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冬日里的阳光(散文)
北方的秋天总是短暂的,一场寒风将黄叶吹落。随着一阵阵猛烈刺骨的寒流从西伯利亚呼啸而来,很快进入了冬季。北方的冬天总是枯燥的,光秃秃的树干,漫山遍野的枯黄,显得单调而悲凉。然而,让人欣慰的是,那一缕缕冬日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一丝丝暖意和慰藉。
小时候大棚菜还比较少,入冬第一件事便是母亲腌白菜。母亲早早就从地里将白菜收获回来,择洗干净,最关键的步骤便是晾晒,母亲将温水烫过的白菜放到凉棚上,摆成一排排晾晒,初冬的阳光还有些许娇艳,母亲翻晒几次后便在大瓷缸里腌制。冬日的早饭,家里常常熬一锅玉米糁粥,切一碟酸白菜,酸菜伴着玉米糁粥,玉米粥的香甜软糯与腌白菜的酸爽清冽都浸润着阳光的味道,温暖了胃口,刺激了食欲,成为冬天最可口的美味。我们家乡盛产柿子,无论柿子畅销与否,家里总要制作一些柿饼,在物质匮乏年代成为重要的干果。父亲将树上新鲜的柿子摘下去皮,摆在高粱秆或芦苇秆晾棚上,成排成排金灿灿的柿子,犹如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正在操练,杲杲阳光与嗖嗖寒风带去了柿子中的水分,更褪去了柿子中的生涩,经过几番的捏饼、翻晒,并放在阴凉处捂霜,浑身结晶白霜的柿饼成型,吃一口糖心流苏、甘甜无比,成为冬天最好的馈赠。
在农村忙完了春耕夏耘秋收,冬日的时光总是充满了闲适。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家门口、院墙外、麦草垛旁,妇女们穿着棉袄围坐在一起,纵使寒风阵阵,冬日的阳光依然暖意融融,她们东家长、西家短能八卦一晌午,直到做午饭时才扬长而去。年长的爷爷们,穿着羊皮袄席地而坐,嘴里叼着一个长烟锅,坐在墙角,抽一口旱烟,淡蓝色的烟圈慢慢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丝丝缕缕格外分明,那浓浓的旱烟味弥漫在空气中;一旁火炉上的茶罐滋滋作响,茶叶在茶罐中翻腾,热气在阳光中照射下形成一道道光柱,散发着醇厚茶香,那金色阳光照在沧桑的脸庞上,他们回忆着儿时艰辛,讨论着家国大事,显得格外悠闲惬意。冬至,不仅是我国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也曾经是最隆重的节日。从这天起,就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天,家里人念叨着“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四九冻破脸……”民谣。我们按照习俗,除了吃饺子之外,要给逝世的亲人在坟前送寒衣,寄托那份对故人的冷暖惦念之情。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冬季天亮晚、天黑迟,特别是冬至这天虽是我们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但那天的阳光是一年中最美的,光线穿过窗户映射进来,拉出一年之中最细长的光束,窗边桌面上摆放的照片在金黄色的光束照耀下,那照片中的人物被镀上古铜色,仿佛穿越鲜活起来,墙面上斑驳的光影随着太阳升降而移动,光线映射在墙面上显得极其明亮醒目,整个房间亮堂堂的,给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带来了生机。
北方的冬天,在漫山遍野的荒芜中,唯有那绿油油的麦田增添了一抹生机,孕育着新的生命,成为人们饱腹生存的希望。那苍绿麦苗经受着凛冽寒风的考验,冬天的阳光给予了向上生长的希望与动力。一场瑞雪将麦苗覆盖得严严实实,大地白茫茫地一片,蓝天澄澈而高远,只有枯黄的野草挺立在白雪中,阳光温柔地洒在雪地上,将田野映衬得格外明媚,随着阳光普照、冰雪消融,麦苗露出了头,随着寒风摇曳,没有人知道,麦苗是怎样熬过寒冷的冬天。只知道,在冬季这段严寒洗礼的时节,它们在严寒考验中站稳脚跟,在风霜侵袭中磨砺淬炼,在漫天冰雪中坚韧不屈。虽然它们停止了生长,但在深扎根、练内功、待春暖。它们在寒风料峭中始终坚信,只要阳光普照,必将春暖花开,必将生命怒放。
冬日的阳光没有春日和煦拂面,没有夏日炙热难耐,也没有秋日明媚宜人,但它却是冬天最弥足珍贵的馈赠。它柔柔弱弱地穿透寒冷洒向大地,抚慰着严寒大地上的生灵,给予了萧瑟寒冬无尽的生机。让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有阳光的照耀,漆黑的夜晚总会被驱散而迎来光明白昼,严寒的冬天终将过去而迎来春暖花开,迷茫的人们总会被治愈而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