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冬季乡村生活组诗(诗歌)
《晒腊肉》
阳光下,岁月静好,
腊肉悬挂,风中轻摇。
是时间的沉淀,也是记忆的味道。
红彤彤的肉,透着琥珀的光泽,
每一滴油脂,都是冬日的暖阳。
烟熏火燎,是自然的馈赠,
每一寸肌理,都藏着山野的秘密。
风,轻轻拂过,
带走了多余的水分,
留下了坚韧与醇厚。
是岁月的雕琢,也是时光的印记。
家的味道,在这一刻凝聚,
是母亲的手艺,是父亲的期待。
是团圆的象征,是温暖的传递。
腊肉,不仅仅是食物,
它是家的符号,是情感的纽带。
在每一个寒冷的冬日,
晒腊肉,晒出了家的温暖,晒出了年的味道。
《腌霉鱼》
在岁月的河流里,
一条鱼,轻轻游过,
它不问归途,不问来路,
只在水中,悠然自得。
它说,它要成为一道风景,
在时间的腌制下,
褪去鲜活,换上新装,
从河流到餐桌,从自由到束缚。
盐粒是它的新衣,
层层叠叠,覆盖了鳞片的光泽,
它在静默中,等待着,
等待着那一抹霉变的香气。
不是所有的鱼,都能成为腌霉鱼,
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换来期待的味道,
它在腌制中,学会了忍耐,
在霉变中,找到了新生。
它说,它不怕被遗忘,
因为每一口的品尝,
都是对它生命的颂歌,
在舌尖上,它再次游动,
在记忆中,它永生。
腌霉鱼,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在每个味蕾的探索中,
它讲述着,关于时间,关于变化,
关于一条鱼,如何成为传奇。
《做霉豆腐》
在时间的缝隙里发酵,
黄豆蜕变,披上白霜的外衣。
霉菌,自然的画师,
在豆腐的肌肤上绘出生命的图腾。
古老的手艺,传承的火种,
在每个清晨,每个黄昏,
奶奶的手,轻柔又坚定,
将岁月的智慧,一点一滴,
融入这方寸之间的霉豆腐。
盐巴如雪,均匀撒落,
是冬日的问候,也是风味的承诺。
辣椒的红,花椒的麻,
在舌尖上跳起热烈的舞蹈。
密封的罐子,静默的守候,
等待那一日,揭开神秘的面纱。
霉豆腐,不只是食物,
它是记忆,是乡愁,是温暖的家的味道。
在城市的喧嚣中,
我们寻找那份纯粹,
霉豆腐,简单的食材,
却承载着复杂的情感。
一口下去,是历史的沉淀,
是岁月的馈赠,是文化的传承。
做霉豆腐,不只是制作,
它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
在每个清晨,每个黄昏,
我们继续这古老的仪式,
做霉豆腐,做一份记忆,
做一份传承,做一份生活。
《打糍粑》
在冬日的暖阳下,
石臼里,糯米香。
木杵起落,节奏铿锵,
是岁月的鼓点,是生活的交响。
一杵一杵,力透石心,
糯米渐渐,软糯成团。
汗水滴落,汇成辛勤的河,
每一滴,都是对丰收的赞歌。
糍粑,是团圆的象征,
是节日的欢声,是记忆的香甜。
在每一次的敲打中,
我们敲打出家的温馨,岁月的沉淀。
老树下,笑声朗朗,
孩童绕膝,老人微笑。
糍粑黏连着每一颗心,
连结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打糍粑,打出年的味道,
打出家的温暖,打出希望的曙光。
在这简单的动作里,
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岁月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