办法”了。
   我当然也不例外。
   忽然,三妹窜到我身后,把我拉在一旁,对我说:姐,现在我觉得我们太自私了。
   哦……?我有些奇怪地看着三妹,说:洗脑出成果啦,观念进步好快呀。
   三妹望一眼走在前面的二弟等人,低声说道:母亲辛劳一生,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的幸福,为了我们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美满幸福。你还记得母亲在最后时刻,对我们说的话吗?
   我脑海里立即映现出母亲临别的最后一刻。母亲躺在病床上,挣扎着拼尽最后一口气,用游丝般的声音对围在她身边的我们说出她最后的嘱咐:你们姊妹要团结,也不要忘记你们父亲的幸福。
   三妹继续说:母亲走后,我只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小家庭,而遗忘了父亲的幸福。我对不起母亲。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人不能再封建!现在我想通了,我们不能因为儿女和自己小家庭的私利,牺牲父亲后半生的幸福,而是要千方百计让父亲在有生之年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怎么办?那就是同意并坚决支持洪老师提出的办法。这是对母亲辛劳一生愿望的继承,是对母亲最大的记念,也是对父亲和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
   我读懂了三妹单独和我交流的意思,眼望着前面道路上几只悠悠戏耍的小狗狗,轻声说道:我不会当三分之一的!
   三妹顿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一把拉起我奔跑着向前,欢呼着去追赶那几只可爱的小狗狗。
  
   二
   近水楼台,先得月。父亲的好事终于敲定了。
   原野上鲜花盛开,城市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五一劳动节”到了。父亲家里也一派洋洋喜气,人满暴棚,大家都是奔“好办法”而来的。不光我们三姊妹三个小家庭一个不落的全员聚在父亲身边,更还有从邻市赶来的八位尊贵的客人。
   尊贵的客人是洪英的小姨一家人,有洪英的表哥小阳夫妻、表妹小琳夫妻,以及他们的独生儿子,当然还有我们最盼望的最尊贵又最值得尊敬的小姨。小姨最要好的一位闺蜜也陪伴小姨来了。说来也巧,那闺蜜竟是三妹大学四年情同手足的一位同学的母亲。
   洪老师夫妇自然是必不可缺少的主角,他们“反客为主”,忙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指挥安排一切。
   时间到了九点九分九秒,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后,洪老师便登台亮相,高声道:我宣布,“一对黄昏恋,两个幸福人”,搭建幸福桥家庭盛典现在开始。接下来,就风趣的逐一介绍起在场的每一个大人小孩。尤其分别重点的详细地介绍了两个重点人物:我的父亲,还有小姨,我们未来的继母亲。
   小姨姓程,名丽莎,在她们家姊妹中最小,排行第九,晚辈们都叫她九孃。
   小姨中等个子,清瘦,显得很精神、干练,话语不多,脸上不怎么有笑容。她跟我的初步印象是很严肃,也是一个挺和善且能干的女性。
   随着洪老师的介绍,父亲紧锁的眉头逐渐放开。不久,十分严肃的脸上泛起红润,眼里溢着兴奋又幸福的光芒,眉间变得亮堂,嘴角堆积了微笑。父亲大半年来难得一见的表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终于还是回来了。
   洪老师介绍完,对父亲和小姨说道:我就不要求你们两个象年轻人那样了,说着话,风趣地做了一个飞吻的动作。接着继续说,两位就握握手吧!
   在几个孙子们的推搡簇拥下,父亲和小姨都如大姑娘般的害羞,低着头,满脸通红,扭扭捏捏地慢慢走拢。再在洪老师夫妇的极力鼓动下,父亲和小姨饱经风霜的两双手分别缓缓伸出,手指颤抖,既慌乱的躲闪,又极力地想靠拢,很快还是找到了感觉,两双曾经沧海,今后又将沐雨栉风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阳光下,两个老人甜蜜地笑了,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
   于是,我们三兄妹和洪英的表哥表妹不约而同的热烈地鼓起掌来,并躬身相互握手,拱手恭喜祝福。二弟忙抓过一瓶啤酒使劲搖晃几下,用牙齿咬开瓶盖,雪白的啤酒便猛烈喷出,持续射向空中,形成了几道美丽而壮观的上下起伏的弧线,瞬间又变成弯弯的美丽彩虹。孩子们热烈欢呼着,争先恐后扑上去,反复跳跃,伸手去抓弧线和彩虹。
   三妹跑前跑后,拿着相机抢拍下不少精彩的瞬间,还特地把大家召在一起,拍了一张人人眉开眼笑的“全家福”。
   城市灯如昼。我们送走小姨一家人后,余兴未尽,仍然聚集在客厅里,围在父亲身边再次祝福,也兴致盎然地打听小姨家的主要情况。
   虽说这个小姨也算得上是我们家的一个亲戚,但毕竟不是常来往的,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现在一夜之间,这个小姨和她的子女就要成为我们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成为至爱一亲人了,所以我们三兄妹不得不挖挖“矿”。
   小姨是邻县供销社的退休工人,家也在邻县的城里,自己一个人住在七八十平米的老房子中。原小姨父是一名教师,曾担任过学校校长,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小姨父走后,小姨含辛茹苦,独自一人哺养一儿一女,上学,成长,希望他们长大后有个自食其力的工作。
   一对儿女也争气,没辜负小姨希望。虽然妹妹比哥哥小了两岁,但成绩好,和哥哥同时考上了中专学校,一同毕业,同年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也理想。妹妹进了市工商局,哥哥进了市政建筑公司。十来年后,妹妹当上了科长,哥哥则成了公司老总,并且都有了各自幸福的小家庭。
   尽管哥哥成了老总,但在涉及自己母亲的重大事务上,还是全
   由妹妹拿主意。这次我的父亲和小姨的黄昏恋,即使是由他们的亲姨父洪老师亲自提议,也还是经过了妹妹认真考察,反复思考,最终表态赞同,才成就的。
   的确,小琳两姊妹都快到中年了,已经走进了岁月的多风多雨时节,工作、孩子、家庭、生计等,诸事缠身,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幸福与痛苦,得意与失意,孤独与烦恼,平静与平淡,通达与彻悟,一切尽在默默的感受里,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百里之外的小姨。小姨个人独居,她的生活起居和健康幸福,着实让兄妹二人操碎了心。如今,洪老师撮合的这桩好合之事,按洪老师的妻子,也就是小姨的亲大姐的话说,两家是门当户对,家庭和睦基础好,且知根知底,何乐不为?并且,小姨平时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我们这个家的情况,老人慈祥,子女个个事业有成,且孝顺,经济条件也过得去。

共 29601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作者首先通过对父亲、九孃、三妹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如父亲的深情、包容与执着,九孃的复杂经历与内心矛盾,三妹的直率和情感变化等,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魅力与复杂性。其次,作者深入刻画了父亲与九孃之间的爱情,从相识相恋到婚后生活的点滴,以及面临困境时的痛苦与思念,都展现出这份爱情的深沉与真挚。同时,对子女们在父亲再婚过程中的态度转变及情感纠结也描写得十分细腻,增强了故事的情感张力。第三,作者以父亲的黄昏恋为主线,穿插了家庭中的各种事件和矛盾冲突,如子女对父亲再婚的态度、九孃的过去经历、夫妻间的生活摩擦等,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尤其是九孃的突然离开和父亲的苦苦等待,以及后续的种种发展,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第四,小说探讨了再婚家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年龄差距、子女态度、夫妻义务、家庭责任等,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此类家庭的困境与挑战。同时,也传达了对爱情、亲情、家庭和睦的向往与追求,引发读者对家庭关系和人生幸福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总之,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中父亲的黄昏恋经历及其后续发展,展现了再婚家庭中的情感纠葛、现实问题与人性百态,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情感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家庭、婚姻与爱情的深入思考。一篇人物塑造鲜活、情感表达细腻、情节设置巧妙、主题深刻有内涵的优秀小说。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12-19 09:08:38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放歌        2024-12-21 14:50:50
  谢谢社长和社团的鼓励鞭策!祝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