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也说安万秦腔(随笔)
这几天,甘肃的安万剧院在古都西安义演十分爆火。西安的广大秦腔戏迷,闻风而动,前往大明宫广场,观看安万秦腔,现场人山人海,由于安保原因,曾被两次叫停整改。一个民营剧院的露天演出,观众如潮,互动合唱,感动到流泪满面,激动到情难自抑。现场录视频,发抖音、快手作品,进行赞扬、评价、推荐,一时间,安万秦腔火遍西北五省。有人直言,安万是秦腔界的刀郎。
本人虽不懂戏曲,但上中学时,因学校教室离乡政府的戏楼近,每年一次的上良物资交流会都会有秦腔演出,每天午场演出,唱腔不绝于耳,以至于物交会结束好多天了,同学们都有幻听,互相说,你听秦腔演得欢的,真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因此使秦腔三滴血,十五贯,窦娥冤,等戏曲的唱词道白,有的片段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由于喜欢的原因,退休以后,一直在直播间听看秦腔戏曲,也就比较关注秦腔轶事了。自安万快手直播以来,也有所了解,因此笔者也聊聊安万秦腔,蹭蹭热度。
安万的秦腔之路
安万,1978年,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乡。自幼患面部血管瘤,在上小学时,因偶然机会,小安万被村上选中参与社火队演出,涂上油彩后,脸部疤痕被掩盖,他由此获得启示,发愿学戏。小学毕业后赴平凉市静宁剧团戏校学戏,随后在庄浪、永登、临潼等剧团实习演出,后专门去兰州学戏,师从多位老师,2008年拜花脸张兰秦为师,2010年到庆阳市声韵剧团工作,主演须生花脸,以艺谋生,演出声音宽厚,激情豪迈,声名渐起。
2016年,安万在快手上可以直播唱戏,也得益于讲解秦腔知识和戏本中的人物故事,很快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我很讨厌把关注者称粉丝,但没有办法,躲不开,一时也找不到替代)。2018年,安万在粉丝朋友的帮助下,筹款到西安做了面部血管瘤手术,左脸上严重的血管瘤得到了控制。此后,安万便走上了开直播,说戏唱戏和带货卖货之路。他以戏带货,以货养戏,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把安万直播间演变为安万剧院。2024年安万剧院参加快手艺术联合央视文艺打造“非遗戏曲星光夜”,“南腔北调”会演,获得巨大的成功,事后快手官方出资一千多万,资助安万剧院继续宣传秦腔非遗文化,安万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才有了安万剧院的这次巡演。
西安演出成功的原因
安万这次进军古都西安巡演,轰动三秦大地,获得极大成功。其主要原因,笔者以为有两点,一是秦腔乃是陕甘宁三省老百姓的最爱,闲来无事,吼声几句,非常过瘾。中老年朋友,对秦腔有深厚的感情,因为她是他们青春的回忆。三秦老百姓,酷爱秦腔,大部分人可信口啍上几句。但近年来,过年节文艺下乡,和一年一两次的庙会,农村老百姓还可过把瘾。对于西安市的普通市民而言,看一台秦腔戏还真不容易,剧院看戏座位有限,还门票死贵,中老年戏迷们,只好在小区周围的自“自乐班”那里听听戏。当久违了的露天大舞台,在西安市大明宫广场义演时,戏迷们奔走相告,如海啸般涌来,既是始料未及,也在情理之中。
成功的第二点,安万的有勇有谋是成功的根本原因。安万剧院通过快手官方的会演活动,获得快手支持,同时,接受了央视有关栏目的专访,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安万敢取敢舍,果断抢占风口,带着百十号人的队伍,喊着“做好人,唱好戏”的号子,在数九寒天里,进驻西安,在三大院团眼皮子地下,纵情演绎“戏比天大”,实属不易。一百五十多人的队伍,管吃喝拉撒睡,开人员工资,租车租场地,安万应该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他拼的是勇气,拼的是实力,拼的是智慧,拼的是传承秦腔,扬名立万之信念,拼的是的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西安巡演的场外喧闹
一是,西安大明宫首场演出,中途被两次叫停。有人说,是有人在后面捣鬼,可能是三大院团不能容忍一个民营剧团,跑到秦腔泰斗门前卖弄,故意使坏,让有关部门叫停。其实真不是,事实是安保原因,人群如潮水般涌入,拥挤踩踏因素大幅提升,人命关天,有关部门不得不叫停,安万在台上也做了诚恳解释,并提出了临时在某话剧院演出一天两场的补救措施。但是热心粉丝们,总是不大相信,好端端的演出被中止,总认为另有原因,还继续传播猜测的信息。真实事实是三大院团官方没有任何声音,有少数名著名演员到场慰问支持。笔者认为,三大院团到场捧场是情分,不到场,不参与,不置评,也算是本分,无可厚非,万万不可道德绑架。
二是,听说有位三意社的演员,在直播间说,甘肃的安万带着一伙二流演员到西安来要饭来了,敢在关公门前耍大刀。语气中带有地方歧视之意。这下引爆了甘肃的粉丝和戏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让原本不是安万粉丝的好多戏迷朋友也加入到了声讨队伍。听说这位演员被骂得撑不住停播了。我仔细观察验证,其确实近日再未直播。笔者认为,这位演员,是说了句实话,也对也不对。客观的说,安万剧团整体水平,说是二流也没有错到哪里,但是他说的甘肃人到西安要饭来了,这确实是犯忌。虽然人们的去工作打拼,都是为了讨生活,可自谦说讨生活,但容不得别人指称要饭的,更何况,这次安万是快手资助下的义演,没有卖门票。从这点上说,这位演员嘴欠,被无数“姑舅爸”(安万对观众及粉丝的尊称)追打,也算是自讨苦吃。更让这位演员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评价,招惹了许多甘肃粉丝舆论上对陕西剧团的抵制。幸亏安万在每场演出前后对现场观众和直播间粉丝不断解释安抚,才算稍稍平息。
笔者的思考
秦腔是西北传统地方戏曲,深受陕甘宁民众喜欢。虽然因其方言及唱腔吐字不清问题,不被大部分人欣赏,但西北地区的中老年人,还是难以忘怀。因此,原汁原味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宣传被传承,也算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安万虽属小学文化,但是由于热爱,深耕秦腔戏曲多年,不仅练就了生丑净旦文武全才,还成为秦腔戏曲的活化石。他收藏古典秦腔剧本六七十本,还自己编创大型历史剧《兴汉图》,其专业素养之雄厚可想而知。安万因其相貌影响了事业发展,是为憾事。但也因其而发愤向上,才走到今天这个境界,可谓祸兮福兮。笔者认为,秦腔成就了安万,安万也助推了秦腔的发展。
社会进入了粉丝经济时代,安万拥趸近百万粉丝,以戏带货,以货养戏,既讨生活,也要理想,就目前而言,算是实现了双赢。安万今年才四十多岁,今后的路还长。粉丝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安万的这次西安之行,既大胆而为,又谦虚谨慎,接住了泼天的富贵,也避开了急流险滩。笔者愿其振兴秦腔,建功立业之路走得更远更宽。