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爱心】寻迹英雄:王金发故居探微(散文)
久闻王金发故居坐落于嵊州广利董郎岗,与我所在的新昌相距不远,驱车前往不过个把小时。然而,这咫尺之遥,却让我数年之后才踏上探寻之旅。
曾经,我听闻王金发主政绍兴时生活腐化、行事乖张,这些负面传闻如阴霾般,让我难以将他与值得敬仰的形象联系起来,对其故居自然也兴致缺缺,只当它是承载不光彩过往的寻常老宅。
直至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友人盛情相邀,我终是踏上了前往董郎岗村的路途。一路春光旖旎,阳光温柔洒落车窗,车窗外,田野里油菜花肆意绽放,金黄夺目,与远处错落有致的青山相映成趣。但我的心思,早已飘向那隐匿于董郎岗村的神秘故居。
车子缓缓驶入董郎岗村,这里静谧安宁,仿若世外桃源。村民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偶尔投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外来访客。沿着蜿蜒小路前行,不多时,王金发故居便映入眼帘。它静卧于村子西侧山坡,与波光粼粼的沸水水库毗邻。屋后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如一道绿色屏障,为故居遮风挡雨,默默守护着往昔的故事。
故居为典型的清晚期建筑,呈封闭式农家四合院格局,古朴厚重之感扑面而来。正屋面宽五间,两侧厢房相连,中间的天井由鹅卵石精心铺就。岁月的磨砺,让这些鹅卵石表面光滑如镜,每一颗都似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屹立不倒,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山墙上的风火墙留存着弹痕,据传是王金发习武时所留。抚摸这些弹痕,当年那个热血少年在此舞枪弄剑、挥洒汗水的豪情壮志仿佛跃然眼前。大门位于第一进北端,门额上“居之安”三个字虽已斑驳,却仍透着宁静祥和的气息,似在传达着主人对生活的期许。
走进故居,一股岁月沉淀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王金发生前居住的第二进南侧一楼,陈设简单朴素。一张旧木床,床榻上的被褥虽已褪色,却叠放得整整齐齐;一张斑驳书桌,上面摆放着几本泛黄书籍,仿佛在等待主人再次翻阅。站在房中,不禁遐想,他是否曾在这张书桌前谋划革命大计,在这张床上憧憬国家未来。
带着对王金发复杂的情感,我从这故居出发,深入探寻他的生平事迹。
王金发自幼聪慧,性格豪爽仗义,对习武情有独钟,尤其擅长射击,浑身透着闯荡江湖的豪情。清光绪二十六年,年仅十七岁的他,毅然加入乌带党,后归附平阳党,并凭借智慧与勇气成为首领。1904年考取秀才后,他并未走上仕途,而是与同乡志士一起创立大同学社,秘密开展反清活动,在封建统治的黑暗中勇敢地燃起革命火苗。
1905年,王金发在绍兴大通学堂加入光复会,获徐锡麟赏识。同年冬,他东渡日本,进入大森体育学校学习。在异国他乡,他刻苦钻研军事技能,最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06年学成归国,他来到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担任体操教员,倾尽全力培训会党骨干,为革命事业默默积蓄力量。
1907年,徐锡麟与秋瑾密谋在安徽和浙江同时发动起义,王金发被推选为绍兴光复军分统。起义前夕,他全力筹备,然而,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徐锡麟和秋瑾壮烈牺牲,王金发也遭到了清廷的通缉。他改了名字,隐居在浙东山区,数月之后,在陈其美的接应下,辗转前往上海。
在上海,王金发以母亲变卖家产所得,与陈英士等人建立天保客栈,作为江浙革命党人秘密联络机关。但因叛徒告密,机关被破坏。王金发怒杀内奸汪公权,惩戒叛徒刘师培。此后两年,他奔走多地,积极联络同志、募集捐款,为革命不遗余力。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敏锐地抓住机遇,组织敢死队秘密奔赴杭州。9月14日晚,他率敢死队与起义新军会合,一举攻克军械局,为光复杭州立下“首功”。随后应绍兴革命党人邀请,率部光复绍兴,自任都督。
主政绍兴初期,王金发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公祭先烈、减除苛税、兴办实业、发展教育,还积极筹饷扩军准备北伐,绍兴在他治理下生机勃勃,他也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王金发逐渐被旧势力包围,他对参与杀害秋瑾的凶手章介眉“网开一面”,引发社会不满,声誉受损。1912年军政分府撤销后,他拒绝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聘请,携40万元库银前往上海,购置别墅,过上寓公生活。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王金发在上海召集旧部,出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投身反袁斗争。讨袁失败后,他再次遭悬赏通缉,亡命日本。1914年11月,为继续革命,他向陆军部投诚,却拒绝袁世凯让他杀死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坚守底线回到浙江。
1915年5月,王金发与同盟会会员姚勇忱到杭州活动,不幸在章介眉策划下,遭浙江都督朱瑞软禁。6月2日下午4时,他被枪杀于杭州陆军监狱,一代英雄就此陨落。孙中山先生听闻后,发出“天地不仁,歼我良士”的感叹,赞誉他为“东南一英杰”。
走出王金发故居,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曾经,我因他人生中的污点而全盘否定他,如今看来,实在片面浅薄。王金发的一生,充满矛盾与挣扎、辉煌与遗憾。他有过英勇的革命壮举,为推翻封建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也曾在权力与诱惑面前迷失自我。但在最后时刻,他坚守底线,为信念付出了生命。
他仿若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尽管人生存有瑕疵,可他对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断不可被忽视。他的功绩已然被历史深深铭记,他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敬仰。站在山坡之上,回首王金发故居,它在夕阳的余晖里显得那般宁静且庄重。这座古老的建筑,既见证了王金发的一生,也见证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也让我深切地明白,历史彰显着人性的复杂,凡是有信念追求之人,都理应受到尊重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