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教师子弟(随笔)
教师子弟
周虎子
那年上大学,班上有多半是教师子弟。教师看重知识,也知道只有鼓励儿女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走这条道顺手,自己也能出上力鼓上劲。教师这个职业很特别,没有官员的权力与威风,没有苦力的汗流夹背,却有公家人身份吃商品粮按月领工资,年复一年的重复播放课程内容。社会上尊师为育苗的园丁,是一份凭良心辛勤付出的知识传播者。
我同舍中几人的父亲就是教师。也许教师的心善,子女也规矩。记得有位教师父亲来宿舍看儿子,发现架子床上铺没护栏。回去后请人加工了很多铁护栏送了来,还亲自帮着所有上铺装了上去。大家享受这位教师老父的父爱。
虽说父亲也是教师,当时还是公办代理。不像别人有的是当地名师,有的是校长,有的是大学老师,其实力和风格也不同的。教师除了重视知识外,在其它涉及社会的认知和为人处事方面,多是欠缺的。对我们毕业后的人生几乎没有能力指导规划。我等理工科大都去了工厂,少数人去高校。到此,教师父亲们的任务完成,人也渐老了。确实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子弟有父亲的督导,比工农子弟有优势。但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工农子弟的敢闯敢干和对人情世故的拿捏,多数比教师子弟强,进步也快。入手快,有眼力劲,会来事,很快融入团队,目标明确,这些都是教师子弟缺乏的。
工作之后,父亲常说的话就是认真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仍是教育学生的那些话。先天原生家庭的教导不同,工作之后的志向也不同。教师子弟们总想发明创造,在技术上有个成绩后评个职称。工农子弟则热衷于上下打成一片,也实干卖力,从班组长到车间主任。当我等人到中年后谋个头衔时,人家却读在职MBA了。依然走向不同。结果多数教师子弟成了高工,人家成了这总那总也是高工了。
当然也有个例。比如官二代同学热心技术,农二代同学钻仕途。似乎教师子弟偏技术轻管理的多,不温不火的多。倒是别的同学折腾大,有下海创业的,有出国移民的等,这些需要魄力,教师子弟多求稳做不来。仔细看看,同学中教师子弟还真特别,多数按步就班,没有大起大落和大福大贵,平凡平安平淡,倒也似父辈般安稳。
似曾有人说过,人的出身不重要,关键看走什么样的路。其实出身也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