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 爱心】新昌旧年韵,岁月沉香情(散文)
新昌的风,仿若一位岁月的信差,当它携着糯米与新酒的馥郁芬芳,悠悠拂过古老的街巷时,旧年的盛大帷幕便悄然拉开。在这片充满独特魅力的土地上,一场饱含地方风情与传统韵味的新年庆典,就此徐徐铺展。
腊月二十三,新昌人家中弥漫着虔诚的气息,送灶司菩萨上天的仪式庄重而神圣。长辈们精心备下麻滋、粽子等供品,那麻滋,软糯可口,每一口都饱含着对灶神的敬重;粽子四角尖尖,紧实饱满,似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袅袅香烟升腾而起,缭绕在灶台之上,家人皆心怀敬畏,合十祷告,盼望着灶司菩萨“好言好语传上天,恶言恶语放一边”。孩子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一切,那淡淡的青烟犹如化作了通往天庭的神奇云梯,带着人间的美好祈愿缓缓飘去。
送灶过后,新昌的村庄里便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成为家家户户的重要任务。大人们手持长柄扫帚,仔细清扫着屋顶的蛛丝与墙角的积尘,似要将旧年的一切阴霾清扫殆尽;女人们端出木盆,认真清洗着铜盆陶罐,那明亮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故事。一时间,庭院中水花四溅,欢声笑语回荡在房前屋后。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你一言我一语,打趣逗乐,浓浓的乡情在这忙碌的氛围中愈发醇厚,如同新昌当地特酿的美酒,醉人心脾,令人难忘。
捣麻滋、裹粽子,可是新昌年味里不可或缺的美妙旋律。裹粽子多选在过年前几天或十来天,彼时天气寒冷,正适宜保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手中粽叶翩然舞动,糯米、红枣、五花肉巧妙搭配,被紧紧包裹其中,再用棉线细细缠绕,一只只饱满的粽子便跃然眼前。而捣麻滋,则是吃分岁饭时的精彩“重头戏”。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男人们高高举起木杵,用力捣下,伴随着有节奏的“咚咚”声,糯米在石臼中欢快地回弹。孩子们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揪下一小团糯米放入口中,那香甜的滋味瞬间在味蕾上绽放,恰似新年的喜悦提前降临。
年夜饭,是新昌人一年中最温暖的家庭聚会。往昔岁月里,家中厨房是主妇们大显身手的舞台。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照着主妇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餐桌上摆满了自家腌制的腊肉,肥瘦相间,油光透亮;新鲜捕捞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各种时令蔬菜,简单却又充满了新昌独特的家的味道。不少人家还会热情地邀请村中的亲友或曾给予帮助的人前来共享这顿团圆饭,大家在推杯换盏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屋子,让这寒冷的冬夜充满了无尽的温暖与欢乐。
给孩子们“分岁”,是孩子们满心期待的时刻。虽不像如今的“压岁钱”那般丰厚,只是些许“分岁钞票”,但在新昌的孩子们眼中,那却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孩子们欢欢喜喜地接过长辈递来的红包,脸上洋溢着纯真灿烂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其揣入怀中,心中已开始盘算着可以去买些心仪已久的小物件,或是几串鞭炮,好让自己在新年里尽情玩耍,享受那专属童年的欢乐时光。
除夕夜,祭祀祖先与拜菩萨的仪式在新昌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家中的长辈带领晚辈,在祖先的牌位前摆上丰盛的祭品,燃起香烛,洒下祭酒,而后庄重地磕头祈福,祈愿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遂、繁荣昌盛。紧接着,还要拜祭天地菩萨以及猪栏、牛栏、羊栏、鸡栏等各类土地菩萨。在朦胧的夜色中,人们手持香烛,穿梭于各个角落,口中念念有词,那虔诚的模样,仿佛将心中所有的期盼都寄托在了这袅袅香火之中,企求来年新昌这片土地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床前放置各种各样的鞋,这一独特的新昌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家人丁兴旺的殷切期望。一双双鞋子整齐地排列着,宛如一个个无声的守护者,默默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守望着家人的幸福与安宁,见证着新昌人家族的延续与传承。
而除夕夜清账,对于负债的新昌穷人而言,无疑是一道艰难的“年关”。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只能在这一晚心怀愧疚与无奈,在寒冷的夜色中四处躲藏。而债主们,虽也有自己的难处,但在这团圆之夜,往往也会手下留情,留一丝宽容与体谅,让新年的喜庆氛围不至于被债务的阴霾所笼罩,也体现出了新昌人在传统习俗中的温情与善良。
正月初一一大早,喝“米海茶”的习俗为新昌的新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甜蜜。“米海”的制作工序颇为繁琐,需先将糯米蒸成糯米饭,而后晒干,再在石臼中捣成米扁,接着继续晾晒,使用时放在锅里炒胖。当开水冲入,加入些许白糖,那“米海”瞬间膨胀开来,漂浮于水面,恰似一朵朵盛开的米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捧着热气腾腾的“米海茶”,轻啜一口,甜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也寓意着新昌人来年的生活如这“米海茶”一般,甜蜜美满,幸福悠长。
大年初一穿新衣,那是新昌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憧憬。尽管那时生活并不富裕,新衣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但哪怕只是穿着洗得干净整洁的旧衣,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喜悦与兴奋。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新昌的村庄里奔跑嬉戏,新衣或旧裳在风中飘动,仿佛是新年里最灵动的音符,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也奏响了新昌新年欢乐祥和的乐章。
看过年大戏,则是一年到头新昌大人小孩最为盼望的时刻。在那个文娱活动相对匮乏的年代,过年大戏犹如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戏台上,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精彩演绎着世间百态、古今传奇,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台下,观众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喜或悲,沉浸其中。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偶尔被台上的表演吸引,驻足片刻,而后又继续打闹玩耍,那热闹非凡的场景,那激昂高亢的戏曲声,在新昌村庄的上空久久回荡,成为了新年里最令人难忘的记忆,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新昌人的心中。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许多旧时的习俗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渐渐隐去。酒店里的年夜饭取代了家中的厨房忙碌,电子红包代替了传统的“分岁钞票”,各种现代文娱活动让过年大戏不再是唯一的期待。
然而,那些曾经的习俗,那些蕴含着先辈们智慧与情感的传统,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深深镶嵌在每一个新昌人的记忆深处,永不磨灭。它们是新昌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经过岁月的积淀,这些传统习俗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成为新昌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与眷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