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无尽的思念,难忘的记忆(诗歌) ——沉痛掉念亲密战友黎裕盛(叙事诗)
无尽的思念,难忘的记忆
——沉痛悼念亲密战友黎裕盛(叙事诗)
噩耗传来:“老黎走了!”魂牵梦绕,南昌信息,字字千钧,震撼心魄,让我潸然泪下,心痛思念,回忆连篇。
“老黎”,在我面前不能算老,他是我的战友、我的兵。65年前的1959年,我任步兵84师炮兵团指挥连测地排长第二年,排里补入几名江西兵,其中就有黎裕盛,精干的小个富有精气神,一个睿智的头脑,一双明亮的眼睛,似曾相识,那么亲近。交往数日,相互熟悉,文学牵线,爱好同根,切磋交流,情感真诚。
过后一年,黎任班长,我到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职位虽变,距离不远,已是心心相印,亲如兄弟一般,爱好文学,喜欢写稿投寄报刊,共同筑梦,合作著篇。有时我提供素材,裕盛执笔,相融相洽,配合默契,斐然成章,刊登福州军区党报《解放前线》。
时隔不久,均被报社聘为通讯员,一篇《五好并蒂花》,掀起互帮互学争当五好战士浪潮,热火朝天;一篇《三对过得硬》:汽车开得动、通讯联得上、火炮打得准,助推战备训练,获奖喜报鼓励有加,投稿积极性涌入心坎。我兼战士演出队长,裕盛与我合作提供的文娱节目,得到全团指战员的喜欢。江西采茶戏《锁不住的心》,好评如潮,安心边防,护卫祖国安全;诗歌朗诵剧《孤儿恨》,控诉旧社会血泪史,指战员们看得悲泪涟涟,由军区文娱杂志转发推荐,成为阶级教育优秀诗篇。
之后裕盛被提干,调师政治部与我携手合力,在宣传、组织两科,共奋互勉。1964年师政治部分建,裕盛去福建省军区成为宣传部门骨干。原本表现出色,可大显身手,宏图大展。岂料“文革”中飞来横祸,遭受诬陷打击,被错误处理,回乡复员。后给平反昭雪,调到南昌市青云谱区党校担纲任职。枯木逢春,施展才能,干得很欢,名声雀起,业绩可圈可点,书记兼校长培养许多肩负基层领导责任的学员。
裕盛退休,不甘寂寞,热衷集报用报,数万各类珍贵报纸堆满房间,数次举办报展,省市新闻媒体宣扬,“报界奇人”“集报精英”成为闪耀的知名头衔。痴迷集报,成果丰硕,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中将给题写“黎裕盛中国报目馆”,华夏盛传。首屈一指的《中国报目》报名扬报界,成为报纸目录大全;撰写的集报用报文章多篇,获得专家赞赏,影响深远。
裕盛啊!兴趣旺盛,退休不退志,将爱好当事业,全身心专注投入,努力拼搏作奉献。也许是生命透支,过度劳累病魔来袭,也许器官自然老化,耄耋之年,美好憧憬正在眼前,人生不幸突如其来,医疗无术,苦撑数年,难以抗争,撒手人寰,驾鹤西天。好在已创辉煌,无悔无怨。裕盛走了,未曾想比我年轻却走在前面!
生老病死,人生无奈,新陈代谢,法则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有始有终。死亡不是人生危机,它是所有人生的终点。人终归要复归自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应生同春光,死同玫瑰,临终时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裕盛小我四岁,兄弟情谊,永留心间,峥嵘岁月,历历往事,叙谈倾诉,难以割舍。愿亲密战友、惺惺相惜之文友挚友,一路走好!用不了许多年,咱俩天堂相见,畅谈人生价值,探讨文学创作,激情洋溢,政见、文功如何?请马克思给予评判!
(2024年12月28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8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