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枕边的海湾(散文)
一
香港的街道弯曲而狭窄,绕几绕就能把人绕晕,大巴车停稳当,整个人还在晕眩中,定定神,方才稳住心绪。抬头看眼前的宾馆,好嘛!直插云霄,怎么看也看不到顶,反而让人更加眩晕。
土地意识在香港是最敏感的,也是最昂贵的,只能去空中博取更多的空间。高楼的高,在香港并不鲜见,也是正常的生活解读。我们下榻的宾馆可是香港著名的大富翁李嘉诚名下的资产,我所居住的二十五层楼房,不过是整栋大楼的中间位置,上面可还有二十几层呢。
当我进入到自己的房间,拉开窗帘,波澜壮阔的维多利亚湾如同一幅壮丽的蓝色画卷,在我的面前倏然展开,让人不能不为之惊叹!站在这里望香港,所有的楼盘都显得要矮许多,维多利亚湾的湛蓝,如同一泓碧水把所有的一切,漂洗得无限纯净。站在这里的感觉是无限美好的,这个高度有一种俯瞰的享受,仿佛整个人随时都可以飞出去,把无限的壮美尽揽怀中。
近在咫尺的这块蓝,好像是一匹蓝色的绸布那样细软。摊开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而且还没有充分展平。另外的那边有多少呢,看不见也看不清,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边角,才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收展有度,是这块蓝绸存在的关键。一层层的波浪在不停地漫卷着,徐徐而来的动感,让这匹蓝绸更具神采。
天色渐暗,一派金黄色的灯光便覆盖到码头上面,细碎的波光粼粼,映射出的光焰还是很炫目的。尽管波光有些许谦和,还是能看见细密的纹理在闪动着柔软的质地。它像一块安然铺开的毯子,等着整个世界来此入睡。
今天是有月光的,我看见了那个半圆的亮光在空中摇晃,如一颗酣意渐来的眼神弥合着。一抹清辉不过是浮动着的薄溟,苍白色成为这夜的基本底色,在衬托着海湾的宁静。
我动了去走走的想法。距离海湾如此之近,为什么不去走走呢?脑子里产生这样的想法,不由地心中有些旷荡。
下楼来,站在楼前的空地上,向前眺望着,却看不见海湾的景象。有座高架桥像一个巨大的山包,挡住了那份壮美。两条快车道里,车流狂奔着,也隐去了海湾里的细密声音。从空中降临到地面,怎么有神仙落地的感觉呢?那份开阔不再,相反,繁杂的喧闹让人心悸。绕过这座山包,还要慢慢地来才行。
我们所下榻的楼盘,要经过一条匝道,才能走上正路,而这条路却绕到楼盘的后面,距离海湾越来越远了。路边的人行道是很狭窄的,与道路的狭窄相比,这已经很不错了。人行道的设置让人觉得太难受,走几步就要收一收脚步,不然会一步踏到公路上面去。
二
向中心街道汇聚过来的街道,足足有五六条,好像一条藤分出五六个杈,继续向外蔓延着。走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路边有几棵高大的紫槐树,树叶子发出簌簌的响声,树上的花虽然有些细碎,却开得异常的绚丽。
是条路就该能走出去,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不管是谁都会明白。我沿着眼前这条人行路走下去,是排在最下面的街口,我认为,这样走下去是最接近海湾方向的,这条路铺满了落叶和枯草。
没有走出去多远,便看见路边的一条长椅上,坐着一位老人,光着头,稀疏的白发差不多快秃到了顶。从他的面前经过,沉静的面容之中还带有忧郁。我看着他,他没有一点点的感觉,一动不动,好像是一尊塑像一样僵硬。
我向前走着,没有走出去多远,就被一张钢网拦住了去路。怎么会没有路了呢?我犹犹豫豫地踏上公路,还没有迈出两步,却从公路的拐弯处,冲出来一辆的士,差一点就撞到了我。幸好我的注意力集中,反应快,又跳回了路边人行道。
开车的司机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什么,一加油,迅速离开。之所以能与的士有这样的遭遇,我突然发觉到自己的错误。已经根深蒂固的行车方式,在这里却是完全错误的。香港是靠左行驶的,由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车辆是靠左行驶的,因此香港也采取了靠左行驶的规则。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在道路交通上,内地与香港也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法。内地的车辆来香港,要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驶,反之,香港的车辆到内地,同样也得入乡随俗。
这惊悚的一幕,让人不觉心里乱糟糟的,我的脚不知道该往哪里迈,在这里突然觉得不会走路了。我只能往回走,又经过那个老人的身边。他突然向我笑一笑,刚才发生的一幕,他似乎看到了,那笑容充满了善意。
他在这里静坐,是在回忆吗?还是在这里追寻什么?一个人能融入到身边的环境之中,是可以充分地享受这份宁静的。此时的他,一颗心随天地流转着,所有的一切已然如梦境一样轻飘了。仿佛他在一片茫茫如海的境界里,轻轻一搭手,便可以乘上一艘梦想之舟。
有几个女孩子从对面的路边快步走下,后面有两个男孩紧紧跟随着。有个女孩咯咯笑着,很清脆的声音,似乎把老人给唤醒。他正正身形,直起腰板,眯缝的眼睛也不自觉地睁大。
青春的美丽与光艳,是无与伦比的。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能唤醒一个人的沉睡意识,是必然的。那颗曾经年轻的心,在此时活跃起来,在这清风荡漾的夜晚,竟然为此摇曳起来。
他颤巍巍地站起来,没有动,而是默默地看着这群青春男女,拐过街角,消失不见。他们也许是去海湾,尽管去那里很绕远,可是这个过程,却很享受。
他是个孤独的寻找者,在这静谧的夜晚被唤醒了压抑在心底的力量,挣脱了束缚自己的那些限制,让灵魂开始做最后的飞翔。
他慢慢地向对面街边走去。拐角处飞驰而来的一辆的士,速度真快,却能快速刹车。车灯照耀,老人踽踽而行,等他走过去,才开始启动离开。
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都要迈出这一步。当我看见那老人在街对面向我挥挥手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心里有些触动。他是在给我做过街的示范吗?是的,他是这样想的。在没有向前方的目标出发之前,先学会如何走路,是不是很必要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难道不懂吗?我不禁对老人肃然起敬。
三
夜在慢慢地踱步,陪着我慢慢地环游着。天空下闪烁着炫丽的灯火,把远处的黑暗,勾勒成一只卧着的雄狮般的山峦。特有的音质在黑暗深处汩汩或者沙沙地响着,这是海湾特有的音质,只要用心就能体会到。
走不到海湾那边,只能在二十五层房间之中去感受。那金黄光焰里的海湾,已经变成一块漆黑的泥地。有轮船慢悠悠地游荡,灯光把海面照亮,却是窄窄的一条。流水的波纹,让这里成为一条大河的源头。大河之源,是开启航程的地方,由这里走向世界,才有开蒙天地的初始。
大河之名是因流淌而蜚声海内外的,动人的风情在随河水的流淌而滋生蔓延着。大河之舞是最浪漫的民风民俗,扶摇而起,翩翩起舞。那金色光焰笼罩下的幢幢高楼,已然褪去棱角分明的坚硬,深情款款如一群美丽多姿的美少女们,提着裙边,露出高洁的小腿,去清波里踩踏,去舞蹈。
欢快的声音在水波上飘荡开去,银铃般的唱响是与流水共生的。不知道在唱什么,也不必知道在唱什么,此时能够看见听见就足够了。有神灵在歌唱着,这里是充满灵性的海湾,有水的地方,便一定有神灵在居住。
海湾越来越暗,已经沉入大地。居住在海湾边的人们对这片海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宁静的一种敬畏。正是这种敬畏,才让它安然无恙了几千年。
我躺下来,耳边依旧想着那些声音,海水一波波地流转着,拍打着枕边,清凉的感觉与所有不可企及的意念,都根植于大脑的皮层之中。尽管只是一个瞬间,也将与神灵依存。面对茫茫碧海,只觉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