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姑奶(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姑奶(散文)


作者:萧垦 举人,409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5发表时间:2024-12-26 13:26:14

爷爷姊妹5个,除掉小姑奶,其他几位相继去世的早。在解放前后的那些时间,医疗条件还很低下,爷爷是在36岁时患肺结核去世的。父亲常常念叨说,俺们这一房老萧家就没有活过六十岁的人。父亲的话并不奇怪,在过去,许多疾病都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加上生活条件艰苦,大多数人的寿命自然不长,能够活到六十岁已经算是高寿。因为长辈中许多亲人早早去世,对于惟一在世的小姑奶,父亲就特别亲近。
   姑奶居住在吴河乡范棋村,所处是地道的山区,距离我家大约有四十多公里。我小时候,每年拜年,父亲都要去姑奶家一趟,翻山越岭的地走去,一个来回总要费上六七天。父亲除掉年轻时去武汉做过生意,一生很少出远门,大部分时光就留在县城周围,家乡的角角落落都曾留下他用脚步丈量的印迹,而从我家到姑奶家的这段路程是父亲走得最为牵挂最为漫长的一段。
   父亲总有心愿想接姑奶来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可家里的状况实在不好,不单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不好,并且路程实在太远。姑奶倒不介意,有一年来我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整日不闲着,总帮衬着忙这忙那。非常不巧的是姑奶竟然生了病,可把父亲急坏,赶紧请村里的赤脚医生余先过来给姑奶看病。姑奶病好后吃饭的胃口不好,父亲又专门赶去县城给姑奶买藕粉调理脾胃。在那时,藕粉好像是我见过的最高级的营养品。
   有自行车的时候,再去姑奶家拜年,就由大姐或二姐骑自行车带着父亲去,来回也要两三天。等到我稍大些,能够骑自行车时,就由我陪着父亲去姑奶家拜年。每次去之前,最紧要的就是将自行车的闸皮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下陡坎时安全。骑行单程总要花费大半天时间,走走停停,弄得浑身是汗,腿脚酸疼,如果不是有好吃的诱惑,其实我并不很向往。但父亲却很兴奋,路上总有说不完的话,话题总离不开和姑奶、姑爷家往来的许多往事。
   通过父亲的话题,我知道了一些关于姑奶参加共产党闹革命的事。改革开放不久,县民政上走访登记老红军时,姑奶突然拿出珍藏多年的红军时期的徽章和证件,并且准确回忆出当时参加红军部队的番号和指挥员姓名,说出第一次解放商城的许多真实历史。姑奶的事迹在吴河乡引起轰动,县里多次派人过来采访报道。对于发生在姑奶身上的这些事情,当时我并未觉出新奇,每次正月里到姑奶家拜年时,望着她平凡普通的模样,除掉和蔼可亲外,实在没有看出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对姑奶的印象就是感觉她完全是一位老人,已近七十岁,身体瘦小且有些佝偻,圆圆的脸庞和父亲有些相像。姑奶的脸上布满皱纹,干枯的手上也满是皱纹,她得空时总喜欢握着我的手,脸上挂着慈祥地笑容,目光怜爱地望着我,干瘪的嘴巴总说过不停。姑奶的手柔软、冰凉,仿佛被岁月侵蚀后失去了温度,但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一股来自于血脉深处的无限关爱。小表婶看见时,总笑着感叹说看俺娘,一见到亲人,都高兴成啥样了!
   由于交通不便,相距太远,姑奶和我们家的往来并不算多,没有太多的相处,也就没有太深的情感互动。每次正月里短暂的相聚,我对姑奶的感情更多是受父亲的影响。除掉对姑奶有好感外,让我最眼气的是姑奶家收拾得干净整洁的青砖黑瓦屋比我家的茅草屋好,屋后环抱的山坡上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毛竹,浓密的竹叶笼罩着屋后的天空,很让人神往。我总喜欢溜到屋后的山坡上转转,目光在毛竹和各种树木间游移,然后又慢慢扫过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生出很多留恋。
   高中毕业后,我就再没有陪父亲去过姑奶家。刚踏入社会,我跟着哥哥、二姐在家乡小镇上经营陶瓷壁画生意。父亲很有心,专门找出一张姑奶的黑白肖像照片,让二姐在瓷板上画出来烧制。二姐花费很长时间,用心的将姑奶的肖像用黑色矿物颜料临摹在瓷板上,姑奶的肖像烧制出来后,釉色表面不是很光洁,有些明显的瑕疵,但她脸上饱含的慈祥神韵却完全显露。我将姑奶的瓷板肖像装了一个木框,摆放在堂屋供桌上,她微微的笑意就长久的留驻家中。
   由于有政府的福利补贴,加上小表婶的细心照顾,姑奶的身体一直很好,去世时走的很安详。姑奶去世时我已经奔波在外地,没能前去祭拜,算是一个永久的遗憾。后来每次从外地回家和父亲聊天时,他的话题时不时就会落到姑奶身上,那是他在苦难岁月中惟一可以依托的长辈,许多生活的伤痛在亲人的宽慰中得到缓解。所以姑奶的存在对于父亲就是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支柱,所以他的那份思念自然格外深沉。
   最近一次回家,和父亲聊天时,我仔细询问了关于姑奶当年参加共产党闹革命的事情。从父亲不是很连贯的断续回忆中,我大致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民国18年以前,十来岁的姑奶在县城给大户人家当丫头,在西城门外陶家河边洗衣服时,和准备解放商城打听城内情况的红军探报接触上,后来受到影响加入红军。1929年,商城第一次起义时,姑奶亲自参加了战斗,起义只取得短暂的胜利,后来失败。红军队伍被打散后,腿部受伤的姑奶从金寨向固始方向绕道,费尽周折才逃回龙潭河老家。姑奶的身份在老家已被许多人知晓,成为“党婆”可是天大的灾难,为了避祸,经嫁到范棋村的一位远房姑奶做媒,姑奶最后嫁给姓范棋村姓吴的大地主家,也就是后来的姑爷家。老吴家在范棋村是大户,姑爷家又是大地主,因此姑奶的身份才得以安全隐瞒下来。
   父亲说商城前两次起义失败,被杀掉的共产党和革命者非常多,估计冤杀错杀的也不会少,那种血腥场景完全是令人窒息的恐怖。因此,当商城第三次真正解放时,人们对于共产党能否站住脚,在很长时间内仍然存在怀疑。
   由于时间久远,姑奶也已经故去多年,已经让我无法真正重新探究那段幽深的历史。我只是在心中琢磨,是何种力量让当时还是孩童的姑奶有勇气加入极大凶险的革命事业,又是何种苦难磨练出姑奶隐忍的耐力,居然几十年都没有丢失革命证物,而且也从未让任何人知悉她的举动?或许是对生的无限渴望,或许是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炙烤,或许是一种信念的支撑……然而一切随着姑奶的远去,永远也不可能再有准确的答案。
   姑奶的名字叫肖赤明,父亲说她的名字是参加革命时红军部队起的。商城第一次起义解放时更名为赤城,赤明的寓意很明显,就是一颗红心迎接光明。后来的历史证明,最终的光明是无数人的鲜血换得,而姑奶也用大半生的隐藏才换得余生的安定。
   姑奶最后留下来和我有关联的,就是一直保存在家里的那块瓷板肖像,是她和我之间惟一有形的记念。
  
   2024.12.26日.夏庄

共 25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饱含深情与厚重历史的文章,心中满是感慨,在此要特别感谢作者的用心创作,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家族往事与革命记忆。文中围绕着姑奶展开的故事,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岁月长河,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真挚的情感。从父亲对姑奶的那份特殊亲近,到姑奶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亲情在艰难岁月里的坚韧维系。那翻山越岭去拜年的路途,是父亲牵挂的见证;姑奶生病时父亲的焦急照料,尽显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姑奶那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革命过往,更是如同一颗璀璨却又蒙尘的明珠,在岁月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她年少投身革命,历经起义的起起落落,为了躲避灾祸隐姓埋名,却始终坚守着革命的证物,那份信念与隐忍让人肃然起敬。虽时光久远,姑奶也已离去,那些疑问或许再也找不到准确答案,但她的故事、她的精神已然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那块有着瑕疵却饱含慈祥神韵的瓷板肖像,成为了姑奶留在世间、留在作者家中有形的纪念,也成为了我们这些读者触摸那段历史、感受那份亲情的一个窗口。感谢作者将这段故事分享出来,让我们能一同走进那段岁月,去体会亲情的珍贵和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佳作推荐共赏,愿更多人能从中汲取力量,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过往。【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26 13:26:49
  这篇文章真的太打动人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家族里姑奶的故事,既有浓浓的亲情展现,又带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意,让人仿佛跟着作者的回忆一同经历了那些岁月,着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呀,值得细细品味。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26 13:27:09
  读罢此文,深感其魅力所在。从平凡的家族往来切入,引出姑奶不平凡的革命事迹,叙事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将亲情与历史完美融合,让人在感受温暖亲情的同时,对过去的革命岁月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是一篇很有深度又饱含温度的佳作,为作者点赞!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27 08:37:45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萧垦        2025-01-04 18:58:14
  谢谢老师评赏鼓励,问好,敬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