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村里有个“百宝库”(散文)

精品 【丹枫】村里有个“百宝库”(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7发表时间:2024-12-30 09:07:41
摘要:原创首发


   退休后,故乡于我,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遥远的标识,而是心灵的归宿,我常常回到这里,寻觅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温暖。每一次归来,都会发现一些新鲜事,它们如同乡间小路上的无名野花,虽不起眼,却散发着质朴的芬芳,令人心生欢喜。而前阵子在村里的那几日,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彰显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朴素乡情和深厚感情。
   如今的农村,像是一位步入暮年的老者,宁静而祥和。平日里,年轻人大多外出闯荡,只有在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时,才会像归巢的鸟儿般匆匆赶回。所以,我每次回到村里,映入眼帘的大多是那些熟悉的同龄人或长辈们的身影。他们就像坚韧的老黄牛,只要身体允许,便会整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哪怕累倒生病,一旦康复,又会立刻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继续挥洒汗水,耕耘着自己的生活。
   在这些勤劳的长辈中,有一位叫宝仓的老哥,与我同辈。他还不到七十岁,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前几年的一场腿疾,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后遗症。从此,那些重活累活便与他绝缘,就连长时间的走路,对他来说都成了一种奢望。这让一向要强的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沮丧之中,仿佛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雄鹰,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展翅高飞。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那天,村子里传来几声收购废旧物品的吆喝声,这声音宛如一道明亮的曙光,瞬间穿透了宝仓哥心头的阴霾。他灵机一动,心想:“我为啥不骑着三轮车去干这事呢?既轻松,又不用走太多路。”这个念头一旦在心中生根发芽,便如一股清泉,瞬间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将那辆停靠在院子角落里许久未用的农用机动三轮车推了出来,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给松动的螺丝拧紧,给需要润滑的部件上好润滑油,又将电瓶充满电,然后满怀期待地踏上了他的新征程。
  
   二
   宝仓哥年轻时曾担任生产队队长,为人公正无私、诚实本分,在村里威望颇高。如今,他干起了捡拾废旧物品的营生,可是从前想都没想过的事。不过,他选择的不是收购,而是更辛苦的捡拾。这并非是他没有收购的本钱,而是他不想跑得太远,也不奢望靠这个能赚多少钱。他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让自己的生活不再那么空虚无聊,然后才想到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为儿子减轻一点负担。
   起初,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本村的垃圾场。在那个看似脏乱的地方,他却像一位寻宝者,总能发现许多被人丢弃的“宝贝”。旧家具、旧电器、旧衣服、旧帽子、旧螺丝、旧螺帽、旧书旧杂志以及废铜烂铁废报纸等等,都成了他眼中的“猎物”。他将这些废旧物品一一捡回家,然后像一位耐心的工匠,仔细地进行归类整理,打包装车,再拉到废品收购站变卖。虽然每次的收入十分微薄,但对于宝仓哥来说,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在废品收购站,他还学到了很多变废为宝的知识,那些看似一文不值的废旧物品,经过巧妙的加工和处理,竟然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这让他大开眼界,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仓哥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周边的村庄。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开着那辆三轮车,穿梭于各个村庄的垃圾场之间。他的身影,成为了乡村小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地在垃圾场里转转、看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价值的物品。每次回来,他的车上都会满载而归。回到家后,他又会马不停蹄地开始归类整理,耐心地等待攒够一车后,再拉去变卖。
   渐渐地,村里人都知道宝仓哥在捡拾废旧物品,有意无意间开始去帮助他。每当有人家里收拾房子、更换家具、灶具或床上用品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把那些不用的物品交给他处理。尤其是在村子里举办红白喜事后,那些喝过的酒瓶、饮料瓶以及各种空箱子,都会被他一一拉走。而宝仓哥呢,也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忙,从开始到结束,全程参与,就像在为自己家办事一样认真负责。他的热情和善良,赢得了村里人的一致赞誉和尊重。
   日子一天天过去,宝仓哥家的前院后院、门道走廊,都被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堆满了。废旧的桌椅板凳、家用电器、厨房用具、卫生间用具、假树假花、书报杂志、书画作品、小连环画等等,应有尽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的废品博物馆。尤其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螺丝螺帽、灯具杆件,更是数不胜数,堆积如山。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废旧物品,在宝仓哥的眼中,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
  
   三
   上次回到村里,我像往常一样在村子里闲逛。当我路过宝仓哥家时,无意中瞥见了那堆积如山的废品,不禁惊讶地喊了一句:“这不是百宝库吗?”正在一旁整理废品的宝仓哥听到我的话,呵呵笑了一声,说道:“你说对了,我这里就是百宝库。村里不管是谁,在我未买之前,看上啥,随便拿。”说着,他便给我列举了很多从他这里拿走东西的例子,比如有人家里的玻璃门坏了,从他这里找到了合适的替代品;有人需要一个橱柜,在他这里发现了一个虽然旧但还很结实的橱柜;还有人在晚上突然灯管坏了,也是从他这里拿到了能用的灯管。尤其是各种各样有用的螺丝螺帽,拿的人最多,这些小小的螺丝螺帽,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解人们的燃眉之急。说到最后,他竟有些自豪地总结说:“可以这么说,哥这里有的东西,有些在街上网上还不一定能买到呢。”
   看着他那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心中充满了好奇,随口问道:“那这些被拿走的东西,你收钱不?”他一听这话,连犹豫都没犹豫,甚至还有些诧异,连忙说道:“收啥钱呢,这些都是我捡来的,只要大家能看得上,也算是变废为宝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能收钱。”听到这话,我的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涌动,瞬间温暖了整个身子。我不禁对眼前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哥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意和仰视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宝仓哥的行为显得如此难能可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正的乡情。
   在宝仓哥的“百宝库”里,每一件废旧物品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见证了乡村生活的点滴。那些旧家具,或许曾经陪伴着某个家庭度过了无数个温馨的日子;那些旧电器,曾经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和娱乐;那些旧书旧杂志,曾经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那些废旧的螺丝螺帽,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废旧物品,在被人们丢弃后,又在宝仓哥的“百宝库”里获得了新的生命,继续为村里的人们服务。
   宝仓哥的“百宝库”,不仅仅是一个存放废旧物品的地方,更是一个传递温暖和乡情的纽带。它让村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让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捷,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而宝仓哥的“百宝库”,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份纯真和美好。
   如今,每当我想起宝仓哥和他的“百宝库”,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想,这就是乡村的魅力所在吧,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温暖,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二○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共 29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宝仓哥的“百宝库”展开,通过讲述宝仓哥因腿疾转而从事废旧物品捡拾工作的经历,展现了他勤劳、善良、无私的品质,以及浓浓的乡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宝仓哥的行为犹如一股清流,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互助精神,深刻地诠释了乡村生活中那些被人们珍视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光辉,主题富有现实意义和感染力,引发读者对乡村生活和人性美好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作者对宝仓哥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他遭遇腿疾后的沮丧,到受到启发后的振作,再到从事捡拾工作的种种细节,让宝仓哥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这位勤劳朴实的乡村老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共鸣。其次,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例如,将农村比作步入暮年的老者,把宝仓哥比作被困在笼中的雄鹰、寻宝者、耐心的工匠等,形象地描绘出农村的现状以及宝仓哥的状态和工作情景。最后,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以退休后回故乡的感受引入,引出宝仓哥的故事;中间部分详细叙述宝仓哥从事废旧物品捡拾的起因、经过和发展,以及“百宝库”的形成和作用;结尾部分通过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点明宝仓哥“百宝库”所蕴含的温暖乡情和人性美好,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自然。总体而言,这篇散文以质朴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一幅温暖画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3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4-12-30 09:08:20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1-01 10:40:40
  感谢纳兰老师的辛苦编辑与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25-01-01 12:55:41
  看似是一个废品博物馆,其实是个百宝库,有村里人所需之物,无私送与他人,解人之忧,助人为乐,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快乐就是如此简单,让人为之感动。感谢老师分享精品佳作,问好。祝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创编快乐!
4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1-01 15:05:35
  感谢箫音老师的点评与肯定,农村有非常多的新鲜事,稍加留心,便是写作的极好素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